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验电器是实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例如,直接用玻璃棒或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杆下端的两片金属箔依然下垂,表明此时玻璃棒或橡胶棒不带电(如上图)。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相似文献   

2.
课题的提出 :课本上讲 ,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 ,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于是有学生问 :用绸子摩擦橡胶棒、用毛皮摩擦玻璃棒能否带电 ?带何种电荷 ?用尼龙摩擦它们能否带电 ?带何种电荷 ?带着这个问题 ,我组织学生课后来到实验室 ,用实验来揭示答案 .实验步骤如下 :1.用绸子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带电 (接触带电法 ,验电器原本不带电 ) ,再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接触 ,发现张角变小 .实验次序倒过来结果也是如此 .2 .用绸子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带…  相似文献   

3.
【知识要点1 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___ 锄裹羁 荷从一个物体__ 荷___· 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 轻小物体的 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 .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 起电. 2.自然界中只有 电荷,人们把绸子 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_电荷,把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_电 荷.同种电荷互相__,异种电荷互相___. 3,实验室里常用一种叫做__的仪器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当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 时,就有一部分电荷__到它的两片金属箔 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_____而张开. 4.电荷的___叫做电荷量,简称电…  相似文献   

4.
电路·考点复习·一、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1 物体有了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或者说 ,带了电荷 .根据此性质可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 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叫做摩擦起电 .3 电荷有种 ,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电荷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4 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的仪器 ,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 ,金属箔由于而张开 .5 叫做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6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叫做 .7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 ,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 ,…  相似文献   

5.
实验一 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 .观察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大 .思考 课本上指出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实验中应会发生电的中和使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 ,为何会变大呢 ?原来 ,两种物体摩擦后各带什么电荷 ,是由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的差异决定的 .玻璃与绸子相比 ,玻璃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较弱 ,二者摩擦后 ,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从而使玻璃棒带正电 .于是人们把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是否一定带正电呢 ?答案是否…  相似文献   

6.
考点1:电荷问题解这类题时,一定要抓住“电子的转移”这一原则,用“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正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的思路进行解决.例1如图1所示,用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一定的角度,那么  相似文献   

7.
1 "持久战"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电荷》一节文中叙述:轻轻摩擦几下玻璃棒,然后用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再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用棒接触另一个相同的验电器.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结构二、学习指导(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叫负电荷.(2)同种电荷互十1]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验电器.它是利用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道理来检查物体是否带电的.2.摩擦起电(卫)条件——分别用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互相摩擦.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本领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容易转移到另一个物…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摩擦起电》一节课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玻璃棒也能带负电! 我用玻璃棒1在丝绸上摩擦后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了。接着,我又  相似文献   

10.
题目让装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带上正电,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B,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变小.由此可见验电器原来().(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出)可能带负电错解(C).分析验电器是利用电荷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制成的.当验电器带上一定量的电荷后,两金属箔困带上同种电荷相斥而张开一定角度,这时金属球A与验电器金属球B接触,若验电器B原来带负电,A、B球接触后,中和了验电器部分负电荷,金属箔张角变小.若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当A球与之接触时,电荷的迁移有三种可能:①正电荷从A球移向验电器…  相似文献   

11.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制成了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这种仪器叫做。(93年上海市)2.用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因而带电,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因而张开。(91年吉林省)3.用一个带电小球去靠近另一个塑料泡沫小球,如果出现现象,不能断定塑料泡沫小球是否带电;如果出现现象,可以断定泡沫小球一定带电。(91年四川省)4.有A、B、C三个带电体,已知A带正电荷,将A、B、C依次与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的箔片第一次张开较小角度,第二次角度继续增大,第三次角度变小,由…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电路》一章第三节《电流》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图甲)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最后两个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相同(图乙),这表明验电器B  相似文献   

13.
一、器材:如图,A是紫外灯,B是锌板(可取电池的锌皮),C是泡沫塑料,D是验电器。另外有一根有机玻璃棒和一块丝绸。二、方法: (1)不接通紫外灯电路,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把带正电的有机玻璃棒移近锌板(不要太近,以免放电)。由于静电感应,可观察到验电器箔片张开,移走有机玻璃棒,可观察到验电器箔片合上。这说明此时锌板不带电,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带电。  相似文献   

14.
实验表明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互相排斥 ;两根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也互相排斥 ;可是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与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这表明硬橡胶棒上的电荷和玻璃棒上的电荷是不同性质的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首先提出把呈现在玻璃棒上的电叫正电 ,呈现在硬橡胶棒上的电叫负电。正电、负电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对于物体相互摩擦后带电的符号 ,有人认为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 ,玻璃棒总是带正电 ;有人则认为玻璃棒不管与什么物质相摩擦 ,所带的电都是正电。对于摩擦在摩擦起电中的作用有人则认为仅仅是增加两物体的有效…  相似文献   

15.
1.构造有差异 最常用的金箔验电器,它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最简单的仪器,在玻璃瓶口处有一橡胶塞,塞中插一根金属杆,杆的上端有一金属球,下端悬挂一对金箔(或铝箔).当带电体与金属小球接触时,箔片因带同性电荷相排斥而张开.为了避免气流的影响,金属棒和箔片封闭在一个玻璃瓶中,棒与瓶间有绝缘材料相隔.  相似文献   

16.
电路复习     
一、知识网络二、学习指导(一)摩擦起电1.两种电荷(1)正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负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2)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检验:①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则该物体带上了电.②验电器:是利用其两片金属范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2.摩擦起电门)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的实质是物体电子的得与失.(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百十11摩擦时.…  相似文献   

17.
初三物理“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说:“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B,使A带电,B不带电(见初中物理第二册124页图甲),拿一根带橡胶柄的金属棒,把这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可以看到,B的金属箔张开了,同时,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了(见初三物理第二册124页图乙),这表示A上的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传到B上去了。” 我认为这段话,表述不够周严,理由如下:使验电器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连接验电器A、B后,电荷是从A传到B,还是从B传到A,这要看验电器A带的是什么电荷。若验电器A带负电,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三物理》第二册中第四章摩擦起电,其中两种电荷一节的两个演示实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点小改进,供同行参考。改进方法如下:剪取两条长约15cm,宽约5cm的饮水桶外包装用的干燥塑料薄膜;同时剪切适量的碎屑,用干燥的毛巾摩擦其中的一条塑料薄膜5至6次,用此塑料薄膜靠近小纸屑,可以看到薄膜能够吸引许多的小纸屑,由于摩擦过的薄膜带电量比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量大,故实验效果比原来的实验效果明显,若用此摩擦过的薄膜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筒上簿片的张角也十分吸显…  相似文献   

19.
在用验电器检验某物体是否带电的实验中,当演示者把已知是带电的物体靠近,甚至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经常出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不明显,甚至毫无变化的现象。有时在课前已做成功的实验,在教室里却做不成功。因此,教师必须在演示前认真检查仪器,了解周围环境,找出验电器不灵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修理或补救措施,使实验达到预期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验电器不灵的原因主要是验电器漏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漏电原因,并相应地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便可使实验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基础过关1.洗完头吹干头发后,用干燥的塑料梳子梳头发的时候会发现头发蓬松起来,这是___象。2.实验室通常用如图1所示的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当用带有多余电子而带___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