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与其它学科中的数学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育运动是学生熟悉而又喜爱的,以  相似文献   

2.
谈爱清 《辽宁教育》2003,(6):59-59,2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应用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极好素材。而传统的应用题,现实情境高度简化,大多数条件充分,解题方向明确,答案唯一,对于巩固数学知识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就显得苍白无力。本文试图通过改造数学应用题的设计,达到上述目标。下面就谈一些笔者的看法和做法:一、由“远离生活”向“…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课堂导入设计,就如磁铁般紧紧地把学生吸引住,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教师设计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会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的问题,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达到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目的.此外还会启迪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解决数学问题,将数学活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得到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能够体现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此段话阐明了学生的有效数学学习应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在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逐渐被人们重视.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也逐步增加了应用题的比例;在新的高中教材中也增加了许多应用题和实习作业;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第20题,根据气象监测来判断某城市何时受台风侵袭.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发觉学生会念叨着数学没用,让他们用时却…  相似文献   

6.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08,(10):21-22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自觉运用“数学化”的思维去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新课标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  相似文献   

8.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就此从理论和实践中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奥林匹克活动就是解决数学难题的竞赛,最早能够追溯到16世纪初期.在当时有很多著名的数学家都非常喜欢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向其他的数学家进行挑战,以此来比试高低,这些问题中有的是他们自己知道答案的有的则是不知道答案的.这些就构成了最开始的数学竞赛.通过对初中奥数题解题方法与技巧的研究,不仅仅能够为提高学生解决奥数题目的能力进行改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整体能  相似文献   

12.
聋校应用题教学应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巾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个目标,反映了《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定位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也就是说,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会解多少道抽象题,而是能从现实情景中看到数学,能用数学去解决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聋校的教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工程与费用     
“新课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近几年中考数学应用题,从单一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变式为方程与不等式或方程与函数或方程与统计初步相结合的综合型应用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能够体现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现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呢?一、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切实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注重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解决“死知识”和“活数学”之间的矛盾。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出发,设计4种用不同的速度走完4段不同路程的问题,最后算出4种行走方式所用的时间: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与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并将‘数学思考’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真实的体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迸发出更加灿烂的智慧火花.  相似文献   

16.
康宁 《中小学电教》2005,(10):35-36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曲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要能够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以发现规律,达到能把实际问题实现“数学化”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卞志新 《成才之路》2009,(18):49-4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它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说它独特 ,是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不同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因此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 ,要使学生“学会用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并将“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 ,单独列出做了具体阐述。对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 ,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 ,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现象 ,用数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技能去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或者说在新情境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思考活动和探索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一种过程。现代的数学教育观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根据这种观点,我认为“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从这种“活动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新的理念出发,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知识,而应教给学生把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及构成的“问题”给以数学化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把先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活动,使自己的数学素质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