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司隶校尉地位显著提高,其职权不断扩大与御史中丞、尚书令朝会时专席而坐,不但监察京师百官,而且成为司州的长官、,具有州刺史的监察诸郡国权力,其属员有都官从事、兵曹从事、郡国从事等,察举中央百官和所邻郡国违法乱纪之事,其职的威严为朝野所属目,在东汉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文帝开始的。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汉书·文帝纪》)。  相似文献   

3.
汉代有很多针对人物评品的歌诗,以“歌”评品人物是汉民间歌诗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此现象的产生与汉代郡国举士,注重乡评里选有关,其结果导致士大夫重视“居乡”、“乡评”。这种重名誉,喜标榜声气,臧否人物之风,开魏晋风度之先声。  相似文献   

4.
金朝时期,荐举是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金朝时期,荐举制度在前期萌芽,中期形成和初步完善,后期延续和进一步完善。金朝荐举制度存在岁举、自代举和特举三种形式,对被荐举者限定的标准是德行与才能,对举主的品级和所举员数有一定限制,对举主责任有明确规定,在程序上有严密的安排。因此,金朝通过荐举制度选拔了人才,加强了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5.
西汉初期,皇帝宗庙制度因不循古礼而为后世所讥讽。随着儒家礼治思想渐趋浓厚,汉元帝永光、建昭年间,依据礼典规范皇帝宗庙典制。其主要内容就是罢弃西汉初、中期建立的西汉“祖”、“宗”郡国庙,定皇帝宗庙迭毁之制。  相似文献   

6.
唐朝科举取士中的举主连坐制度早在唐太宗时期已详细规定,此后唐朝历代帝王将其不断强化、细化.司法实践中少见该项制度的实施,表明其在实践中被搁置,基本成为具文.唐朝科举取士中的举主连坐制度立法技术较高,预防目的明显,但实践与制度背离.  相似文献   

7.
<续汉书·郡国志>对东汉时期各郡国的户口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记载,但是通过与<汉书·地理志>户口数记载的比较和对同一郡国户数与口数的比较,某些谬误得以显现.该文以文献、考古资料为依据,针对玄菟郡、辽东郡户口数谬误进行辨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罗马明一直被掩盖在希腊明的光芒之下。然而事实上与希腊明相比,罗马明显得更厚实和更成熟,这主要表现为在西方明发展的长链中,罗马明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罗马明中的共和制度、法律制度和基督数明不仅奠定了西方明发展的基础,而且也确立了西方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汉代是中国古代官学教师制度的初创时期。太学博士与郡国文学,既是官学教师,又是国家官吏,其教师身份尚不十分突出,对其选用、升迁已出现较为明确的制度规定。博士、文学秩卑而职尊,仕途通达,而官学教师不甘久典教职,这一特点在汉代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政党制度的宪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制度的宪法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因为政党制度被纳入宪法的框架体系,政党的独立性、自主性、制度的稳定性和程序性就得到了根本保证。我国现行宪法所规定的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将我国政党制度纳入宪法体系,确立政党制度的法律地位,理顺党法关系,对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代考试制度及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即通过分科考试举拨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考试制度。这种制度自隋创立以后,唐、宋、元、明、清历朝皆用,表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和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研究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分析其利弊,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马邑之谋”是西汉时期汉匈关系由“和亲”转为“征战”的一个转折点。它是汉武帝精心谋划的欲以一役之功制服匈奴的重大战略性事件;此后汉武帝陆续西向开置郡国,亦是应征剿匈奴的战事需要而展开的;尤其是他所采用的以实力威服异族,开置郡国以“通西域,断匈奴右臂”,以及在暂不宜置郡的地方建属国以统领之等种种作法,对其后整个汉朝的西向方略都起到了定向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官吏选拔中,举官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发挥过重要作用,一大批杰出人物都是通过举官脱颖而出的。举官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宋代的举官责任,主要由举主资格、被举资格、荐举程序及举后任职等方面原因造成,而重点在被举资格的真实有效和举后履职的清廉胜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举官责任追究的基本原则,一是担保责任的追究,二是同罪连坐的处罚,三是依法减轻免除责任。宋代对举官有较高的认知,并形成较为系统的举官责任制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至于实施的效果,则与举官以及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并随之盛衰起伏。责任追究能够解决举官中担保、程序方面的某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防止失实、滥举等,并且制度的设计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应是我国传统政治智慧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这一制度自身存在局限以及政治环境制约,实施起来又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举官以及选举方面的问题。在各类推荐、荐举盛行的今天,宋代举官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作为活动于北宋中期官场上的重要人物,其荐举思想反映了该时段荐举制度的特征。范仲淹不仅重视对重要差遣的荐举,在宋代已有的选人改官需用举主以外,他还提出京朝官磨勘也需要举主,对荐举制度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同时,通过对范仲淹荐举关系的考察,可以得知北宋中期荐举的基础是举主对被荐举者的了解,其运转常态是依照荐举制度的规定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面对减负     
韩国存 《广东教育》2006,(12):62-62
学期伊始,减负之风聚起。面对减负,举双手高呼者有之,袖手观望者有之,反手拒绝者亦有之.探究学生负担过重之原闵,多数教师认为乃是用人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课程制度所由使。  相似文献   

16.
东坡《中庸论》三篇,虽为应制之作,然于中庸大旨之发明,独辟新解,其释“诚”、“明”之论,立说异趣,殊堪深究。兹特举数端以明之:  相似文献   

17.
从殷周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变化 ,显现出分封到郡县再到郡国并行体制运作大势。西汉政论家贾谊对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利弊得失作出深刻的分析 ,进而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权势法制”、“定经制”等打击、限制、约束诸侯王势力 ,和建立起君臣尊卑分明、上下服从的封建等级制度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将比较抽象的道理讲清楚,常常举一些相应的例子来说明,但只有较新颖的例子才能给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材料新有些教师举的例子比较旧,不能反映时代特点,教师最好举一些与现实的国内或国际大事相关的例子,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道理新结合教材,挖掘出新思想和新观点,找出与此观点相适应的例子来说明,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式新举例不能只采用“说”的形式,同时可以采用演示报纸、杂志等手段以及播放电视资料、演示实物……如此举例,可以扭转呆板、乏味的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效果。政治课教…  相似文献   

19.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屯边制度的破坏,其在明后期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最终导致其内部外部战争的全面失利,直至灭亡。屯边制度包括军屯,开中,其始创者之意是为了保证军队物资的供应和社会生产的不受干扰,在明亡之前仍未能找到更好的办法以取代祖制,此制度的破坏,对明后期军事的失利,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20.
汉代以郡国守相为代表的二千石长吏号称“吏民之本”,其任职期限不仅体现了当时官僚制度的建设状况,同时也映射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西汉前期的久任至宣帝年间大致以3年为基准;东汉前期复归久任,然后再次废乱。貌似反复的背后,反映出地方长吏任期制在形成初期经历的波动和曲折。尽管两汉时期的官僚制度尚难以完全具备近代行政所要求的理性要素,但与“三互法”、考课制度、致仕制度等一起,以“三载考绩”为基础的任期制也逐渐作为“汉法”而为人们认可和接受,成为专制帝国在行政上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