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詈词的分类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笔者批判地借鉴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同时,将詈词置于内蒙古西部区深厚的民俗文化土壤当中,结合本地区方言詈词的具体情况,从致詈方式与民俗文化关系的角度对詈词的分类做出考查。从这一角度,内蒙古西部区的詈词可分为禁忌类、贬损歧视类、诅咒赌誓类和违背伦理道德类等四类。  相似文献   

2.
当前,从心理学角度对汉语詈词的探查还比较少。在社会交际中,有时一方受到另一方较强烈的刺激而产生负性情绪情感。为了缓解内心的精神压抑其做出反应,选择负面影响最小而收益最大的詈骂方式将自己的恶性体验回复给对方,以此达到心理平衡。对施詈者而言,通过詈词,不仅可以缓解最初的情感冲动,还可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而受詈者往往会在詈骂中产生自卑情结,乃至形成焦虑、恐慌、不安甚至愤怒的负性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从理据学角度来研究詈词,还鲜有人问津.詈词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民俗文化现象.探求詈词构词理据的过程就是解剖、再现其背后民俗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詈词詈语是吴语中的一种特殊语汇,也是吴文化的特殊载体。吴语中的詈词詈语从其攻击、否定的着眼点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七个大类。吴地的詈词詈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首先是不少詈词詈语具有明显的水乡特点,其次是不少詈词詈语存在着各种构词变体,往往同一个詈词具有多种形式。吴地的詈词詈语主要采用二、三音节的语音形式,在内部结构特征方面,主要以复合式合成形式为主,尤以偏正结构居多。吴语中的詈词詈语从其功能作用来看,主要可分为骂詈功能、戏谑功能和零功能等三大类。吴地詈词詈语与吴地骂人话并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内蒙古西部区农村方言中丧葬词表现了这一地区农村的丧葬文化。“烧下炕纸、灵棚”等,反映了人们灵魂不死、求其赐福的观念;“孝服、哭丧棒”等,表现了生者失去死者的哀痛,同时也体现了孝道;“复山、七七”等,表达对死者的怀念之情;“穴葬、小份儿钱”等,表现了重殓厚葬之风。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将晋北地区浑源方言中的詈词作为考察对象,从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民众心理等几个方面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与方法对《秦腔》中的詈词詈语进行了穷尽式地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秦腔》中五种基本的詈词詈语类型:以"侮辱对方家族血统不够纯正""与性有关""道德卑劣者及其行为""侮骂对方长辈""动物及其行为"等,并指出《秦腔》使用詈词詈语的特点,即詈词詈语使用人群较为多样,詈词詈语的使用场合较为普遍。并指出《秦腔》中的詈词詈语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可以为研究现代其他文学作品的詈词詈语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8.
疾病詈词是汉语詈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詈词的一般属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詈词与某一文化普遍否定的事物相联系,从反面反映出某一民族的性情和心理。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疾病詈词的分析,从中透视出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念、文化理想等。  相似文献   

9.
李鑫庚 《语文知识》2012,(2):116-117
本文探讨南阳方言中"孙"、"毛"、"皮"、"精"、"篓"、"包"、"虫"、"菜"、"蛋"、"头"、"种"、"僧"、"脸子"等名词性詈词后缀的意义及所成词的意义和用法,并总结出南阳方言詈词后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令人感触最深的当属网络语言的出现。网络詈词是网络语言中性质最为特殊的一类词汇,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不文明的网络语言现象,违背了网络语言交流文明与规范的要求,同时又受到了很多网民的追捧。基于上述的特殊性,文章主要从语言、网民、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来探讨其产生和流行的原因,同时也对汉语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詈词由传统詈词演化而来,具有鲜明的网络词汇特征,但仍保留詈词的基本属性.随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网络语言生活更加频繁,网络詈词的发展呈现词族化、去詈化、国际化等特点.把握这一趋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利于网络语言环境的进一步规范,有助于建设网络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2.
汉语詈语致詈方式的文化心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詈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底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汉语詈语致詈方式的探讨,可以发现施詈者与受詈者普遍具有四种基本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把"兔子"的第二个义项概括为"詈词",不够准确,可改为"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男子,常用作詈词"。《近代汉语词典》、《红楼梦鉴赏辞典》等辞书的释义也不确或不全,当改写或补充。  相似文献   

14.
钱韵然 《文教资料》2007,(34):49-54
诟词詈语作为自古以来文学中的现象之一,在《金瓶梅》中达到鼎盛。大量骂詈,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态、现实风貌,更折射出社会的精神文化面貌,有的至今仍未丧失其生命力。通过对其中的詈语诟词进行道德意义上的分类,溯源探流,简单了解它们的演变过程,并从中看到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词汇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中有不少蒙语借词。本文收集了数十个蒙语借词,进一说明它们的来源及现在的存在形式、流行情况。研究汉语中的蒙语借词,对于增强民族团结,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詈词的大量使用是文革语言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詈词在文革期间都得到“重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詈词在文革中的一般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小说作品中詈词的使用达到了泛滥的程度,《醒世姻缘传》尤甚。本文从詈词使用的频率与特点、詈词使用者的身份、骂詈双方关系的广泛性、詈词使用的场合四个方面考察《醒世姻缘传》詈词使用的具体状况,以说明该书在明清时期詈词滥用大潮中所具有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勾漏粤语与壮语的关系十分密切,勾漏粤语和壮语的詈词都极为丰富,该文从勾漏粤语与壮语詈词涉及的内容和特点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勾漏粤语与壮语的关系,有利于汉壮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大同方言中,有不少特殊化的词,常见的"儿"化、"佬、鬼、猴"外,还有缀"货"等。"货"由指物的中性词到指人的贬义词缀是经过指人贬义词中介阶段的,"货"由中性词演变成贬义词可能与人们认为"货"是"物"有关,将人比成"非人"的"物"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低和侮辱。所以大同方言中把那些违背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以及"孝悌忠孝勇"的人,称之为非"常人"行为,逐渐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转化为"货"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不断在发展,其中出现了不少网络詈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网络詈词也已经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西安市5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詈词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出了校园十大流行语,同时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对大学生网络詈词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詈词方面存在着性别、年级和学科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