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年代女性独身现象,是当时女性对自身独立价值肯定与坚守的一种无奈反映,包含了她们在自身觉醒过程中的痛苦体验。而她们在关于独身问题的思考和疑虑过程中,也潜在的包含了作为女性自身对爱情和婚姻方面一些终极性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随着"旅游热"现象的出现,旅游叙述的合法性问题受到各界关注。对旅游进行叙事研究,实际上是对旅游文本的合法性以及旅游叙述的可能性进行论证。本文在肯定赵毅衡提出的媒介—时间向度的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旅游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以下分析:首先,旅游文本满足符号组合、人物参与、时间和意义向度的叙述底线定义要求;其次,依据人格—框架二象判断,认为旅游具有演示类叙述特征;最后,从二度区隔的角度出发,提出游客协同旅游文本叙述的观点。基于此,本文便可成功地将"旅游"从小说、游记等文学的文本叙述中剥离出来,促使"旅游叙述"成为独立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依据批判理性主义哲学,逻辑地演绎出人文主义正义论的价值观和社会正义论原则,捍卫并超越了自由主义的在体性基础。然而,其哲学认识论本质上决定了其社会正义观不是一种终极性真理,而只是一种假设。波普尔留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批判精神,他为那些寻求正义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蔡晓舟以安庆为中心地,奔走于京、沪之间,积极参与安徽新教育建设,创办新式报刊,呼吁改革安徽旧教育,组织暑期讲演会,改造安徽省教育会,推动安徽大学筹备工作,领衔创办庐州女子中学,在推动安徽新教育发展实践中显现了反对专制、提倡教育普及、发展女子教育等新式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进一步研究和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挫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考察 ,对“历史选择何以可能”作出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语境下,是否有必要继续学习雷锋精神以及如何学习并践行之,争议日趋激烈。笔者认为,雷锋精神具有续生价值中的永恒价值,之所以始终不坠,就在于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敬业奉献、乐善好施的总体精神,在社会急剧转型与价值多元的今天,更成为营养人们的心灵鸡汤。尽管如此,若要使雷锋精神散发的不是一束激光而是普照的阳光,就必须通过内化构建其意义体系,通过外化构建其行为体系,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此外,克服雷锋精神"完美无缺"的单向意识形态宣传,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写"的雷锋,更有利于雷锋精神的当代再现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自主: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专业自主已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化运动的重要发展趋势。教师专业自主的存在成为可能,主要是基于权力、知识、伦理和环境四方面的基础。实践中的教师专业自主得以实现,则是赋权增能的必然结果,是摆脱赋权与规训相互纠缠的产物,也需要实现由外在角色规定向内在身份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信息时代和信息技术的背景描述出发探讨网络传播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发展方向。详细分析Internet和WWW等互联网的关键概念中所蕴涵的先验性假设,解释若干被人们所认识的互联网定律的意义,提出和论证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价值方程”的思想。为了回答有关网络传播的何以可为的疑问,作以网络新闻、网络出版、网络广告等领域为例,对网络传播业界的发展给予了学理意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下,社会主体能动性的产生既取决于“有为的政府”“自主的大学”以及“参与的社会”共同作用下所创设的能动空间,也取决于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权力重新配置所创设的运行空间。社会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参与广度、程度和频度等三个维度。社会主体在治理结构统领下既有积极的能动性,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下,社会主体的能动性受到自身角色定位的限制、政府的限定以及大学自身接纳的限度。对社会参与大学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以及何以限为的阐释,揭示出社会主体能在多大范围、多强程度上参与大学治理背后的深层逻辑是治理结构和治理主体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吸纳新潮,脱离旧套,这是当时中国先进文化人士的共识,"别求新声于异邦"成为一代知识分子进行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与手段方法.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文化背景下,安徒生童话伴随着各式西方文化传入了20世纪初的中国,并成为了对中国儿童文学影响最大的异邦文本.  相似文献   

11.
12.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先后成名上海,从而促成了京剧鼎盛的局面,这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他们成名沪上缘于上海是个名角相对较少,束缚较少而宣传发达的新兴都市.四大名旦的上海之行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声名的鹊起,也使他们的演艺突飞猛进;而他们的"走穴"申城也对上海京剧舞台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小鸥  李想 《教育学报》2012,(5):118-128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学迅速进入中国,但科学的传播却较为缓慢。伴随着20世纪初中国新式教育的出现,文明书局高举"科学"的大旗,1903年开始出版"蒙学科学全书"28种。这是第一次书名全部印有"教科书"字样、第一套中国人自己分科编著(译)、至今唯一用"科学"之名统领的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明确学科概念及知识分类,彰显了中国学术由四部之学到分科之学的转型;下移中国科学启蒙的重心,大量普及科学常识;突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强调试验与观察;全面规范"教科书"要素,分化了科学译著与教学用书;渗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升了教科书编制的科学化程度;注重课程内容与教学进度有序、弹性、指导性,但没有分级设编。"蒙学科学全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慧与创新,以及由此开启20世纪初科学启蒙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在碰撞的过程中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相互汲取对方的长处,从而适应时代的变化,得到了充实、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12年9月香港大学成立,作为香港地区的最高学府,如何承担起发展中文教育的重任就成了摆在有识之士面前的严峻问题。恰当此时,身为前清进士的赖际熙受聘担任港大中文讲师,协助创办中文教学单位,并担任负责人直至1932年底退休。赖际熙任教20年间对港大及香港的中文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港大中文教学单位从无到有,由小组升格为学系,直至得到港商捐助兴建中文图书馆和教学办公大楼,师资队伍逐渐增强,都与赖氏的努力有直接的关系。许地山加盟港大后确定的港大中文系文、史、哲、翻译四大教学板块的结构,也是赖际熙主政期间创立的由文、史、哲、经学、翻译所组成的课程的进一步发展。赖际熙所推动的中文教育,尽管存在着偏重文言文和轻视新文化等种种不足,但开拓性贡献应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试以库尔特·哈恩教育思想的孕育过程为关键点,以萨勒姆中学的创建、戈登斯敦学校的创办及拓展训练学校的建立为切入点,整理分析拓展训练的孕育及发展过程,以挖掘拓展训练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规律,旨在为中国大陆拓展训练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一点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矛盾·崇尚·敌视——20世纪初期陈独秀基督教观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陈独秀基督教观之演变先后经历了矛盾,崇尚、敌视三个阶段,这是与当时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的,充分反映出中国知识界尤其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救亡图存的普遍心态及频繁出现的政治运动对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实习活动是幼儿师范学校的一项常规性教育实践活动,对幼师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期幼儿师范学校实习活动注重实习时间的充足性、实习管理的精细性和实习的实效性;注重教学做合一,理论联系实践.借鉴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当代幼儿师范教育应安排充足的实习时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同时实行精细化的实习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