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的写实观是师法于自然,又超于自然,其基础就是庄子精神。庄子精神在绘画中的落实,是以超实用的趣味欣赏作为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中国画论在庄子精神的启发下,力求由对物的形的把握抵达到对物的神的把握,亦即穿越物的表面、外相,把握物体内在的精神实质,以成就艺术形象之美。  相似文献   

2.
《庄子》一文所述及之“无情”,其含意并非是要真正排斥和否定人的情感和意欲,只是表明作者在对待生死和真伪问题上的哲学观点。《庄子》富有深刻的反理性、反传统、超功利、超社会的理想化性情观及审美意义,其丰富的情感世界是泽被后世文学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通过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解读《论语》和《庄子》,受到一些观众好评.随后出版的《于丹〈庄子〉心得》也受到各方追捧。时至今日.于丹又开始讲昆曲的审美之旅,真可谓是学术界的超女。但是,中山大学徐晋如等10位博士却不以为然.2007年3月2日,他们在某网站发表了《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进行到底》的文章,一时间跟帖者络  相似文献   

4.
"大美"思想是道家美学思想精华之一,也是庄子美学思想的突出表现.在<庄子>丰富的物象描绘中,庄子以其独创的具有"道"象、"道"境特征的"大物"之象--大鹏之象、"大木"之象、飓风之象、大海之象等的诗性描绘,从不同层面包含和体现着庄子的"大美"思想.大鹏之象是诗人自由之境的诗意传达;"大木"之象以其形象的不断拓展与增殖体现着"道"的超功利性;飓风之象是进入"道"境的心灵自由飞升的审美体验;大海之象则是"道"之本体的艺术抒写.  相似文献   

5.
庄子之学,振拔于沉浊之中,超离于尘垢之上,由"朝彻"而"见独",终而达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玄妙境界,真可谓"冷笑行藏只独知"者.然而,"独"体现的仅仅是其思想风格与境界情态,绝非意味着庄子哲学即是横空出世甚至无中生有之物.古今多有学者认为《天下》篇乃《庄子》一书之后序,该篇纵论天下道术,探古学源流,判诸子短长,庄子深厚的"学术功底"已展露无疑;司马迁亦云"其学无所不窥",也说明庄子汲取的"学术资源"是何等丰赡.庄子哲学必有植根其中的饶沃土壤、流衍而出的丰沛源泉.其根之深,其源之远,非常值得研究者对之进行反本溯源式的开掘与疏浚.  相似文献   

6.
《庄子》首篇《逍遥游》集中反映了庄子自在自由而又平等的人生观。庄子借《逍遥游》为人们开辟了一个自由空灵超拔高远的人生境界,也为人们揭示了诗意生存的审美意境,这对当代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李白对庄子《逍遥游》接受(包括误读)的角度,论述李白人格气质与艺术风格中的庄子因素.李白人格中的自大倾向,与《逍遥游》中庄子对个体自足的超越性大的追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同质相关性.李白性格中的自由精神,狂放不羁、飞扬跋扈,以及对超常规晋身崛起的迷恋和向往,与《逍遥游》中人类经验、知识、观念的破除与嘲弄,也紧密相关.而《逍遥游》艺术上的大时空视野,以超越性意象的描摹,构建超经验世界,以实现对现实经验世界的超越与否定——这一手法,更是几乎被李白完全照搬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  相似文献   

8.
具有浓厚诗人气质的庄子,自然把他的诗化人格溶入他的散文,本文从诗歌的跳跃性、意境、语言的凝练和超搭配等诗歌的艺术性出发,对庄子散文的诗化品格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关于庄子的宇宙观问题,多年来论者一直是在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周旋。本文试图摆脱传统束缚,进行一些新的探索。一、关于空间与时间观念的问题研究庄子的宇宙观,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庄子的空间与时间观念。许多研究者也正是从这里入手的。如杨荣国《庄子思想探微》说:“庄子的所谓自然的观点,就是离开了时空的超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明代戏曲、小说《庄子》接受的具体情况,认为明代戏曲、小说中的《庄子》接受呈现出文人性和世俗性两个特点,分别体现了对文人《庄子》接受传统的继承与突破.世俗性表现为对《庄子》典故的选择、改编和世俗化庄子形象的塑造.文人化表现为文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作目的的个体化回归、本然庄子的艺术再现和文人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