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乐府诗与拟乐府诗属于两种不同的创作系统:前者是一种依附音乐、可供演唱的娱乐艺术;后者则是隶属文人的抒情言志的个人性创作。王船山对上述两种类型的乐府诗分别作了中肯的评价,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陆机的拟古乐府诗虽在诗歌内容上受到乐府旧题的限定,但在诗歌艺术形式上表现出自觉的创新意识,这就是引赋入乐府,在传统乐府诗的内容形式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诗艺原则,即增加乐府诗的状物功能,使诗人可以更自由地逞弄文才辞采,从而进入相对自由的创作状态;同时,出于对诗中景物描写位置的刻意安排,某些作品已表现出规整的诗歌结构形态。这对宋齐以后的诗风及律体诗的产生都深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南北朝乐府诗的研究,作概论例说的多,作全面的诗意、句意、词语诠释的基础研究者少。个中的主要困难,是对于民俗和某些词语意义的不甚了解。本文便以此为切入点,论证了其中有房事诗七首,并由此讨论了古代民间性文学的主要特点:一是不回避生活与文学中“性”这个多见而正常的题材和主题,二是为维护“性”的适当的避忌性而利用民俗及各种语言手段,明事隐说、丑事巧说,表现出民间性文学所具有的高超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系统研究了孟郊的乐府诗歌,论证了盂郊乐府诗在中唐诗坛之历史地位,纠正了以往文学史家言中唐新乐府而无视孟郊乐府诗歌历史地位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李白诗歌的语言生动、自然,是汉语研究的重要材料;而李白诗歌,犹以乐府诗最为人们所推崇。本文对李白乐府诗中的副词进行了穷尽调查,共搜集到副词102个,包括10个次类;李白乐府诗副词具有了比较完备的词义构成系统;其副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副词;大约50%的副词至今仍在普遍使用;这些副词在当时使用频率高低不同,标明着词汇发展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李白诗歌的语言生动、自然,是汉语研究的重要材料;而李白诗歌,犹以乐府诗最为人们所推崇。本文对李白乐府诗中的副词进行了穷尽调查,共搜集到副词102个,包括10个次类;李白乐府诗副词具有了比较完备的词义构成系统;其副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副词;大约50%的副词至今仍在普遍使用;这些副词在当时使用频率高低不同,标明着词汇发展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孟郊是唐代诗人中的乐府大家,这既可从他的乐府诗数量、乐府诗占其作品总数的比例及其关心新题乐府创作的程度等方面得到验证;亦可从其乐府佳篇名句对后世的影响、对乐府传统体式的革新、对陈旧乐府题材的补充、大量增加乐府诗中的议论、乐府手法对其他诗体的渗透和促使本人诗歌风格多样化等成就中看出.  相似文献   

8.
鲍照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使其乐府诗的创作.以强烈直露而又流畅自然的抒情特质,最终完成了诗歌由醉心玄理的阐述到真情的抒发的转变,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2):11-14,18
刘应秋《一砚斋集》中有乐府诗二十二首。这些诗反映了作者多向度的情感价值和心理动态,从中可见其在动荡年代艰难的生存过程。刘应秋的乐府诗既继承了前代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有所创新。研究这些乐府诗,将有助于我们梳理清代乐府诗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初唐乐府诗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其主流趋势是承袭陈隋余绪,表现为:大部分乐府诗亦步亦趋地袭用前人乐府诗的形制;在题旨立意方面没有多大发展;同时还沿袭陈隋宫廷风气,大倡艳辞、用乐府诗来唱和求官等。但初唐乐府诗毕竟显露出了新时代赋予的新气象:边塞题材的乐府诗风格刚健;形式上出现了律化和歌行化的现象。这些新的变化为后来乐府诗的发展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建安时代,曹操及其二子曹丕、曹植承两汉文人诗歌创作的低谷而异峰突起,创作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乐府诗,为我国文人诗歌的觉醒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乐府诗创作颇多学习和继承两汉民间乐府之处。本文拟从创作手法、诗乐结合、思想内容(忧生、游仙)、语言特点等四个方面探讨三曹乐府诗对两汉民间乐府的继承情况。  相似文献   

12.
乐府诗是两宋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宋乐府诗不仅创获甚多,成就卓著,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个性与风采.北宋乐府诗既受唐人乐府诗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又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南宋乐府则因"靖康耻"与"家国恨"的特殊历史原因,形成了一道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的乐府风景线.两宋乐府诗所凸显出来的三大特点,对金、元时期的乐府诗创作,均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代将僧人群体的管理纳入了世俗的行政体系,在保护佛教的同时,也创设了大量针对僧人的法律规范,并采用度牒制度控制僧人群体的整体规模。同时,明代对僧人的法律规范呈现出泛伦理化的特征,而僧人群体构成的日益社会化,僧人自身行为的渐趋低俗化,不仅损害了僧人群体的整体社会形象,也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两汉乐府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乐府诗成熟精湛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选材具有典型性、戏剧性和新奇性;叙事情节完整,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详略得当,注重细节描写,并且善用对话方式推动情节发展;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通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展现人物个性化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接受学的角度,把唐代乐府诗置于整个唐前乐府流传的大背景下,从两个不同层面考察、清理、分析了唐代乐府诗的流传形式与影响。文章认为,历代的编者或选家在对待乐府诗上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倾向:宗奉汉魏,重视六朝而轻视唐代。这种倾向随着相关典籍的流传而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唐代乐府诗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7.
晚明山人与山人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人诗人的崛起构成晚明诗坛一个突出的现象,在其冲击下,明中叶之后诗坛“朝”与“野”的对立终以“诗在布衣”的变化结果告一段落。这一创作主体的变化,对明代诗歌的演变走向产生深远影响。本旨在揭示晚明山人诗人的生存状态,山人诗坛的概貌,山人诗的学取向与艺术创造,展示晚明山人诗在明代诗史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明代诗学的主要形式是诗话,单独成书或比较系统的诗论、诗格以及论诗为主的笔记。其形成情况:一、录历代或前人的诗话以备习用;二、部分征引前人和同代人的诗论,同时有自己的论述;三、自成系统的诗论和诗学资料整理叙述;四、他人的诗话作丛编。本所及主要是指传统书目列入“诗评”一类的作,约130余种,考述其作、版本及内容,诗学观念等,对目前有关的记载多有正误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
《大连大学学报》2021,(1):94-99
明代题画唱和与明代绘画的发展几乎同步,可分为三个阶段:洪武至弘治年间为第一阶段,正德至隆庆年间为第二阶段,万历至崇祯年间为第三阶段。明代题画唱和具有群体性和地域性特征。其中,京城官员的题画唱和台阁色彩明显,多北地风景;吴中文人的题画唱和生活气息浓厚,多江南风物。同时,明代题画唱和具有画与诗相互生成的关系,一方面题画唱和孕育唱和诗集,另一方面唱和活动造就题画唱和。研究明代题画唱和具有多重意义:题画唱和作品既有文献辑佚的作用,又有书画鉴赏的价值,它还是变相的小型"唱和诗集",足以扩大和补充明代唱和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