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群芳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1):66-68,79
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众多且性格各异,本文主要从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与批评来给其定位,认为这些女性角色既有表面上的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又在深层次上成为男性形象存在的确证物.  相似文献   

2.
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最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创作是区别于男性话语的女性写作。一叶在小说中以独特的女性视塑造了一批形象丰满、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男性形象是作为女性人物的衬托与补充出现的,一叶通过她笔下的男性人物传达出她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男性期待的幻灭,而男性人物的言行也显露出日本传统社会中父权与夫权对于女性的迫害,一叶借此寄寓自己的社会批判意识以及她对明治社会底层妇女悲剧根源的另一重思考。  相似文献   

3.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述作品,在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中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以往的评论者往往忽视《森林》中男性话语霸权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忽略其美好的女性形象代表了男性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而在直子和绿子的选择中所暴露了男性叙述者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女性私语小说是女性作家用私密话语来叙述自身内心体验和心理状态,凸显女性隐秘的私人经验的小说。本文选取具有针对性的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私语小说,对其小说镜像话语形态进行了解读,并针对一些女权主义的观点,对其能否脱离男性话语中的女性既有形象,而展现出一种女性主体的能动性进行了质疑与探讨,希望得到相关领域研究者的批评与指正。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苗族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异彩纷呈,有传统型的女性形象,亦有新时代的女性形象。男性话语下,传统型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脱离男性秩序的女性则不被认可。女性话语下,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两种形象的塑造都有其抒写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广告,使当今女性走上了绚烂多彩的舞台,拥有了无可比拟的绝对优势.电视广告反映并影响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一种被观看的客体,这些形象依男权话语而塑造,是以男性话语为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份建构的期待,同时也为女性提供了维护男权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7.
邱华栋的都市新小说创造了一系列富有现代都市特色的女性形象。这些系列形象把都市女性普遍化为“新美人”内涵的文化符号。作家在这些小说中用单一的情节、男性的话语为都市女性塑像,即使这些系列形象具有明显的符号化嫌疑,又缺失了作家应有的深度思考和对个体的尊重。本文将对其小说的情节设置、叙述方式、话语表达进行分析,以探求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塑造都市女性形象的符号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金庸小说的女性形象和性别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庸小说在华人世界中的流行和风靡塑造了文坛奇迹,他以现代意识介入女性形象的塑造,笔下出现了一大批鲜活的有生命质感和力度的女性形象。她们表面上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男权中心模式观念的影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金庸的作品中表露无遗,狭隘的男性意识与开放的女性意识形成了其创作面貌的两个对立支点。  相似文献   

9.
库切在小说《福》中以苏珊·巴顿作为小说的第一叙述者,创造了一个女性叙述者形象,对西方经典《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英雄故事进行了创造性还原。苏珊·巴顿不仅因其女性叙述主体的身份而给男性文本《鲁滨逊漂流记》平添了女性视野和女性话语,而且不同于传统女性,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自觉意识的独特形象。苏珊·巴顿面对命运作出自由选择,身处荒岛困境不断质疑传统观念,最后从渴望言说到自觉发声,实现了对男权秩序与绝对价值观的跃起反叛。因此,苏珊·巴顿是一个具有超越性的女性形象和自觉的女性话语者。  相似文献   

10.
在《亚当·比德》中,艾略特塑造了三位女性形象:赫蒂,布道者黛娜和波塞太太.在小说中赫蒂总是处于被动、消极的边缘地位,她的性格与品质不是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呈现出来,而是通过剧中的男性话语来界定的,甚至她的一生也被男性主导者亚瑟所控制.在小说中,另外两个女性形象黛娜和波塞太太的描述,则表明她们对于父权制社会的奋斗与抗争,同时也体现了艾略特的女性主义思想,表达着她对女性的关注,渴望获得女性自身独立和话语权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两性社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形象在我国目前的商品广告中占有很高比例,但是往往角色单一,模式固定,偏执地体现着男性话语的霸权地位。男性话语作为尺度和标准,在广告中为女性形象乃至通过广告媒体为女性文化、女性的社会地位设定“应然”的状态,表达对女性的社会角色期待和价值规范。本文试图透过日益强烈地影响文化时尚乃至整个大众文化价值理念的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来探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归宿;扬弃女权主义平等与差异之争,从完整人格意义上寻求女性的解放(或说两性的解放)以及广告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女性哥特式批评以哥特式文本中的性政治为批评对象,批判了男权话语与权利体系下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对女性地位的边缘化及对女性的压迫与埋没,从而瓦解了哥特式中的符号意义。从女性哥特式批评的视角解读金庸武侠文本中女性奇侠的宿命,可以发现“江湖”是男性侠客的江湖,女性侠客们始终无法走出菲勒斯中心的巨大阴影,女侠们被边缘化、被贬至为一个“他者”的地位,甚至难逃被封禁的命运。女性奇侠的宿命背后昭示的是性政治及话语与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13.
E.L.多克托罗的经典之作《比利·巴思格特》颠覆和解构了传统的女性形象。文章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了小说中被置于边缘语境中的女性人物,认为比利为主导的男性话语遮蔽了女性人物真实、自主身份意识,隐含父权制权力对女性身体和话语的双重控制,而多克托罗通过女性形象的重塑,实现了对此权力控制的消解和颠覆,展示了叙述世界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母女关系、女性形体、俄狄浦斯情结等角度解读《洛莉塔》小说文本,揭示《洛莉塔》中的母女关系以及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茅盾的小说创作通过对女性形象的书写重构革命理性的秩序,一方面,革命叙述不容许女性的个体感觉和情欲空间的独立存在,这一主题必须与男性话语民族国家话语相互缝合;另一方面,文学与政治的紧密结合导致了国家叙述与个体叙述的渐行渐远。女性形象自身的女性意识逐渐被遮蔽和涂饰,完成这一转变才能成功地指称革命方向,获取自身在革命序列中的身份角色。茅盾的创作从与主流话语的交锋到最终回归社会和时代认可的主流,最终难逃流行的革命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6.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展现了男性少年的成长历程,小说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男性少年形象。而女性也成为这一类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具有美丽、善良等特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类型化、概念化的特征,小说中的女性仅仅作为一种性别符码也体现了作者的传统男权观念。  相似文献   

17.
《身体上的国境线》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述作品。在小说的艺术特色上,尤其是对男主人公恋爱对象的塑造上,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作者所描述的切身经历的跨国恋爱,包含着对国境线外女性角色的期待和作为猎奇的旅行者形象对性爱的追逐与体验。这种对女性身体直白的探索,对爱情的性与爱的分解,又注定会导致爱情的自我迷失。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17年间的历史剧创作对女性意识的建构和女性话语的言说是由男性史剧家们代言并完成的,这其实就是来自中国古代文人的拟代女性写作传统.男性史剧家们通过历史女性形象曲折隐晦地表白自己在意识形态上的归属和对政治文化权威的臣服,并以之演绎各种流行的政治理念.历史剧呈现出一种双声话语的不协调状态,共同的"类"的特征遮蔽了女性的自然特征,使得对历史女性形象的刻划有明显的公式化与符号化倾向,包括对爱情题材的表现.只有少数史剧家尊重并赋予女性历史人物形象以自己的意识与声音,但较之20、30年代史剧中女性以叛逆姿态的隆重登场,17年间历史剧在女性意识与女性话语的建构上无疑构成了一种断裂.  相似文献   

19.
曹文轩的长篇少年小说以展现男性少年成长为目的。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男性少年形象。而女性也成为这一类小说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具有美丽、善良等特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类型化、概念化的特征,女性作为一种性别符码在小说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传统男权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父权制社会中,童话作为男性话语的载体,往往传达着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期待和价值准则,对女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突破男性话语的禁锢,奥斯丁将其小说装裹在童话的外衣下,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间接的女性叙事手法对各种童话母题,如灰姑娘模式、二元对立模式、丑小鸭的成长故事、大团圆结局等进行巧妙的修正和颠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童话模式,并借以表达她对女性主体身份的思考和重建女性主体性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