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6年贝塔斯曼书友会抢滩上海,到2000年中图俱乐部“叫板”贝塔斯曼,图书俱乐部一度被业界人士炒得沸沸扬扬,也始终是业界关注的一个话题。许多图书俱乐部轰轰烈烈地登台,又悄无声息地退场。潮起潮落之间,留给读者的是一些响亮或黯淡的名字,而弄潮儿们却在思索中多了些稳重,在盲目跟风过后寻找着自己的特色资源和可持  相似文献   

2.
中华大地处处闻“炒星” 几年前,当大陆明星们刚开始走穴的时候,遭到舆论的一致指责。然而,斗转星移,不过数载,一些地方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纷纷为“炒星”提供舞台。 最初炒的当然是国内的明星,其中炒得火爆的不过寥寥几人。不知是嫌大陆炒价太低还是要炒出  相似文献   

3.
谈谈“炒”新闻孙世恺近些年,“炒”字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新闻界也出现了“炒”新闻。“炒”新闻之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破坏新闻的一些原则,损伤新闻工作者的形象,给读者造成很坏的后果。(一)所谓“炒”新闻...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炒新闻”是各种传播媒体一起上,大报(“高级报纸”)“炒”,小报(“通俗报纸”)“炒”得更欢;报纸“炒”,杂志“炒”,电视、广播也炒。不“炒”则已,一“炒”就是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5.
“炒作”一词,目前似乎还要算是新潮物事,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找不到,估计《辞海》《词淅》之属也未来得及列项,但现实生活中是早已广泛运用了。炒明星,炒图书,炒作者,炒电影电视剧……举凡用的看的所的,不论是人是物是事,都有人架火而炒之。尽管没有权威界定,“炒作”的大概意思还是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除了商业上的运用,大约都是“广而告之”的宣传法门。只不过手法、门道更为多样而且。各神传媒通常被视为比较理想的炒作工具。比如要炒作某入某事,先有“滚动”报道开路,接着是评论、赏析、研讨、座谈等向纵深拓属,中间还…  相似文献   

6.
谈到“炒星”,人们并不陌生。按说,“明星”是有客观标准的,或者说是社会公认的。加上一个“炒”字,便将人们“炒”糊涂了。就像是荧火虫飞上夜空,同满天星斗混为一体,让人一时分辨不清。你“炒”他“炒”,“炒”得又火又玄,不亦乐乎。其用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或借“星”扬名,或借“星”发财。近来,大概是出于一种“压力”(当然不排除有出于社会责任感的),“炒星”才逐渐趋于降温。“炒星热”还未完全冷却,“名人热”又悄然升温。有几家不甘寂寞的报刊,有几个耐不住清静的文人,又打起了“名人”的主意,做起了“名人”的文章,刊载了一些不应刊载的东西。本想搞点新的“轰动效应”,结果却造成了消极的社会效果,受到了读者的批评。 名人的概念是很宽的。名演员、名作家、名歌星是名人;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是名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也是名人;各条战线、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同样是名人。他们之所以由凡人成为名人、  相似文献   

7.
谨防新闻炒作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炒”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词,“炒股”、“炒房地产”,天南地北,参与炒作的人越来越多。不知从何时起,新闻界也出现了“炒作”的现象,那就是“炒新闻”。所谓炒新闻就是将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甚至没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一登再登,一播再播,人为炒作,人为地制造新闻热点。“炒新闻”现象的出现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是造成了“假新闻”的蔓延。近几年,假新闻愈演愈烈。牡丹江热电厂职工刘克华杜撰的长篇通讯“45年前的恋人从死亡名单上走来”被揭露以后,又有“电影院因为只有一名观众而拒放映片,该观众打官司胜诉”,“两名…  相似文献   

8.
“九五”以来,由于我国图书出版行业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实施精品战略,各出版单位优化了出书结构,优秀图书不断涌现。然而,一些出版社内部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图书普遍缺乏生命力,许多图书特别是所谓的“热点”图书,生命周期只有半年,甚至更短。没有等到读者手中,就成了旧书、淘汰书。这种“短命”的图书,不仅给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严重损害了图书出版的文化积累功能。本文从图书缺少生命力的成因入手,对提升图书的生命力作了以下一些分析与思考。切忌…  相似文献   

9.
伴随图书市场的消费升级,部分读者不满足于普通的图书装帧,希望能收藏一些内容精良、装帧精美的“藏品级”图书。精装图书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要打造一套“双效”合一的精装书,一是要以匠人之心追求图书质量,二是要做好营销预案。  相似文献   

10.
图书质量管理与监控是图书出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实施图书质量管理与监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制度建设”与“实施”的一些具体方法,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出版广角》命题就“图书价值要回归图书本身”“图书的真正精神和价值”简要阐述自己的看法。从题目来看,它蕴含了这样的意思:1.图书是有价值的;2.对图书的价值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其中只有一种(或许一些?)看法才是正确的,犹如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2.
“新闻炒作”一词的最初出现,原本是读者对有人把新闻像商品、广告一样炒作不满而提出的,然而正如当前存在的好多词义转换现象一样,如今“新闻炒作”也成了新闻界一些人推崇的东西。他们认为:好的新闻题材就是要炒,“新闻炒作”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引起人们对新闻的关注,问题的关键不是使用了哪一个词,而是看新闻事实本身该不该炒,炒到什么程度。 在讨论问题的关键词时,应该遵守同一律。“炒作”一词,最新版的《辞海》没有辑入,只对“炒”字标了三种解释,其中只有“把东西放在锅里翻拨使热”的解释或许与“新闻炒作”中的“…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炒风”日盛,被“炒”得炙手可热的几道主菜是:股票、房地产、明星、文稿、高尔夫、纪念品……。翻手为云,复手为雨的“炒”家怎么“炒”?今年将“炒”什么?请看内文。  相似文献   

14.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3):109-115
“学林”图书的若干“第一” “学林”成立以来,出了数千种图书,除了前面介绍的一些大书、丛书等以外,还有一些颇有特色并略有影响的书值得一提。这里,我以在“学林”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若干“第一”的书稍加介绍。  相似文献   

15.
作为出版单位,规划和出版好服务“三农”的图书,不仅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更是出版人的责任和义务。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三农”也是新闻出版“三贴近”原则的具体实践,因为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来讲,农业就是最大的实际,农民就是最多的群众,农村就是最现实的生活。在新时期如何做好“三农”图书的出版工作,笔者也做了如下一些思考。一、“三农”图书面临的困境党和国家的政策尽管给“三农”图书出版发行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它也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困境。一是图书发行难。相对于城市而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  相似文献   

16.
试论图书品牌及其形象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图书品牌的定义及对读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所谓品牌,就是生产经营者对自己生产的商品设定的名称或符号,其目的是使这种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东西加以区别。就书业而言,图书品牌则是指书业企业为识别企业图书商品,以期将本企业图书商品与同行企业的图书商品区别开来所确定的图书名称或符号。例如,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丛书,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红罂粟”丛书,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的“SST学霸”等都是典型的图书品牌。从广义上讲,出版社本身也就是图书的品牌,如我国的一些知名出版社“商务”、“中华”、“三联”等本身就是知名…  相似文献   

17.
时下风行于“炒”,只因为被炒物经“炒”能够由“冷”变“热”。 书界热衷于“炒”,奥妙也无非在于“炒”中有其乐,“炒家”得其财。 市场搞活了,书界一时难以顺应过来,于是各路“炒家”纷纷上马,备起“炉灶”,鼓起阵阵“炒风”。 “炒”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一般图书”这个概念在我国图书发行工作中已沿用多年,它是指课本以外的图书,意即课本以外的图书都是“一般图书”。仔细推敲这个概念,会发现它不准确、不科学,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弊端。什么是“一般”?查《辞海》,“一般”作“普通”、“通常”解,与“个别”或“重点”相对。这样,与“一般图书”相对而言的无疑是“个别图书”或“重点图书”。那么课本是“个别图书”呢,还是“重点图书”呢?如果说课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人买书的时候,通常想到的都是去书店。书店是购买——当然也是销售图书的最佳场所,然而并不是唯一的场所。书业中的“特卖场”指的是使用传统书店以外的渠道销售图书,它可以是在零售点(比如在一些宠物店摆放一些关于拉布拉多猎狗的书籍)也可以批量卖给组织机构,随后这些机构进行再次销售或者把这些书捐赠给其他单位(诸如卖给其它多级销售渠道)。 一些书在书店的行情不好,是因为他们不适合“书店图书”这一“形象”。书店的顾客对于书店里的书有自己的看法,不符  相似文献   

20.
“秒杀”是源于网络的新型营销模式.本文试图结合作者在图书营销活动中成功地运用“秒杀”的经验,提出在营销活动中运用“秒杀”需要考虑的几个要素,希望为出版社组织各类主题图书营销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