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静 《考试周刊》2007,(1):73-74
戴望舒以一首《雨巷》而蜚声文坛,享有“雨巷诗人”的称号。其诗作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别具特色,体现了丰富的、多侧面的特点。本文力图从落寞者、痴情者、寻梦者、爱国者、守护者五个方面对戴望舒诗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陆机的抒情赋成就较高。通过抒发自己对故国、故乡、家族、亲人以及自身的真实情感,陆机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个在现实中徘徊挣扎的文人形象。这个形象既有敏感脆弱、情感丰富、高傲自负的一面,又有坚忍不拔、深藏压抑、自卑妥协的一面。从广义上来讲,这个文人形象既可以是陆机,也可以是西晋时期整个文人群体的现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干谒诗是文人向权贵引荐自己的的一种方式。李白在他的干谒诗中积极地向权贵推介自己。在他的干谒诗中所构建的自我形象可以分为\"天纵英才\"、\"胸怀大志\"和\"怀才不遇者\"三类。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东方巨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展现出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不断发展的革命现实的统一,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  相似文献   

5.
苏轼诗词,汪洋恣肆,从各个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7.
《预言》收集了何其芳20世纪30年代所作的34首诗歌。诗集分为3卷,反映出不同时期诗人不同的心灵状态和情绪焦点。诗人从学校到社会,经受了爱情的体验和社会的磨练,由“象牙之塔”里的理想主义成长为现实社会的冷峻批判。《预言》真实的记录了诗人迷茫、苦闷、幻灭、追求的心灵变奏,具有“自叙传”色彩。诗人对应自己的情感在有意无意间塑造出一个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一形象随着诗人的成长而成熟,经历了由一个“独语”到“思想”再到“觉醒”的发展历程,并具有鲜明的“何其芳特征”。  相似文献   

8.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过后,杜甫携眷西行,在由秦入蜀流寓同谷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以山水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每首诗甚至每句诗皆可视作有我,诗歌中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乐观而孤独的旅客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高先 《成才之路》2012,(19):33-33
通过解读屈原的《离骚》,找寻屈原受到抑屈而呐喊的原因。通过屈原心灵的激情咏怀,展现一个自我生命存在的历练与挣扎。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中期许多词作的抒情主人公与五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词作以男性情怀代闺音,以磊落有为的士大夫情怀代末路穷途之叹,北宋中期词人特有的富贵悠游的心态、对生命和社会淡淡的感伤、对友情气节的崇尚在词中多有表现。当然,这时的士大夫词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回避社会矛盾,美化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主体理论是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基础。主要从行政法学角度探讨当前城市规划主体理论及其相关制度存在主体混乱庞杂与"利益相关方"难以介入城市规划决策的困境;反思与重构了和谐城市规划主体制度主要应当调整政府主体的角色定位、城市规划委员会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的抒情特质向为评论关注。自诗经以来,抒情诗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学的主要类型。这些作品在时间的表现上,呈现出有异于写实传统的叙述结构的特质;在“情节”的处理上亦有了新的表现方式:不连贯的片断,跳跃随意的衔接等等。而现代学中的“现代”义与传统的抒情性相生而有的学作品,除了反映学类型本身的转变外,同时反映的是现代社会的多元与多义。  相似文献   

13.
比之慢词,精练而非冗长的篇幅,容易凸显令词整体上的结构安排,使读者单从篇章构造上就能获得一种情感的触动。文章梳理宋代令词中的几类特殊写作模式,并分析其写作特点。其中,有些令词通过上下片情感的对立、对比,来凸现作家思想、境遇上的变化;有些则利用上下片写作模式的对称、重复,造成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以及整齐而又回环的节奏感;还有一些利用末句与前文所形成的或对比或申明、总结的关系,在貌似不协调的比例中凸现出末句抒情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抒情主体变迁的分析,观察“五四”到大革命的历史转折时期知识精英们所曾大力倡导的西方个人主义“自我”的失落。  相似文献   

15.
有关贵州近代词人张鸿绩的生平材料很少,但他的词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抒怀词抒发了他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自己的愁苦;闺怨词描写了各类思妇的思念,表达了浓重的离情别绪;咏物词善于描摹事物,且有一定的寄托。  相似文献   

16.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一生长达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近千首诗,结集成八个诗集。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抒情诗在主题、写作风格及语言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就主题而论,这些诗着重歌颂爱情和友情,或借草木山水抒怀;在写作风格上,它们体现出融现代主义于浪漫主义之中,意境清新、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而在语言运用上,则是浅显易懂的常用词与生僻词甚至自造词混杂使用,局面语与口语混杂使用。  相似文献   

17.
夏吟诗集<冰雪魂灵>抒情内容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突出,方式变化多样,交替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情角色相互转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体现出诗人知识女性特有的美学视角和风度.  相似文献   

18.
潮汕当代抒情诗具有鲜明的地域标识、浓郁的地方风情、静谧的隐逸情怀和丰富的内涵,其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修辞清丽、诗意饱满和意境优美,只有和优美的音律融为一体,潮汕当代抒情诗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存在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温庭筠词中以描写女性的词最为突出,他运用精密温婉的意象,塑造了许多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由此奠定了其在词史上的地位。通过分析温庭筠词作中意象组合程式及创作视角来探讨温词的独特艺术魅力,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木斋 《天中学刊》2003,18(3):64-71
如果将词体作为最基本单元的话,别词体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层:词体、种词体、亚范型词体、范型词体。风格独特、具有创新意识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被一些词人仿效的词人词作可称为词体,其中一些优秀的词体,由有统治地位,形成类似人类社会部落种姓的又可称为种词体,若干种词体组成类似王国性质的则可称为亚范型词体。亚范型词体约有六种:花间体、柳永体、东坡体、美成体、稼轩体、白石体。在六大亚范型词体中,只有三种堪称词体范型:柳永体、东坡体和白石体,分别代表了三种词人和三大词性:市井词人、诗人词人和职业词人以及伶工之词、士大夫之词、职业的工艺化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