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键盘侠"实际上是一种异化的传播实践的活动。本文区分"职业黑"与"无脑黑"为代表的两种网络"键盘侠"行为,管窥两者背后逻辑与选择行为差异中折射出的特征,剖析"键盘侠"现象产生的动因,发现"职业黑"实质是符号消费驱动内容生产行为,"无脑黑"则是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媒介素养缺失,并从法律法规、社会责任、媒介素养等三个层面展开讨论,以期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网络环境治理与网络法规制定进行合理校正与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2.
<正>“黑障现象”指的是电视纪录片或专题片制作时,常以“黑场”的表现手法实现段落的过渡转换。在文学创作里,过渡就是上下文之间的连接和转换,而对于电视创作而言,这种转换更多地是通过画面的转换来表现,产生的效果应是给予人一种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妙处。因而,怎么用好过渡,用什么画面来转换故事段落,确实是考验一名编导对整个作品构思的把握与艺术表  相似文献   

3.
曹花杰 《兰台世界》2012,(33):40-41
在古代,玄妻以发黑而美知名,今人却以"黑狐狸"、"黑珍珠"呼之,以其为黑美人。此结合诸家典籍,考辨围绕玄妻的"发黑说"与"肤黑说",以明玄妻之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纪录片的"真实"性进行了解读:单向度层面的纪录片"真实";多维度视野下的纪录片"真实";多重语境博弈中的纪录片"真实".并得出结论:选择真实虽要进行价值判断,但仍需根植于生活真实之中.本质真实则应当是纪录片制作者简介孜孜以求的,并与观众共同对选择真实进行读解、感悟、升华和提升,以达到共鸣的境界.它来源于生活真实,又超越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纪录片拍摄的不断发展,"情景再现"的手法已经在我国纪录片创作中广泛应用起来,以别具一格、生动形象的特色手法弥补了拍摄现场不足造成的情节"断点"或弥补了其情节单一、资料不足等缺点,活跃了原本单调、沉闷的记录空间,丰富了纪录片内容的同时还使观看者眼前一亮,对纪录片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纪录片的本质是展现真实,而"情景再现"手法的滥用很容易引起纪录片的失真,也就是说"情景再现"的失真与纪录片的"非虚构"产生了矛盾。通过探讨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进而提出正确应用"情景再现"的方法,使其在纪录片中发挥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献纪录片创作呈现出一种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与历史影像的意义阐述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对"新发现的知识单元"进行记录与保存的影像归位.文献纪录片的文献含义可以从三方面理解:"文",是指一切影像的、网络的和平面的记载着知识的物质载体,也就是有明确的物质栽体;"献",是指非物质的知识记载体;第三是"行为传达",这是王国维最早提出的关于民间原始风俗的一种记载形式等.文献纪录片的本质在于这三方面的内容建设与构成;在此,文献纪录片的基础是文献,重点在对"文"、"献"和"行为传达"这一"新发现的知识单元"的记载.应当说.文献纪录片制作活动,本身是一种对新发现的知识进行学术分析的科学研究活动.作为这一新发现的知识单元的纪录片,就是文献纪录片.  相似文献   

7.
被世界公认为市场经济最成熟、法制最健全的美国,现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挂牌交易,每一年有500多家"垃圾股"被发出"停牌"警告,每一年有100多家上市公司被"停牌"而逐出股票资本交易市场。按此比例推算:世界最发达的美国资本市场,每年至少有10%以上资本"死掉"或被"吞掉",也就是说有10%的上市公司资本被不了了之的成为"黑市"。世界最完善的"法制社会"———美国尚且如此,那么对法制不健全、甚至还短缺规则的中国股票市场来讲,20%的公司遭遇股票资本"黑市",应该在情理之中。也就是说,中国现今每年有20家"黑市"泛滥成灾的公司出现,像猴王、郑百文、川红光等,若平均每家有20亿的资本"黑洞",那么中国股票资本市场有1000亿被"黑"。这是不用大惊小怪的既定事实。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9,(2):46-53
本文将意义生产与解读和社会建构论相结合,探讨农民工面对当下的社会意义系统,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身份建构。本研究以W大学一个建筑工地的23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使用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得一手资料,并以农民工纪录片《阿拉民工》作为焦点小组访谈中的研究工具,探究了同属纪录片"被记录"群体的农民工如何解读农民工纪录片,以此为中介来审视他们如何看待自我身份。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用三种"去他者化"的话语实践策略再建构了其主体性身份,即对"农民工"命名和称谓的消解、以主体身份质疑纪录片的文本结构、创造自身话语来消解主流话语中"农民工"身份的意义;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仍然被"隔离"或"吞噬",无法摆脱其"他者"身份,在这种境遇下表现出对尊重、平等、归属等精神内核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仁义 《传媒》2002,(10)
“黑名单”不知源于何时,但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文革”时期。当时,一提起谁被列入了“黑名单”,就等于宣判其政治生命的结束。黑帮、黑七类、黑子女等等,人们谈“黑”色变。当然,这一幕悲剧永远走进了昨天的历史。 最近一个时期,有的媒体也谈到了“黑名单”,有人把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厂家,列入了被消费者不信  相似文献   

10.
正1984年,就在常熟电视台获批成立的同一年,常熟台自己创作了一部电视片《请来常熟喝杯茶》,从此,常熟台开始了对纪录片创作持之以恒的探索。至今,常熟台已有180多部纪录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纪录片送到江苏台及其他省、市电视台播出,每年还有20多部纪录片通过中国黄河电视台传送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播出。凭借纪录片创作的实力,常熟台加入了江苏国际频道"长江国际电视联盟",受邀参加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常熟  相似文献   

11.
《故宫》“情景再现”叙事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迎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一些原本与纪录片创作无缘的影像创作手法,也随着视觉传播的日益繁荣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情景再现"就是其中之一。大型纪录片《故宫》对"情景再现"叙事方式的应用,以及其对历史体裁纪录片创作的启示,更是让广大观众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2.
今人多知道旧上海黑道上有所谓"三大亨",即大名鼎鼎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人,现在有些图书上还称他们是"上海教父"。其实"大亨"之前还有"大亨","教父"上面还有"教父",这就是他们的老前辈范高头。一范高头,川沙人,本名赵阿宝,因为脑门上长有一颗硕大的肉瘤,好像头上又多生了一个小脑袋,因而得了个绰号"范高头",从此便"以号行世"了。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据考证,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是1905年的《定军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自此纪录片与电视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个世纪90年代纪录片以"栏目"形式在电视台播出逐渐成为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模式。许多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纪录片经过多年的摔打、考验、探索和发展,纪录片走栏目化道路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国外纪录片先进的栏目化相比,中国纪录片市场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于许多纪录片长期在体制内运作,缺乏真正的栏目化意识。本文从我国当代纪录片发展现状、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现状和思考、以及纪录片栏目化与观众的关系角度入手,对纪录片栏目化做一些探索与思考,希望对我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做一点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冷凇 《视听纵横》2008,(2):21-24
中国纪录片发展的30年,是"真实"这一概念被不断解构,重构,颠覆的30年。历数中国纪录片的数次起承转合,都表现为一种对"真实"的矫枉过正。伴随着纪录片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国际纪录片交流日趋火热,对纪录片"真实"概念的探索呈现出分化和论争的多元趋势。电视的"产品时代"和"多元融合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纯纪实类纪录片在未来会萎靡,但纪录片如果不鼓励新的样式突破,死命抱紧"真实"的稻草,注定会为其所害。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纪录片又是一种艺术,她并不仅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朴实、简单的再现,而需要一种技巧性的创作——一种"无痕迹"的技巧、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从文献类专题片的创作中,分析利用传统"史诗"的手法对中国纪录片的融合渗透,彰显了电视文献纪录片的"史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18):32-35
随着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变化,纪录片也应当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去面对新的形势。《客从何处来》第二季将"明星效应"与新媒体的特点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而"明星纪录片"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很多成功的案例。借助"明星纪录片"吸引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关注,进而开拓纪录片的发展空间,这对中国纪录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是对真实事件的记录,每一部纪录片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切入点——这是纪录片拍摄的初衷。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被论者归纳为"四真"的理论,是"纪录片的生命"。但只是简单地遵循"四真",并不能就此让纪录片鲜活起来。一个优秀的导演在拍摄现场,需要随时观察拍摄内容中可以提炼、升华的细节,从而让纪录片可以接触到更深入、更厚重的内容,让自己的影片从而丰满起来。很多时候,这种可以让纪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创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纪录片创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如何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下,协调好"真实"与"虚拟"的比例,通过艺术创作记录下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艺术精品,是当代电视纪录片艺术创作的重要使命。为了创作出更多的纪录片精品,满  相似文献   

20.
在政策保障下,纪录片正出现回潮的良好趋势,加之台网联动和新媒体的介入,给纪录片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热"的背后,很多问题需要理性对待。如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品质把握问题;娱乐化倾向下纪录精神缺失问题;纪录片形态混淆;纪录片制作存在的技术和资金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正确对待,从根本上肃清,达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