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育的人性化:反思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德育的人性化将成为21世纪德育的走向。德育人性化的有效实践应该把握好道德和政治目标、人的自然性与德育的人情味、个体与集体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德育理论的发展趋势是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这表现在:主体性德育思想的确立,强调个性教育、责任教育,深入德育功能认识,反对道德灌输,以及把生活世界视为道德教育的根基等。这些将在21世纪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赵佩玲 《天津教育》2004,(12):32-34
需要是人的本性。在德育活动中,忽视、压抑学生的需要,也就是忽视压抑学生的人性。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合理的内在需要,以人性关怀为己任,切实推动德育过程的人性化。所谓德育的人性化就是强调对学生需要的尊重。它要求德育工作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创造、提升需要,并创造、利用条件,使自己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促进他们完善德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育人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德育的人性化将成为新世纪以德育人的重要保证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绪泽  王瑞月 《中国德育》2011,(1):73-74,78
如何保持人性特质,追问和思考生命的意义,构建一种全新的伦理观,既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人性化教育视阈,试图从德育的要素、特征、功能及途径等方面,对人性化德育进行深入发掘,从而为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德育评价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必要保证。但现在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因而应加大改革力度,不断优化德育评价体系。当前,高校可从评价理念、过程、内容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从而构建评价理念人性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陈兴东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35):124-126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高职德育的人性化,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顺其自然地加以目标引导;充分重视学生的社会性,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熏陶;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需要,因势利导地予以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性化教育、人性化德育入手,从理论层面对人性化德育的要素、特征、功能及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发掘,从而为高校德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德育测评是德育测量与德育评价的总称。它是指测评根据一定目标的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德育过程及其各要素所进行的数字分析和价值判断。德育实效是指德育过程中的德育工作成功率,即预期目标、任务的到达度与完成率。德育实效如何,可以通过德育测评的结果来表现,而德育测评本身又对德育实效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所以,研究德育测评与德育实效的关系及建立科学的德育测评体系,对提高德育实效及德育科学的自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纷繁复杂的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德育受教育者个体需要未得以满足和实现、德育目标“高大全”、忽视德育的个人享用性、德育过程简单化、德育方法粗糙、德育方式简陋、德育评价扭曲等原因,高校德育实效性十分低下。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与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长期目标,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创新德育工作方法,走“主体育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对德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华  张典兵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89-97,124,120,121
德育评价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理论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信息,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所进行的在事实基础上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探讨德育评价的内涵、功能、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评价过程、原则和方法等问题。科学厘定德育评价概念,加强德育评价的元研究、实证研究,注重历史研究与比较借鉴研究相结合,运用系统科学和复杂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关照德育评价理论的发展以及重视人文主义价值趋向是促进德育评价理论健康而科学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朱旭南 《教育艺术》2006,(11):11-13
一、现阶段中学德育的困惑与挑战 在文明社会现代进程中,世界各国始终重视学校德育。加强对学校德育的领导和管理,使德育在某种意义上对政权和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保障和推进作用。我国的伦理文化传统素以重德育而著称,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就专设各种德育机构,例如:学校里德育处、社区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中青少年道德教育指导中心等。2004年,中共中央还特别颁布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  相似文献   

13.
从人学视域反思当前我国德育的实效性,其实效欠佳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缺失.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指导,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人学层面对人性化德育进行探讨,认为德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德育要走出种种困境,必须实现从物化走向人化的德育理念嬗变,人性化德育是德育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人的教育,因此人性化是教育的核心因素。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关怀,培养一个人独特的发展,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人性化是教育的应然走向。人性化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人性化教育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内心世界。人性化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使学生成为独立的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15.
德育功能观的反思与高校德育目标建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德育低效状态一直是困扰当今学校德育的一个普遍问题。德育功能认识上的误区及其由此导致的对学校德育目标建设的片面导向是其根源性的影响因素之一。这些误区表现为德育整体功能的夸大化、个性性功能的工具理性倾向,教育性功能的智育化倾向等。高校德育目标的制定应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克服不良导向,建构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推动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本文从德育的重要性、德育的内涵以及实施德育的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阐述其现代价值,以期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性化——当代德育的人学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和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然而,我国德育正日益呈现出伪圣化、抽象化、工具化、功利化的倾向,其根本原因在于德育人性的缺失。本文在对传统德育进行人学反思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指导,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理论层面对人性化德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据《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民政厅根据国家民政部对未成年人追认烈士年龄限制问题所作答复的精神作出规定:从今年起,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再申请追认烈士,但此前已被追认烈士称号的依然有效。国家民政部对这一问题的精神是,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其行为属于本人能理解并可预见相应后果的行为,因此,追认烈士的年龄范围应当包括年满10周岁,未满18周岁的公民,而不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9.
舒婷  梁春 《教学研究》2007,(2):98-100
教育是人的教育,因此人性化是教育的核心因素.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关怀,培养一个人独特的发展,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人性化是教育的应然走向.人性化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人性化教育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内心世界.人性化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使学生成为独立的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变革和和谐发展需要构建新的德育体系,遵循新的德育规律,提高德育效果。为此,提出德育目标要突出时代性和现实性,德育内容要强调适应性和超越性,德育方法要体现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德育评价要坚持客观性和科学性,以体现出德育体系的现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