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绘画艺术追求“意境”,意境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虚实”是绘画艺术最重要的语言形式,它最能体现艺术作品的意境和神韵。一幅上乘的绘画作品应该有实有虚,以实为虚,借虚见实,在那虚虚实实的变化中,有律动的抒情之美,有形式与精神的和谐之美,让人们领悟到中国绘画艺术作品中有限与无限的境界,使人们得到赏心悦目的,震撼心灵的,深层次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2.
“空白”又叫“化白为黑”“计白守黑”,它原本是绘画术语,指画面中不着墨设色的空白之处。空白不是空洞无物,而是以不着墨的“白”表现着墨色的黑,它表面上虽然无象,其实无象本身就是意象的重要内容,是绘画艺术中一种以虚写实的技法。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先生名美学论《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剖析了艺术创作中的虚实关系。宗先生认为:“由舞蹈动作伸延、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是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相似文献   

4.
思乡怀人诗的虚实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即如古人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读写实油画     
“写实”是一种基本的绘画方式,是一种创作方法,也是一种艺术手法。写实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绘画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实油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补充,是时代的需要和时代的产物。写实油画同时拥有广泛的空间和永恒的魅力。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中,经过几代画家的开拓、进取,写实油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一直是中国油画的主流,在中国近代油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班级管理留白艺术的内涵 留白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是创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相对于物象的实所呈现出的艺术的虚,它是一种空灵,一种虚中求实,一种虚与实的和谐统一。如在绘画中,画家常用虚实相间的笔法营造“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的画境,大文学创作中,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绘画,都追求一种“笔触”美(肌理美)。肌理在绘画作品中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它打破了单调的、平滑的、毫无生命的平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艺术冲击力,拓宽了艺术家和观众的视觉审美空间,使画面生动活泼,富有更高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早期画像艺术中对“空间”的视觉表现之变迁历程中,东汉晚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艺术中对“空间”的视觉表现上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直接促成了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对“空间”表现模式的成熟。这种“变化”应该是与东汉晚期以来,当时士大夫画家阶层在绘画理论构想与绘画实践活动上,对这一问题进行独特的关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虚实关系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课题,虚实对此显示中国画的意境美。中国画特别强调“布白”,“计白当黑”,其实就是绘画中虚映实的处理手法。书法中也特别强调虚实关系,就是研究点画之间的空白处理。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书画中,“无”比“有”重要,即“虚”比“实”更重要。中国书画中运用空白和虚境创造了一个观众可“坐忘”、“可悟”、可“静观”的幽远境界。  相似文献   

10.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语言之一,指在构图或上墨(色)时,让部分空间不着笔墨(色)而保留纸面的本色,从而达到一种“虚实相生”,“无笔墨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意趣的表现手法。千百年来,如何留白,体现空白空间的视觉和精神价值,已经成为中国绘画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空白”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将中国画中关于空白运用的技法和观念运用到现代视觉设计中来,这无疑是对现代设计艺术的一种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11.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技法,“实”指的是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的是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部分。在古代诗歌中,“虚”与“实”也是相对而言的,包括有者为实,  相似文献   

12.
空间的实质,是一个事物所处周围环境的立体位置,以及它本身与周围其它事物的距离间隔和区域,由长度、宽度表现出来并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而绘画艺术便是将表现的自然空间转化为平面的图式空间、视觉空间,并融入了个体生命的心性空间。在这里,首先是自然空间、画面空间、心理空间的三者关系。显然,中国山水画主要表现是其“笔墨结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笔墨”通过规律性的组合之后而成“象”:一种客观的“景象”,一种人文的“气象”,一种艺术的“形象”。其“笔墨”,在程式自由的空间中铺张弥漫。  相似文献   

13.
虚谷艺术     
虚谷是继“四大名僧”,“扬州八家”之后,在上海“海派”艺术成长的土地上,别开蹊径,成为晚清画坛上一位艺术大师,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海上三杰”,被誉为晚清画苑第一家,是我国杰出的画家。虚谷绘画作品冷俊清奇,蹊径独辟。其将清冷飘逸的超脱精神与强烈的生命力交织在一起,意境深邃隽永,形成了强烈的个性特点和艺术风格。文章通过对虚谷艺术生平的分析和论述,展示了虚谷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三远”是中国画表现时空的独特手法,它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理论有本质的差别;中西绘画之所以各自形成独特的艺术特点,是其各自的文化基础决定的;了解中西绘画的画面空间构成特点,对于美术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布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它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从“空白”与物象的构造关系上看,“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之中。这里的“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比如在绘画艺术中,就很重视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空白是画”,“尝见一副八大山人画鱼,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勾点寥寥数笔,一条极生动的鱼,别无所有,然而顿觉满纸江湖,烟波无尽。”(黄宾虹语)整张纸的“空白”使人觉得是水,鱼以“实”出,水以“虚”生。…  相似文献   

16.
绘画创作是通过主体、客体、本体构成。本体独立性越强绘画也就越成熟。绘画的本体通过绘画的材料和工具形成的各种形象表现出前后关系、虚实关系以及黑白关系,彼此间体现出辩证的对偶关系。对偶关系的把握及运用体现了绘画的高级阶段———理性思维的提升,它是绘画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绘画的过程体现在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这一对偶关系中。绘画就是要学会制造和解决这对矛盾关系,诸如绘画作品中线条和笔触体现出强—弱、方—圆、虚—实,包括用笔的中锋与侧锋、用墨中的干—湿。绘画只有从“形而下”的技术再现上升到“形而上”关注艺术的核心问题,通过对绘画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并以哲学思辨做主导能力才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绘画对偶规律的研究和理解对绘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虚实相生,本是绘画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除了绘画之外,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呢?大体有以下几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回忆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描写为实,侧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文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虚笔,即作者不直接、正面把话讲完,留下“空白”和空间,让读者去想象、思考、品味、琢磨,从而将欣赏者带进一个寓意深远的艺术境界,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所谓“虚实相生,寓实于虚”,“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圣俞)等,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虚笔,虚中见实,是我国古代艺术的传统特点。  相似文献   

19.
“空白”也叫“留白”,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齐白石老人就曾是运用“空白”的高手,你看他的虾图,画面上只有一只虾,其余什么也没有,可是我们却在这什么也没有的地方看到了游鱼碎石,清水绿草。这种手法后来在文学创作中也得到广泛运用,以虚写实、虚实相生即是具体体现。艺术创作中这种故意留出一部分空间让读者或观众或听众去思考、去想象、去补充、去发挥的艺术,就是我们所说的“空白”艺术。绘画、文学创作中可以通过留出部分空间收到以无驭有、以少胜多的效果,英语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着特定时空限制的活动,能否也通过留出部分…  相似文献   

20.
吴颖媛 《文教资料》2010,(10):99-100
传神论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绘画审美观的形成.它包括“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相关理论。它的形成必然受到前朝的相关理论和主要绘画形式的影-向。本文以汉代“重神”绘画理论和汉画像艺术中的“写意”精神为切入点研究分析汉画像艺术对“传神论”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比较汉画像艺术和顾恺之代表作的构图、造型、线条等绘画语言为传神论的传承关系提供实例论证.深入总结汉画像艺术对传统中国绘画审美观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