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世东 《江苏教育》2014,(12):39-43
长期以来,在教学的知识使命问题上,人们较多地关注了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而忽视了“转识成智”的价值。所谓“转识成智”,是指学生将客观的、外在的、他人的、情境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过程。“转识成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通道。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在教学的知识使命问题上,人们较多地关注了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而忽视了"转识成智"的价值。所谓"转识成智",是指学生将客观的、外在的、他人的、情境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过程。"转识成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通道。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写道:"与过去不一样的是,现在的儿童不得不生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智慧属于意识活动的两个不同层次。知识告诉人们对象"是什么"、"怎么样";智慧能够把人引向好的生活。智慧来自于知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现代大学以培养人为目标,它的使命中必然包含着"转识成智"的内容。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哲学教育在"转识成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大学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哲学教育,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正>转识成智源自佛教,"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哲学家冯契对此进行了基于唯物主义的改造,他认为"转识成智"就是"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即让认识主体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与体认,使知识"转化"为认识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言行准则,将"知识"转化为主体自我求知、做事、做人的"素养"。基于冯契的观点,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目标——培养"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思想政治课主题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由智慧转化为德性"的能力。试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例,探究转识成智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命化教学关注知识,但知识不是唯一,不是目的,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有其价值。智慧有其两面性,智慧的合理运用,必须有人文精神的引导。所以,生命化教学必须把知识授受、智慧启迪和灵魂润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生命化教学关注知识,但知识不是唯一,不是目的,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有其价值。智慧有其两面性,智慧的合理运用,必须有人文精神的引导。所以,生命化教学必须把知识授受、智慧启迪和灵魂润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转识成智"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自身知识进行转化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教师的"转识成智"有其内在、理论和现实上的必要性。"转识成智"理论为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即理论之识转为选择之智,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借鉴之识转为创造之智。  相似文献   

8.
知识教学的使命:转识成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教学的价值在于转识成智,这是由知识与智慧之间三种密切的联系所决定的.当前在知识教学中存在忽视培养学生智慧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在以智慧养成为目的的知识教学中,应采用引导学生体验知识中的智慧、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以智慧培养为目的进行知识的教育学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演化过程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机制,可以看出课程知识教学中知识与智慧的"联姻"状况,这也使得"转识成智"成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当下课堂中存在着课程知识教学被遮蔽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离身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架空"与"情境无涉";"工具理性":课程知识教学的"事实中立"与"教化拜物";"意义迷失":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屏蔽"与"智慧窄化"。课程知识教学的解蔽过程,即"破"遮蔽而"立"本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具身体悟":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在场"与"情境嵌入";"视域融合":课程知识教学的"价值负载"与"教育学化";"意义回归":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敞开"与"智慧生成"。最终,在"转识成智"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圆融"的智慧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一、"转"在学习理解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理解学习的意义,重视不同的知识类型对智慧发展的影响,改正以陈述性知识为教学目的的误解,转变为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强化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二者的结合中和更多的"做"中萌生智慧。二"、转"在学法优化处在教学法,一要重视在学习新知识时加强与学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解读知识、智力、智慧与创新学习能力,既说明知识、智力、智慧三者之不同内涵与相互关系,又论述了知者与智者的区别。教学中,没有智慧的家长和教师,是教不出智慧的学生的。因为,知识是学来的,智慧是实践中获得的;单纯的书本学习,并不能学到智慧,智慧必须从实践中感悟与体验才能获得。创新学习能力便是知识积累与智慧升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学科教学智慧是教学智慧研究新的生长点,其实质是教师对学科知识进行转化以使学生更好学习的能力,体现为教学设计智谋和现场调适机智两种形态。深刻理解学科知识、深入了解学生、更新教学信念和写作教学文章是教师学科教学智慧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历来有人认为孔子在知识的来源问题上是坚持"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的"二元论"者,这是对孔子"学而知之"思想的一种误解。实际上,孔子的"生而知之"、"学而知之"等划分是讲人的智力类型和认识能力的先天差异,并不是讲认识、知识的来源问题。孔子认为人类知识来源于对"经验"的学习,其主要途径是"学"与"思",在学、思结合的基础上,孔子还重视"行"对一个人的"学"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关于知识的来源可概括为"学而知之",这一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孔子以及其弟子留给后人的一部启迪教与学智慧的著作,《论语》中的对话蕴含了众多教育的道理以及做学问的方法。通过对《论语》的解读,试从教育与为学两个方面来论述孔子所实施的教育举措以及教导学生做学问的方法,以期从中吸取教育智慧的火光以及为学之法之精华。  相似文献   

15.
默会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知识.它具有非公共性、非批判性和鲜明的层次性等特点.教师的认知过程在本质上不仅是一个默然的认识过程,或者说是一个默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且是一个延拓教师开放的心灵,恢复教师认知的敏锐,扩展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智慧生成过程.促进教师智慧的生成,需要尊重默会知识,唤醒沉睡的教育热情;体验默会知识,坚守人类理性的价值;实践默会知识,实现两种知识的融通.  相似文献   

16.
Lifelong learning and continued education are essential for older people who want to stay involved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However, in the later years of life, it may be even more important to acquire the timeless and universal knowledge of wisdom. Whereas intellectual knowledge enables elderly people to stay involved in worldly affairs, wisdom-related knowledge helps them to prepare for the physical and social decline of old age and ultimately their own death. Moreover, while intellectual knowledge tends to decrease with advancing 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sdom and aging is potentially positive, provided that cognitive deterioration does not become pathological. By illustra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llectual and wisdom-related knowledge in the areas of goals, approach, range, acquisition, effects on the knower, and relation to aging, it is argued that wisdom rather than intellectual knowledge is crucial for aging well.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对教学实践不断地追问审视,因此反思性学习就成为体育教师追求教育智慧的学问。这要求教师应具有人文情怀,经过反思训练,进入哲学境界,在实践的反思中升华体育教师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8.
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学习力是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具有学习力的人就是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让智慧走进课堂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课堂文化重建的目标之一就在于用智慧统率知识,促进师生学习力的共生,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地位。课堂文化重建的过程就是师生自主参与、共同学习、相互创生的过程。学习力的生成效率应作为衡量教与学的共同尺度。  相似文献   

19.
对于教育智慧,以前更多地是从教育技巧的层面来理解,新课标应该会让我们有这样一个转变即从培养知识人到培养智慧人,智慧教育呼唤教育智慧.要充分意识到:教学机智寓于教育智慧中;教育智慧是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教育智慧只能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获得.  相似文献   

20.
对于教育智慧,以前更多地是从教育技巧的层面来理解,新课标应该会让我们有这样一个转变即从培养知识人到培养智慧人,智慧教育呼唤教育智慧。要充分意识到:教学机智寓于教育智慧中;教育智慧是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教育智慧只能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