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现代的通讯工具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疏远,总是感觉生活中少了些人情味。有的时候只感觉自考是自己惟一有人情味的朋友,我喜欢郭敬明文集里的一段话:“我看到无数的人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烂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最终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当我处于某种逆境中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的微笑,给我希望与温暖的微笑。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在聋校.有些班上会有那么一两个学生,他们在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上与正常聋生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个性上也相当的孤僻、怪异.并且在智力上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没法与正常聋生一起参与快节奏的学习.常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类学生。我把他们称为特殊的“学困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夜空不寂寞     
直到今天我只认为《星空夜曲》是我最爱的一档广播节目。不需要理由,只因为它的单纯,在我快节奏的生活里平添了几许淡泊和宁静。大约是四年前,我开始试着收听广播,没事的时候会自然而然想到它,不久它成了我无聊时惟一投靠的“朋友”。一开始我无所不听,包括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五花八门的中介,有时我都怀疑别人也会听吗?渐渐我才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我这样的人才会听广播,它的作用是服务于普通大众,为百姓的生活提供各种便利。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有选择地收听,不再和时间开玩笑了。大量的名牌节目曾如潮水涌入…  相似文献   

4.
铳祭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读着这些深得复沓手法之妙的句子,会让人产生梦幻般的感觉,无怪乎陆小曼说读了“这些神仙似的句子,会让人忘记人间有烟火味”。其实,在诗人笔下流淌出的这些“神仙似的”没有人间烟火味的句子,就是诗人吟唱的一首精神家园的恋歌,异国他乡的康桥是他心中的一方净土,是他那颗敏感的“诗心”独守的精神家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名师“三会”的文章,颇受启发。一位教授认为:“名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会偷懒、会装傻、会踢球。初看这些新颖的见解,我感到有些疑惑,但细细一想,这种说法叉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6.
忙,匆忙,繁忙,忙碌……像一支永不停歇的车轮向前奔驰。也许有人会厌倦“忙”所带来的那种快节奏的压迫感,而我仍然要说的是——忙是一种幸福。忙,是一种幸福,在于它  相似文献   

7.
悠悠铃声,奏响了紧张快节奏的人生乐章。铃声催促着我步入由文字和数学符号构成的保垒,美好的事物都被排斥在外,只剩下无尽的烦恼。这,就是所谓“悦耳”的铃声。旦之声棗晨读“丁零、丁零。”一阵清脆的铃声把我从“极乐世界”中拉了回来。“小懒虫,快起来。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一个女高音回荡在十几平方米的空间内。金属的敲击声夹杂着唠唠叨叨的催促,我只得屈服于命令。视线不经意落到墙上,上面那张详细的“晨读计划”狰狞地望着我。虽然我不愿签署这份“不平等条约”,但迫于“强权政治”的威慑,只得向其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8.
王开东 《教师》2012,(27):1-1
米兰·昆德对立的《缓慢》,是很有冲击力的一篇小说,保持了他一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力。之所以谈到这篇小说,是因为看到杜郎口经验总结中,有一条“主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主体式的正确性自不必说,我对“大容量和快节奏”非常反感。中国人患上了“高大全快”的毛病,想想看,一个学生平均一天有那么多课,都这么“大容量”和“快节奏”,学生受得了吗?  相似文献   

9.
那堂中队会     
中队准备举行一次区级中队会展示活动。星期一下午,我和班委会讨论后,决定以“我最棒”为主题。我说:“既然用‘我最棒’为主题,就说明我们的同学是十分能干的,那么这次活动全都由你们自己组织……”班干部们面面相觑,突然让这些“乖孩子”独立搞中队会,他们不吃惊才怪哩!我继续说道:“我们要通过活动向家长和同学们展示我班50多名同学的各种才能。”  相似文献   

10.
家庭交响曲     
我家一天的生活,就像一首动听的《家庭交响曲》,时而汹涌澎湃,时而平静如水。我的家,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早上,是快节奏的“圆舞曲”。我在闹钟的“催促”下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梳头、吃早饭。最后一  相似文献   

11.
别太爱我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对我实在是太好太好了,对我的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在家里,只要我一干起活来,就会被“火眼金睛”的妈妈发现。妈妈便急忙把我拉过来说:“快走开,这些活不是你干的。”妈妈,你可知道,如果你再这样爱我,会把我宠坏的。正是由于妈妈过分的关爱,如今的我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正是由于妈妈总是不让我干体力活儿,我的身体素质极差,体育达标也经常会闹个不及格,平时就连骑自行车也不允许,挂在嘴边的总是“安全第一”。记得有一次,我们“钉钮扣”比赛,拿着老师的针和线,我觉得有千斤知该如何下手…  相似文献   

12.
早上,只听见妈妈说:“儿子,太阳要晒屁股了。”我马上爬了起来。这时,妈妈已经洗了好多衣服,正准备拿出去晒,我就好奇地问:“妈妈,衣服为什么会被晒干呢?”妈妈笑着说:“儿子,这是由于太阳晒在衣服上,把衣服中的水变成了水汽,这些水汽又随着热空气到了天空,组成云。因此,云可以说是天上的‘水库’。”我又好奇地问妈妈:“水库会满吗?”妈妈告诉我,“水库”一满就会下雨。那么,雨为什么会有大有小呢?我接着问,妈妈笑着说:“儿子啊,你的问题越来越深了,妈妈也回答不出了,你还是去看书吧。”我马上找来了《十万个为什…  相似文献   

13.
孩子成长变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溺爱,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以为你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认为你可能有些怕他,所以他想怎样就怎样,他甚至会根本无视你的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无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得与他人合作。这些情况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不然。在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当他成人后,性格会变得有缺陷,一旦被人冷落,就会变得绝望、消极、抑郁,达不到要求会不择手段。“史蒂文,吃饭了。”“今天吃什么?”“牛排,蔬菜色拉。”“妈妈,我要出去吃比萨饼。”史蒂文大叫。“为什么?”“我不喜欢吃你做的牛排。…  相似文献   

14.
读我一点点     
作为一个女孩,我竟然没有一点点女孩应有的“气质”。我从来学不会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书。我从小就喜欢在房里上蹿下跳。到我手中的玩具,不到三天便会被整得“遍体鳞伤”。我也不会像别的女孩那样仔仔细细地整理房间。我的房间虽然够大,但365天都是一片狼藉,袜子、衣服、书本,满天飞。我妈有一句“经典台词”,便是“鬼子进村了”。于是她便每天跟在我后面替我收拾“残局”,以免我的“战场”的范围再扩大。我连睡觉也不安稳,有时早上醒来,不是被子在床下,我在床上,就是我在床下,被子在床上。对于我这些“男子气概”,父母报以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河北人民出版社)教学过程: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师:我来考考大家,用这些东西最后会做成什么?(依次出示塑料、棉线和小木块。)生:“吊篮”、“帆船”、“降落伞”。师:(迅速做好降落伞并高高举起)这时,我松开手,会怎么样?生:“会掉下来”、“会落下来”、“会降落”。师:真的吗?请大家先自制一个降落伞,再玩一玩。比比哪组做得最快,玩得最好!(众生分组制作降落伞,然后开始玩。)评:通过自制降落伞、玩降落伞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发…  相似文献   

16.
聂兰 《山东教育》2004,(8):9-10
在给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的时候,有时会让学生说几句名言警句,很多学生脱口而出的竟是“相信自己,我也可以!”“只要你说,你就对!”“快乐地学习,高兴地成功”等等。这时往往会先是一愣,继而师生便都会心地笑起来,因为他们说的是我的“教学格言”。这些所谓的格言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话中。  相似文献   

17.
一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使学生长智慧;不仅要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这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把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 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以为教学“快节奏”就能产生高效率,进而达到高质量。最近,笔者连续看了近70节的数学课,有89%的课是所谓“快节奏”式的。教学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巩固练习,都是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当仅有几位学生举手时,就抽其中一人回答,答错了就换一个学生,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得出的。这样,学生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里处在紧张的、疲…  相似文献   

18.
贾宪章 《山东教育》2005,(17):61-61
面对日益加快的社会生活节奏,人们在教育上也多了许多盲目的“快节奏”:大大小小的速成班犹如春草蔓延;形形色色的特长班也胜过雨后春笋;林林总总的教辅材料更是高如小山……可是,不少学生却滋长了“天生我材本无用”的消极心理。究其原因,是育人者本应坚守的“耐心阵地”不攻自破所致。  相似文献   

19.
翻开文章,当我们面对只能用“非好学生”、“自我陶醉”来阿Q一下自己,用“不恭不敬的文字”来“证明现在还不麻木”,还担心被认为是“耍小聪明”,并渴望老师“您能成全成全我吧”的真情告白,我们这些为师者真的应该认真思考一番了。所以我想说,假如我是文中这位老师,我将会又惭愧又自豪。殊不知,当我们将某个学生定义为“You are not a good student”的同  相似文献   

20.
罗一诺 《求学》2023,(6):23-24
<正>进入大学后,每年高考结束我还是会忍不住观摩一下作文题,这时,“死”在记忆里的八百字作文线和某个背熟的名人事迹就会突然“攻击”自己。也许是教育方式使然,从小学的周记开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就始终在我的写作中占据上风,而写作力不从心时还会随手抓来名人事迹填满八百字的空缺,这些做法让我的作文无聊且乏味,再加上语文考试里有限的时间,我越来越惧怕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