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互联网背景下,受大众多元化价值取向、高度开放和虚拟的互联网场域、西方敌对势力在互联网的渗透等因素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在互联网死灰复燃,其在传播方面具有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否定国史、否定历史规律、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正面宣传等特征.当前,为抵制互联网环境下的历史虚无主义,相关单位应加强唯物史观研究与宣传,深化党史国史的网络教...  相似文献   

2.
陈金平 《教师》2014,(2):12-12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到处蔓延并成为当前高校里影响较大的非主流社会思潮之一,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有着较大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授课教师既要认清其本质及危害,又要提高自身的学术与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自觉以唯物史观为武器,整合有效资源,增强“纲要”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对历史文化的缺失。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有选择性的虚无化,以"理性探讨"为幌子批判中华文化,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渗透,以文化信仰为契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牢牢把握文化自信话语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文化创新,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筑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防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获得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的发展:我们要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重大意义,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当代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辨析,揭示历史虚无主义隐蔽性强、迷惑性高的本质。在列举于纸媒、视媒和网媒上肆意杜撰史实基础上,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意识具有不利影响。鉴于高等教育在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教材、重参与、重监督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逐步形成有效的历史虚无主义抵制机制,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受到多种错误思潮的青睐.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和帮手.这不仅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满足了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需求,而且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具有相通性,在阶级属性、哲学基础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同一性.因此,批判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必须鲜明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前沿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出场,不单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简单调整,更意味着整个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领域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出场对原有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策略构成诸多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有批判的可持续性、精准性、实效性与合理性,致使原有批判失灵、式微。因此,应对其出场,不仅要完善具体的批判措施,更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转变中观层面的批判策略: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常态化和长效性批判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开创各方协同的大批判格局;激发内生动力,开辟“外推+内生”的批判进路;明晰批判边界,形成融入日常生活的批判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受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网络空间中的话语传播主体、传播向度、传播方式和传播效能等均已产生重要变化,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全新传播语境。在这一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主体、受众、内容、方式和影响上呈现出多重样态变化,加剧了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历史文化认同风险、网络安全生态风险。因此,必须分析和把握新传播语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样态变化和现实风险,构建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综合治理体系,从而全面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网络传播带来的消极影响,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股反党、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对青年大学生造成了严重影响。它挑战主流意识形态,虚无革命历史事件,抹黑革命历史人物,动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削弱大学生文化自信,歪曲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元、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不足、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历史观的不成熟。为此,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以法治手段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深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发挥,加强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增强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界的重新泛起,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历史虚无主义借口“重新评价”历史,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在社会上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我们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相似文献   

11.
历史虚无主义从来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的侵蚀和攻击。在新时期中,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文化、中国革命、中国道路进行歪曲和否定,实质上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要坚定历史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2.
历史虚无主义罔顾历史事实,恶意诋毁历史人物,割裂历史进程,其本质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十多年来影响较大的错误政治思潮.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意图,洞悉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逻辑,溯寻历史虚无主义的发生根源,坚持党管意识形...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体前夕的苏联,出现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逆流。它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歪曲、否定苏共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而否定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股逆流是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催化剂,它具有四个特点:1.它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人自上而下有计划地发动的;2.在运动中打头阵的是一些文学家和政论家,一些历史学家是后来才跟上的;3.新闻媒体和出版界在运动中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4.运动中既有所“虚无”,又有所“不虚无”。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风潮来到中国,其理论基础为"西方中心论",其论述主线是"全盘西化".历史虚无论者运用新历史主义和建构主义等方法,妄图解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扬"客观"主义史学,妄图重评"四史";以"现代化范式"取代"革命史范式",妄图重构"四史".在"四史"研究和学习中,我们应坚...  相似文献   

15.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相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有必要从历史的维度,通过比较的方法厘清历史虚无主义的非科学性,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新时期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挑战,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认识和信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卷土重来,对我国史学界、教育界等领域危害巨大,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代"中国梦",有效地增强了大学生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信心和力量。本文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在"中国梦"正确的引导下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历史虚无主义二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虚无主义在现今主要表现为丑诋革命、否定革命,主张在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由此出发虚无中国革命的历史,虚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虚无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虚无以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借歪曲历史本来面目来证明“学习西方”的主流文化是无法抗拒的历史必由之路,从而改变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我国目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它以重新评价为名,否定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采用伪造、歪曲历史等手段贬损、诋毁甚至污蔑革命前辈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企图混淆黑白,搞乱人们对历史的认知,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消解我们的四个自信,最终西化分化中国。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互联网的触角,历史虚无主义迅速扩大和蔓延,并不断地以各种形式消解历史、解构事实、否定真相,试图改变人们的价值共识和历史认同,抹杀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成就与光辉业绩。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领域的建设力度,规范互联网管理和秩序,积极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