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递增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首先应当认识未成年人犯罪.本文试图通过未成年人犯罪常见的类型特点,透视其犯罪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2.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亿多人,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特征也由单一性、松散性、突发性、偶然性向纠合性、紧密性、智力性、反复交叉感染等新的特征转化,很值得新闻媒体去挖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黄淑雅 《大观周刊》2012,(45):82-83
2011 年2 月25 日新发布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明确提出了"社区矫正"概念,并在管制、缓刑、假释刑中做出相应规定。这意味着我国的社区矫正体系又发展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档案封存制度还存在适用范围狭窄、适用主体不明朗、监督救济机制缺失以及与有关法律冲突等问题,基于此,建议从扩大适用对象范围、明确适用主体、完善监督与救济机制和理顺法律间关系四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以犯罪主体为新视角,以同主体类型犯罪为研究对象,提出"情报源-主体-案件-犯罪问题"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思路,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特点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犯罪主体的影响因素,揭示未成年人犯罪规律,从而为实践中防控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提供更多战略情报分析思路。[方法/过程] 采用文本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设定同主体类型犯罪问题而并非单个案例为情报研究对象,通过提取该类案例样本中与犯罪主体相关联的信息,构建犯罪主体社会网络,进行相应的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分析适用于一定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基于犯罪主体社会网络的未成年人犯罪战略情报分析有利于客观地揭示此类特殊主体犯罪规律和犯罪特点,发掘犯罪主体影响因素,能够为未成年人犯罪战略情报分析的实施提供有效的辅助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郝占辉 《兰台世界》2012,(35):47-48
未成年人犯罪档案记录封存制度作为一项创新型制度设计,很好地兼顾、平衡了个体隐私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也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律体系提供了宝贵思路和鲜明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势在必行。据我国的权威部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趋小、暴力程度不断加剧。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趋势,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新刑事诉讼法及相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施行后,司法机关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坚决执行“能不捕坚决不捕,能不诉坚决不诉”原则,对目前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大多判处缓刑,社会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轻判处也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支持。本文作者在归纳、梳理、总结本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基础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特点进行了总结,在当前对未成年人犯罪大力保护的情势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极力保护提出怀疑态度,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鸿 《大观周刊》2012,(38):62-62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如何找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做好预防工作,是作为检察官的我们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新闻天地》2008,(1):29-29
2007年12月3日,长沙某电视台播出《古惑夜》,详尽地讲述了一场血腥的抢劫杀人案:10月3日夜,华容县鲇鱼须镇禾丰村两少年(一个是在校生,一个一年前辍学),敲开几十米外杂货店的门佯装买东西,用极端残忍的手段杀害一个年过七旬的善良老奶奶和一个天真可爱的8岁小女孩,抢走1200多元的钱物。  相似文献   

11.
鲍良彦  雷蕾 《大观周刊》2011,(15):47-47
死亡是每个人本真、切己且无法避免的一个经历。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仿佛一则寓言,一个谜。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是他哲学与行为的伟大结合。  相似文献   

12.
已于2013年1月1日生效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并完善了不公开审理制度,相较于原有法律规定,在其基础上扩张了对媒体报道的法律限制,使得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空间有所限缩。本文旨在对原有媒体法律规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盘点新出台的若干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领域带来的变化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青少年的教育成长极为重视,社会各界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预防、教育和挽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不容乐观的是未成年人犯罪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在不健康思潮的影响、外来不良生活方式及不良文化的冲击下。也由于道德、法律等领域一些相应的制度规范尚未健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增加。据公安部门统计,2003年全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数占总数比例的18.9%,比2000年的11.8%上升了6%。如何引导未成年人走好这段人生之路,是全社会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林沁 《大观周刊》2011,(16):7-7,9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经过调查,总结了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分布特征;总结了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犯罪特征:团伙化、低龄化、低质化、外籍化、犯罪手段成人化凶残化、科技化;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三种预防未成人犯罪的方法: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的法治教育,强化社会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6.
5月14日上午11时,曾因抢劫罪被判刑,如今已从技校毕业并就业的小刘和小陈(化名),在广州市黄埔区法院聆听法官宣读《犯罪前科档案封存决定书》,这个决定书影响着他们回归社会后的人生。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档案封存制度是当前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制度的探索。作为广州市最早进行试点的基层法院,黄埔区法  相似文献   

17.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正案)正式实施一周年.笔者注意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作为媒体,在这方面,却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部分媒体对未成年人关爱不当,以至在报道未成年人时,会出现"误伤"孩子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相关报道常常见诸报端。为了保护和引导未成年人、构建和谐社会,媒体操作此类报道时应当谨慎。以2014-2018年《法制日报》的未成年人犯罪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法制日报》相关报道的客观性、权威性、专业性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披露过多犯罪细节以及未成年人话语权不足、形象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在修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以一个“人”的姿态,所展现出的形象日渐明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辛子良 《大观周刊》2013,(4):39-39,46
进入21世纪,恐怖主义犯罪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现阶段的恐怖主义犯罪越来越呈现国际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同时带来的后果也更为恶劣。在现有的国际公约下和国内刑法下,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实践,但在刑法体系、恐怖组织认定和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国需要不断的完善刑事立法,扩充刑法中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罪名体系,不断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