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唐励 《今传媒》2011,19(1):139-140
本文论述低碳时代社会所应倡导的几个重要价值观,并结合当前我国媒介价值选择的异化,从国家低碳化发展的角度,指出低碳时代媒介的价值选择应以核心价值为指针,以生态价值为统领,更加突出核心价值、生态价值和平等价值,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积极助推社会和谐发展,为低碳化造势助力。  相似文献   

2.
唐励 《报刊之友》2011,(1):139-140
本文论述低碳时代社会所应倡导的几个重要价值观,并结合当前我国媒介价值选择的异化,从国家低碳化发展的角度,指出低碳时代媒介的价值选择应以核心价值为指针,以生态价值为统领,更加突出核心价值、生态价值和平等价值,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积极助推社会和谐发展,为低碳化造势助力。  相似文献   

3.
以新闻评论为主的各种形式的媒介评论在近些年得到了新的发展,其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并表现出多种跨媒介评论形态的融合,内容指向上题材更加广泛,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其传播效果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分化,或如“润物无声”或如“黄钟大吕”,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媒介评论的这些新变化,对社会系统的反应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系统是否具有自觉、迅速、准确的应激性反应,对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正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要提高社会系统对于媒介评论的这种应激性,重点在于两方面的努力,一是社会管理系统中的机构建设,二是社会公众媒介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如今已进入电子媒介时代,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无孔不入,并对人自身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却面临被媒介异化的窘境。为了实现人自身向更高层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媒介与人也必然要实现和谐共处以求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继英 《传媒》2021,(2):57-59
媒介教育是新媒体时代衍生的全新概念,强调的是人、媒介和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生成,而这与媒介生态学存在本质共通.就现状来讲,我国从信息生产、媒介形态到媒介使用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反映了我国媒介教育缺位的现实情况.媒介生态学则为媒介教育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支撑,主张在理解把握媒介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人文教育和批判性思维,促使人、媒介和社会达成和谐共同体.美国作为媒介生态学的发源地,在媒介教育方面也进行了成功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重点对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美国媒介教育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拟态环境"作为传播学领域里探析媒介环境与受众关系的经典理论,李普曼借由"拟态环境"理论的提出表达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质疑与批判。本文对新媒体样态下"拟态环境"理论的媒介延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赋权带来的表层舆论复兴掩盖了社会深层的结构矛盾,"客观化"拟态环境的加剧促进了媒介的异化,后现代语境中的"拟态环境"打造造成了符号与社会存在间象征关系的割裂,催生了受众对仿真文化的消费诉求。媒介作为一道楔入在人与环境间的虚拟环境,体现了一种沉浸式的传播观,"拟态环境"理论视域下的媒介实质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到来。应对新形势,新闻传播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创新传统的媒介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将电视广播、报纸传播、网络传播融合起来实现互补,使媒介信息传播更加多样,受众信息接收更加通畅。【方法】本文从媒介传播的发展开始论述,从当前新闻传播的现状、问题出发,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未来。【结果】媒介融合发展是一种趋势,新闻传播的方式和编辑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媒介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认清现状,解决问题,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革新进步,不断适应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当前社会正处在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培育的重要时期。站在5G发展的节点和路口展望6G技术,借由深度媒介化的视角,能够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智能媒介化实践提供参考和探索的思路。【方法】文章通过总结5G和6G时代的技术特性、应用前景和社会重塑意义,畅想6G技术形塑下的崭新生态图景:【结果】6G技术赋能下,社会的深度媒介化进程将不断加速,媒介的定义将被改写,媒介的内容更加融合,媒介的边界更加弥散,媒介的网络联结更加互联互通、智能立体,Web3.0和AIGC内容广泛渗透于媒介场景之中。【结论】媒介技术将成为一种底层的“操作系统”,深度改写人的社会性连接、交往、认知与决策行为,媒介技术将更加深刻地介入社会管理与协同、社会生产与消费,实现对社会场景的全方位深层次重塑。  相似文献   

9.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政治、经济、观念转型的背景下,在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不断融合的语境下,讨论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担当极具现实性与前瞻性。当代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责任担当,做时代的记录者、建设者和服务者,维护新闻传播与社会大系统的和谐关系。这就必须坚守党性原则、坚守新闻规律、坚守社会主义社会责任论和社会主义的新闻伦理,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推手,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0.
梁钦  张颖 《中国编辑》2024,(2):71-76
在万物皆媒的移动互联时代,媒介生态的变迁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媒介素养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极大拓展。为了适应媒介化的生存状态,增强人们在媒介认知、安全、情感、使用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媒介素养培育成为必然选择,其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也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基于时代要求,媒介素养培育可以从视角、对象、范式和体系等方面着力,在助力个体应对智媒时代种种挑战的同时,推动媒介的使用与发展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1.
赵曙薇 《今传媒》2011,(12):81-82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以强调和维护受众的表达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和使用权为主旨的受众参与理论,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日益深入,而且在传播实务中也逐渐得到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纷纷崛起,电子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体,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必须制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受众参与策略,不断探索创新更符合时代特征和受众需求的传播内容,对受众参与媒介传播的方式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也是大众媒介与电子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机械时代、电力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媒介作为人体的延伸参与着人的感官、肢体、神经系统以及思想意识的建构。不同时代媒介属性与功能各不相同,因此媒介对人体的延伸呈截除、碎片、整合等多重效果。在机械与电力时代,媒介对人进行截除及碎片化延伸,侵占与反噬人的存在价值。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促进了媒介融合,其对人的历时性、全面性、整合性延伸,使"人"得以回归与救赎。  相似文献   

13.
媒介素养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使受众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息制作过程,能够自觉掌握个人接触媒介的量和度,认识媒介带来的满足;(2)让受众批判性地解读媒介信息,诸如媒介对现实的再现、媒介的商业性与价值观;(3)使受众能够有效地使用媒介,充分利用媒介完善自我。我们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不存在直接而明显的体现。在做各类试题的时候,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读题,读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将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摘取出来的过程,这也可以认为是一个读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所培养的读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于学生应对考试。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短、平、快的新闻报道拓宽的是受众的传播力,而深度报道就是提升新闻舆论对受众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媒介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融媒体,使信息传播渠道与媒介更加多元化,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做精深度报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深度报道的选题和策划、深度报道的采访、深度报道的写作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当前媒体工作者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在这个寄托人们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的和谐社会里,社会是以人为本,但人也应以社会为本,两者形成双向的辩证的和谐关系。也就是说,社会以人为本构成和谐发展的社会,而社会中的人又要以社会为本,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和道德,努力使自己能与社会发展相和谐。档案工作要紧跟时代的节拍,就应培育档案人的良好职业道德,使道德修养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规范,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22):68-72
在传统媒体主导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时代,公众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也有人将其称为"媒商"。互联网全面勃兴、尤其是社会发展到社交媒体时代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愿景成为真切的现实,社会成员均在不同程度上介入社会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与这种媒介环境变化相适应,公众新闻传播教育也应实现从思路到举措的全面嬗变,其关键是将教育重点转向以"媒能"为标志的新媒介素养,拓展公众自觉运用网络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对于意见领袖、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应当实行有针对性、各有侧重的分层化教育,以契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  相似文献   

17.
媒介素养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莉 《当代传播》2005,(5):95-96
媒介素养的概念是伴随现代信息社会人对媒介依赖性逐渐增强而产生的,媒介素养更多关注人的素质,在素质教育层面探讨现代人如何应对现代信息社会,如何应对传媒,利用媒介实现人的现代化。本文论证了具备媒介素养是现代人特征之一,媒介素养的提升能够推动人现代化的实现,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指出提升媒介素养与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统一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前二年,我们曾经讨论过“党政领导干部媒介素养”这个话题。意在如何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能具备全面正确认知媒介、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媒介、能够科学管理媒介的素养。还要求各级广播电视媒体主动向领导干部做一些现代媒介知识的推介工作,让他们以合格的“媒介使用者”和“媒介管理者”的姿态更加重视运用、  相似文献   

19.
正报纸编辑工作作为一个过程,贯穿着报纸组织报道的始终,担负着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采录、收集、整理、审定各类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任务。时代的发展,使得报纸编辑分工更加细化,有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策划编辑、美术编辑等等。要求他们的责任不仅是稿件的把关人,更要读懂新闻图片,在当今网络迅速壮大的时候,纸质媒介生存危机四伏,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应对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积极主动的将图片与文字进行完美的结合,使图片编辑和读者一同进入新的读图时代。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音  相似文献   

20.
当下具身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传播的具身性和媒介的具身性两条路径,前者关注在场与缺席、具身与离身等二元范畴,后者则看到媒介在连接人与世界时的消失和退隐。通过与思想史的对话,本文认为具身性对于媒介本体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媒介具身性意味着,媒介在提供可见内容的同时隐蔽了自身,以不可见的状态他律着其他社会场域并组织起社会的时空秩序,使人无法觉察到是媒介本身组织和建构着这个世界。媒介的不可见性与可见性的这种相反相承的关系,使媒介技术体系本身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幽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