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中国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2.
所谓可持续发展设计,就是在尊重自然、维系生态的伦理指导下,将设计行为纳入"人-机-环境"大系统,既重视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又充分体现自然界的生态价值;既重视当代人的生存环境,又保护后代人的繁衍空间,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共同发展.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设计的概念、特征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外可持续发展设计教育的动向,并对国内高校进行相关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及自治区环境概况。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的观点,其中心思想是:人们的生产活动等应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人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可持续发展观点对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将突出高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100多项元极科研课题的分析,得出元极科技的特征:(1)三元能量是元极科技的特有作用因素;(2)研究者与实验研究的对象处于相融事状态,处同一系统同一自然体;(3)人天整体观是元极学的重要基础能量的物质基础、功能特征及运化规律的探索是元极科技理论的问题,也可视为现阶段元极科学实验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和谐必然促进人与人的和谐,而人与人的和谐必然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即,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与人类对自然的回报相平衡;当代人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本区域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区域发展为代价。  相似文献   

6.
运用元极图理论分析了环境与生产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指出了环境科学与元极学的共识--可持续发展与人天整体观,和论等元极学理论内在相联,在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中,可以借鉴元极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以可持续发展观念探讨高校科技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它为高校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任务。一、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及与科技工作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国际上八十年代末开始形成的新的发展观念,近年来已受到世界各国领导和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性定义是瑞典布伦特兰夫人的工作小组提出的[1],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个已得到国际上的公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最初是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后来就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如何协调统一的战略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极…  相似文献   

8.
一、可持续与发展的矛盾 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已有许多论述,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是我们的祈望,关系到子孙后代和人类的未来。同时,我们又要充分地注意到,可持续发展决非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有着必须要充分重视和认真解决的矛盾和困难。如果我们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问题和艰巨性估计不足,缺乏分析和对策,走绿色道路就会只是一种愿望和口号。 可持续发展会遇到和要解决多种多样的矛盾,如当代人的发展与后代人的持续的矛盾、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的矛盾、新的绿色发展模式与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的矛盾等,大致上,或可…  相似文献   

9.
我们可以把制约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水、土、气、生(生物)及人口(数量和质量)归纳为资源、环境和人口三个方面。根据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定义——布兰特定义的理解,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为后代人的发展留下所需的“资源可供量”和“环境可容量”(包括可容人口量和环境纳污力);为后世留下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人口和与发展相适应的人口素质。为实现这一目的,人们首先想到的对策是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限制发展及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角度分析我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造成区域差异的因素。构建包含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和资源环境3个层次共2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可获得有效数据的161家实验区为研究对象,测算其2014—2018年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识别影响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差异指标,并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指标,识别影响实验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新登记注册企业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影响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差异的主要指标;(2)导致实验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根本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即制度与结构发展因素;(3)实验区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主要源于技术进步;(4)实验区经济发展协调性总体呈改善趋势,其中浙江省的实验区协调发展水平较强,可为其他地区的实验区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的今天,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土地、自然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集中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研究上,忽视了对人们行为的主要对象——项目进行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推广和发展项目管理的组织方法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的奠基者,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由于人们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激化了人和自然的对立,加剧了人和自然的矛盾冲突,因此迫切要求人们更加重视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崔其武 《华夏星火》2005,(3):98-100
“可持续发展”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来的。也就是说“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要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的本质就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它的原则就是强调生态环境是基础,经济发展是条件,社会进步是目的。强调高效节约地利用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更加公平地分配发展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1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关系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中,人类争取社会进步所做的一切活动,都能与自然界由此而引起的变化相适应,即人类在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使自然界的演化(特别是人类生态环境的演...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条件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它要求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后代继承一个可永续利用的具有充足资源、洁净环境和完整生态系统的舒适安全的社会。这就要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诞生以来,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发展生产,向自然界索取物质生活资料。发展生产是处理人和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和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关系。但人类在初始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科学知识,只知道与天斗、与地斗,拼命向自然索取,而不懂得还应该与自然保持同一,维护生态平衡,致使大片森林、草地被毁,许  相似文献   

17.
求富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存在的两大对应矛盾的基本问题。有史以来,人们一直追求富裕的生活,但至今还没有都富裕起来,其中包括我国的大多数人,反贫求富是人类共同的任务。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针对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等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共同行动,追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然而,人们在追求富裕生活的活动中,仍在损失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等,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很大,这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存在,我国也很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有力对策,走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路…  相似文献   

18.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承栽能力之内,以保持生态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证森林资源持续利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需求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心愿。因此,保护天然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可持续林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樊杰  周侃  伍健雄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0):1249-1263
以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樊杰研究团队开展的中国相对贫困地区研究为案例,在系统回顾中国相对贫困研究典型进展的基础上,探讨相对贫困地区分布特征、地域功能类型基础和未来反贫困政策举措,为我国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科学应对相对贫困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对相对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1)首次采用“相对贫困”概念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攻关研究;(2)助推相对贫困地区成为我国促进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的重要类型区;(3)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前瞻部署扶持相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持久战提供科学依据。相对贫困地区的变化特征和地域类型基础分析表明,我国相对贫困人口规模长期维持在2亿人左右,集中分布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同时,在以生态服务功能为主体的地域功能类型基础下,受自然承载力约束,相对贫困地区的有发展条件区和不具备发展条件区并存。文章由此提出在更高起点推动相对贫困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建议:(1)全局视角开展人地系统优化调控和空间治理,稳筑国家国防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社会安全防线;(2)对有发展条件的,通过机制创新将资源和生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破解“路径依赖”下的代际转移和“马太效应”下的区际剥脱;(3)对不具备发展条件的,稳步推动自然承载力卸载减负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同时,综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以保持生态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证森林资源持续利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需求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心愿。因此,保护天然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可持续林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