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借“天”言人事,为君权神授作出合理论证,为西汉王朝推行封建专制主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古代封建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董仲舒有过“师生”之缘的司马迁,其“天人之际”的思想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着继承又创新的联系.其中,继承表现在“天”与政、“天”与命、“天”与象方面,创新表现在天象与人事、天道与人世、天意与人君方面.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是汉代经学大师,"天人感应说"是其思想体系的根本基石。朱熹是宋明理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奠基者,是继董仲舒之后最重要的经学家。"天理论"是朱熹以儒家伦理为本位吸收佛、道两家的本体论及思辨性而建构起来的。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到朱熹的"天理论"似有贯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的学说以儒学为主体,杂糅诸子之学,使其学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他的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理论来源即是墨子的“天人格化”学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董仲舒的治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 ,植根于西汉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 ,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它是在摭拾并放大了传统的天命观 ,继承和发展了思、孟的天人合一论 ,推演了邹衍的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相结合的五德终始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系统、比较完备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6.
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经由西汉大儒董仲舒丰富完善之后走向系统化、成熟化。天人感应思想虽经王充解构,但仍没有丧失其哲学魅力;天人感应思想固然有其消极影响,但它也给后代人留下了诸多有价值的思维理念。因此有必要对汉代天人感应思想进行完整深入的研究,以便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文章从先秦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入手,对天人感应思想的初始形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为更好地阐述汉代的天人感应做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知识”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生成的知识,产生后会借助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发展成为“普遍性知识”.为使“天人感应”理论成为普遍性知识,董仲舒一方面通过神化皇权获得汉武帝的支持,另一方面使儒家借助阐释灾异得以参与政事,从而获得儒儒者的支持.并吸纳时人普遍了解的科技成果,使“天人感应”理论获得更多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接受.因此,“天人感应”理论不仅具有“地方性知识”的特征,而且从地方性知识发展成为了普遍性知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体。关于天人之际的关系,《易传》提出“天人合德”的思想,之后子思、孟子、荀子都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宋代的张载,则将其发挥成为“天人合一”的本体宇宙论,这是中国哲学的主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有其历史的根源,也反映出早期中国的民间信仰,但并不能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的学说以儒学为主体,杂糅诸子之学,使其学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他的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理论来源即是墨子的"天人格化"学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董仲舒的治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天人感应”观认为天人之间存在着交感关系,这种交感以阴阳,气,五行或鬼神为媒介,它起源于占星术,后世的星,谶纬诸家及佛、道二教都对它有所发展,我国古代神话,志怪中的天国世界,神灵系统以及妖怪幻想的形成与“天人感应”观关系极为密切,某些论,学描写也深受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廉政法制机制及其具体表现,阐述中国古代法制建设中廉政体制对于当前我国廉政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代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政事堂制度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3省长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经常性地讨论军国大政、平衡互制、协调共济 ,最后由皇帝裁定的制度 ;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中国特色的“3权分立”。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论政是政事堂的正常态 ;中书省的政事堂议政是政事堂制度的破坏 ;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是政事堂制度的瓦解  相似文献   

13.
清末政治风雨如晦、风云诡谲之时,是倡行改良,还是号召革命,构成了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斗争焦点。康有为在戊戌前后“一以贯之”借董子学以推行其改良主张;章太炎则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转换过程;刘师培以董子学比附现代民主之义和民族主义,并反驳改良派的理论根基公羊学,以此来驳斥改良,宣传革命。章太炎、刘师培与康有为的争论,表明上是古文经对今文经的学术论争,实际上体现的是革命与改良的政治斗争,体现了社会上改良思潮向革命思潮的一轮转换。  相似文献   

14.
监督是行政廉洁的必要要求,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中,行政监察起着主干作用,而有效行政监察的行使必须以加强行政监察的权威性为前提;同时,还要搞好行政监察工作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以廉政建设为载体,着眼于制度和机制的改革,着手于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着力于作风的转变和效率的提高,从而提升政府竞争力,实现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反腐兴廉是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本文立足于制度层面 ,从干部人事、权力制约、体制创新、法律规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其结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7.
反腐倡廉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现行的反腐倡廉监督体制应建立双保险机制:通过属地管理、明确职责逐步完善现行的内部监督体制,建立防腐败的预警机制;通过新闻监督、群众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外部监督,内外有机结合实行双保险机制,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纯洁党风、政风,真正彻底有效地扼制腐败。  相似文献   

18.
毋庸置疑,腐败现象已成为跨越社会制度的全球性顽症,坚决打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国际性的重大课题,切实不断推进廉政建设刻不容缓。新加坡在廉政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本国特色的战略举措,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反腐倡廉的现实路径,积累了不断推进廉政建设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廉政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事。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要彻底改变此种局面,必须加强对反腐倡廉教育和制度建设的实效性进行研究和评估,推广和建立有效的反腐倡廉教育方式与方法,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把反腐倡廉教育和制度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多头并举。  相似文献   

20.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常抓不懈,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的重要保证,是贯穿于党的建设和改革开放全过程的重大历史课题。在充分论证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细致分析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剖析其中的主要原因,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思考,从制度、体制上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加大预防腐败力度,从而确保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