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粟特人作为商业民族和移民,中古时期在丝绸之路沿线有着较多的活动,北起漠北,南到江淮,都可见其足迹。这些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尤其对促进北方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粟特文化载体的粟特文,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广为流传和使用,传入漠北后,直接促成了回鹘文的创制,而回鹘文又促成了蒙古文的形成,并间接促成了满文和锡伯文的创立,契丹文的创制也受到回鹘语文的影响。10-11世纪以后,粟特文渐趋衰微乃至逐步消失,但其影响却一直不绝如缕,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2.
锡伯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之一。锡伯语和满语同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满语支。锡伯文是略加修改的满文,是满文的继承和发展。锡伯文和满文具有源流关系,这个历史演变过程是:粟特文——回鹘文——蒙古文——老满文——新满文——锡伯文。  相似文献   

3.
粟特人是古代中亚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民族之一。他们不仅以经商著称,在文化方面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回鹘人使用的回鹘文、摩尼文和亚述文(即古叙利亚文)借自粟特人使用的相应的文字;背景各异的几种文化通过粟特人的媒介传播于回鹘中。根据回鹘语文献中存在的一些借词,探讨粟特语及其对回鹘产生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4.
蒙古文、托忒文、锡伯文(含满文)编码方案──我国提出的这一方案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接受今年4月中旬在土耳其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WG2会议接受了我国提出的“蒙古文、托忒文、锡伯文(含满文)编码方案”。这个方案是从1993年底到今年3月末在国家...  相似文献   

5.
回鹘文的字形与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古代维吾尔文化在中亚各民族文化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并且曾给其邻居民族的文化以深远的影响。回鹘文的使用与流传就是一例。据史料记载: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灭乃蛮后,曾命乃蛮部大阳汗傅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即回鹘文)书蒙古语,这是蒙古族接受回鹘  相似文献   

6.
喀喇汗王朝境内的回鹘人于公元10世纪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曾在阿拉伯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一套书写回鹘语言的文字,被称为“哈卡尼亚文”,《福乐智慧》就是用这种文字创作的。论文在对其语音描写的基础上,重点与古代突厥碑铭文献和回鹘文文献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了《福乐智慧》语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本从三方面探讨了粟特语对回鹘语的影响。一是介绍了粟特与突厥-回鹘的接触,大约从公元6世纪中叶突厥人创建其第一突厥汗国的时代起,作为东伊朗语族成员之一的粟特人就充当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民族和文化导师;二是分析了回鹘语中粟特语借词的9个特点,如以z-,觢-,f-,v-起首的词语,词中含有觩的词语,一般而言,如果在粟特语里可以找到对应的词,凡是突厥—回鹘语中有这些词语的出现,就基本可以确定是粟特语借词;三是从借词看粟特语对回鹘语的深刻影响:首先,探讨了早期突厥—回鹘语中的政治官衔称号,其大多也来自粟特语;其次,通过借词可以看到粟特人在经济和日常生活上对回鹘也有较大的影响;第三,从借词看粟特人在宗教文化上对回鹘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政权入关前,统治者出于当时政治、军事以及了解周围民族较为先进文化的实际需要,下令编译了有关统治经验、教训和军事方面的汉文、蒙古文文献。由此而产生了最早一批满文文献,进而又以本民族语言文字,甚至以满文、蒙古文、汉文等多种文字编纂出了本朝文献。由此,清代满文、蒙古文等民族文字文献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西域是佛教的第二故乡。回鹘人(维吾尔族之古称之一)在漠北时期只信奉萨满教和摩尼教,不信佛教。唐文宋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人大规模地西迁到现在的吐鲁番盆地,因受当地宗教的感染,便逐渐转信了佛教。唐末到北宋(公元九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是佛教在回鹘人中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个用回鹘文翻译佛教典籍的高潮,涌现出了一批用回鹘文进行翻译工作的大师。他们从各种语文(主要是汉文、吐火罗文、梵文、吐蕃文)翻译了大量佛经,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我国古代的翻译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主要由河西回鹘与河西蒙古联合构成,其形成地并非学术界常言的吐鲁番,而应为敦煌和瓜州。从9世纪中叶开始,裕固族回鹘裔先民即活动于敦煌一带,13世纪下半叶,蒙古裔入居河西,与回鹘裔水乳交融,逐步发展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民族共同体,至明初"黄番"一词的出现,标志着这个民族已经初步形成。敦煌发现的裕固族古文献数量众多,既有回鹘文,也有蒙古文、八思巴文,这些文献既是裕固族对敦煌文化的重要贡献,也是裕固族至今尚存的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操突厥语的民族有七个: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和裕固。总人口约六百多万(1957年)。维吾尔族人口五百多万,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维吾尔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八世纪就有了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过的文字有突厥文、回鹘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一九五九年进行文字改革,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一九六四年国务院批准推行新维吾尔文。维吾尔语跟同语族的许多语言比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北方各少数民族男子的发式不尽相同,各有特征,但主要以匈奴、突厥、回鹘等族为首的辫发发式,和以鲜卑契丹族为首的髡发发式构成了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发式的两大基本样式。除此之外,如女真,蒙古族,他们男子发式丰富多样,即继承了辫发的主要特征,又结合了髡发的基本样式,为发式的多样化乃至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是辽朝的建立者.纵观契丹民族存在的千年左右的历史,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经历了民族迁徙这一过程,本文主要对旧民族迁徙对契丹民族的发展作一粗浅研究.  相似文献   

14.
契丹巫教是契丹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契丹氏族、部落时代,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文明特色,直至契丹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巫教在辽朝宗教信仰上仍保持着权威地位。随着契丹社会发展和辽统治区域扩大,契丹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增强,中原儒、佛、道三教在辽地广泛流传。契丹族在封建化和汉化过程中对巫教信仰逐渐淡薄,尊儒、祟佛、信道成为主流。这种扬弃落后,吸收先进,共同发展的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5.
序言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居住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即见于文献记载,译名作“肃(?)”。十二世纪初阿骨打建国后,为适应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仿汉字楷书,因契丹字制度,创制了女真文字.女真文字创制后,金朝各地设学校、立学官,传授女真文字.不仅用女真文撰国史译汉文经典,而且官诰、呈文、宣(?)、牌符等方面广泛应用女真文字.蒙古灭金后,女真文字做为官方文字,在历史上已经销声匿迹。但东北女  相似文献   

16.
7~13世纪古代维吾尔人民及中亚各民族曾经相继使用过突厥如尼文、回鹘文,并用这些文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记载并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历史、佛教、经济等方面的文献。笔者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对突厥碑铭文献《阙特勤碑》、回鹘文佛教文献《弥勒会见记》及另一部回鹘文文学名著《福乐智慧》的名词格位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十世纪初至十二世纪我国北方的契丹族所建立的辽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朝代,曾与中原的五代十国、北宋并列被称为“南北朝”。在辽朝二百多年的历史画卷中,契丹族中出现了不少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就辽朝的官吏而言,除少数汉人及奚和渤海等人外,多数是契丹人。有人说,辽朝的  相似文献   

18.
摩尼教是3世纪中叶在波斯兴起的世界性宗教,6世纪前后经粟特人向西域东部传播.摩尼教在鄂尔浑回鹘人中曾得到广泛流传,并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相关历史资料和成果,进一步探讨摩尼教对鄂尔浑回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历年来发现的西夏文、回鹘文、藏文、梵文、蒙古文、八思巴文、叙利亚文、婆罗迷文等多种民族文字文献的数量、收藏单位、研究情况以及回鹘文木活字发现经过、数量、收藏单位等进行了概述,并对莫高窟北区洞窟新发现的、现存敦煌研究院的多种民族文字文献和回鹘文木活字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文中专门探讨了回鹘与契丹的历史关系,回鹘职官制度对契丹的影响和契丹人的部分回鹘官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