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凡  陈星  李佳  廖烨 《文教资料》2009,(23):53-55
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探讨了大学生汉英语码混用的倾向、态度和对该现象长期影响的看法.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语码混用的频率较低,但对此现象已习以为常.话题和场合是决定大学生是否混用语码的主要因素.三个常见的混用语码的动机是简捷、委婉和幽默.大多数人在他人进行语码混用时都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大部分被试对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持积极态度.超过一半被试认为汉英语码混用应该被规范.  相似文献   

2.
汉英语码混用指的是在汉语的表达方式中夹杂一些英语的词汇、短语或句子的语言现象,是经济发展和英语推广的一种必然.本文探讨了汉英语码混用的特征及成因,文章指出,虽然语码混用有悖于语言规范,但体现了语用经济、语言灵活及文化融合,应加以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3.
从大学生汉英语码混用入手探讨其不同的语用目的及其心理体验.汉英混合流行语倍受大学生群体喜爱,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汉英语码混用是一种交际策略,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心理基础.该表达语言简练,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很强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语码混用是指以一种语码为主,再夹杂其他语码的语言现象。本文从汉英语码混用流行语入手探讨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其语用功能、心理基础。该表达新颖奇特。简洁生动;抢眼醒目,妙趣横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汉英语码混用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当今的各种媒体上,是很常见的言语现象。本文通过对各种不同实例的分类分析,探讨了这种言语现象存在的语用必要性。指出汉英语码混用虽然是个人主观选择的结果但它的使用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才不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也才能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模因,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汉语在演进中出现了形式多样汉英语码混用现象。通过对汉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及其对现代汉语最直接的影响来分析,提出语码混用的规范化建议,即应严格遵循现代汉语的组合和聚合原则,采取"求同存异"的处理原则。在具体的实践中要规范汉英语言文字教学,严肃对待新闻及网络媒体对语码的混用,端正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心态等。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体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日渐增多,并为广大受众所接受,需要我们思考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本文研究基于新兴的认知传播学理论视角,探讨媒体人和受众在使用和接受语码混用符号背后的认知机制和符号传播方式,并探索这种传播方式所代表的认知文化.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较为常见。本文基于文本类型翻译理论,探析针对“汉语词+英语字母”等五种类型网络流行语所采用的英译策略。本研究发现在信息型和号召型文本翻译中,交际翻译策略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9.
汉英语码混用现象在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加入WTO、申奥和申博接连成功的语境下,显得越来越普遍。但语言学界对此现象却褒贬不一。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对这种现象做了合理性阐释,视之为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段,指出它符合诸多修辞原则,证明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字母词与汉英语码混用作为两种新兴的语言表达现象,二者有很多共同之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词"hold住"的分析为例,拟从二者的概念、生成渠道、构词特点、认知理据、社会各界的态度等方面着手,比较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雷永红 《文教资料》2009,(25):54-56
语言是一种具有社会规约性的符号系统.语码转换是指在一语篇中,从一种语言或者变体转到另一种语言或者变体的语言现象.本文作者结合汉英语码转换的实例.分析部分语言属性在汉英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中的反映和体现,进而说明汉英语码转换的存在是和其所具有的一些语言属性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微博中出现的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本文以维索而伦提出的顺应论为基础,结合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对微博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新浪微博网页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作为语料,探索语汉英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3.
报刊杂志中汉英语码转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社会语言学界已成为深受国内外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热门研究课题。文章旨在解释报刊杂志中汉英语码转换这一频繁的语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主要功能,并且指出报刊杂志作者要避免对汉英语码转换的滥用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人们应当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报刊杂志中的汉英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14.
南昕嵘 《考试周刊》2010,(39):104-105
随着我国学校英语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和学习者外语技能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都可以熟练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由此产生的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码在大段会话和语篇中混用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和普遍。本文着重探讨了校园文化和流行文化影响下,大学生这一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强的群体中的,其语码混用现象和特点。同时,结合其特点和语义功能上的差异,本文分析了校园语码混用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英语教育在中国的普及,网络交际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频繁。笔者以语言顺应论为基础,研究网络交际中汉英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让表达简洁明了,含蓄委婉和富有新意;指出汉英语码转换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活跃了交流气氛,也促进了交流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结合力能够通过英语动词句法功能的定量研究得以体现。以概率配价模式理论和依存树库为基础的研究发现: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结合力比较强,形态和句法功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英语动词可以支配的句法关系有主语、补语、宾语和状语等,英语动词所充当的句法成分有谓语、补语、宾语、定语和主语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概括出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概率配价模式。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结合力研究对外语口语和词汇教学以及双语认知心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语码转换频繁出现在汉语广告中。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引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本文在以往学者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18.
朱丽 《考试周刊》2012,(55):28-2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民众外语水平的提高。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在语码转换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研究从实现“AIDA”原则、实现辨别功能、增强洋化效果和填补词汇空缺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有所创新。分析结果表明,在广告语篇中使用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效的广告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云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454-454
美国之音《流行美语》双语教学节目中的语码转换分为英汉语码转换和汉英语码转换两种。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其汉英语码转换在语言学单位上的分类特征及各自出现的频率。结果发现:美国之音《流行美语》节目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以字母串、单词、短语、句子和语篇等五种语言单位存在。其中单词、短语、句子转换出现的频率较高,字母串和语篇出现的频率很低。  相似文献   

20.
论歌词中的语码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为语料,从功能、语言特点、影响因素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具有引用功能、回避功能、方便功能、靠拢功能和个人风格体现功能;其语言特点体现在转换规模为句或大于句时使用英语语法结构,转换规模小于句时部分使用英语语法或完全使用汉语语法结构;影响歌词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因素既有参与者因素,也有歌曲场景因素和话题内容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