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羡余形式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羡余性词汇中,至少有一个语素与另一个语素的意义或重复、或陪衬、或强化、或弱化。羡余的形成与语言系统自身相关,它是信息传输的需要。是汉文化、汉民族思维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羡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汉语在词汇、句法、篇章等各个层面大量存在羡余现象。通过对汉语词汇中的最基本元素——双音词的羡余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将羡余成分的界限作出大致的划分,排除几种貌似羡余的情形。双音词两个词素的羡余性可以分为单向羡余与双向羡余。羡余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语言各机制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羡余"是从现代信息论引入的术语,在语言学领域用来描述语言中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本文从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的类型、成因、作用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羡余现象进行论述,认为它是语言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语义类型有十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共同的类型特点是状语传达的语义都是中心语的重要属性或特征.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汉族人认知上的时间次序观念是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成分在认知上的突显性则是在语用上有突出强化效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近代汉语词语的羡余现象。在列举大量的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成因和功用,并指出研究此种现象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文献整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考查汉语的否定结构时,我们会遇到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有些否定结构与其相应的肯定形式具有相同的意义,即我们所说的羡余否定现象。这一汉语语法的不对称现象已被许多语法研究者所注意。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常见的一些羡余否定现象作一番整理与补充,简要说明它们的语义和用法特点。  相似文献   

7.
修饰语的羡余表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信息理论的指导下,引用“美余”这一概念,分析了修饰语羡余表义的类型,探讨了修饰语羡余表义的作用,认为修饰语的羡余表义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为汉语语义的丰富多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齐菲  李淑扬 《文教资料》2010,(32):22-24
汉语词汇中大量存在形式比意义多的语言现象,从语法角度上说,这就是多余。但这种现象的语用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大量典型词语,以及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简要总结了一些区分羡余词汇和赘余词汇的方法,并对羡余的使用效果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汇羡余本质上属于语形相对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本文对词汇羡余的使用度与了解度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其使用多停留在不够了解但又高频的状态。结合词汇羡余的实际用例,借用顺应论与模因论,发掘出词汇羡余的存在是语言选择顺应的结果,其传播、运用与长存是语言模因所致。最后分析了词汇羡余特有的叠字修辞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10.
词缀羡余现象是指词缀语素不参与词义构成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表现明显。从位置角度考察,可以分为前缀羡余和后缀羡余,几乎在各个词类上都有表现。羡余词缀表示高度抽象的范畴意义,不定位、不成词,容易发生轻声化。这些羡余的词缀在构造双音词、辅助成词和促使词根语素语义具体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语句中存在着一种重复现象,但这种现象不是语病,而是一种羡余现象.本文引用了大量的例证说明了羡余现象的存在和羡余现象存在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全日制高校教材《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黄廖本")里有一例,即"目前财政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黄廖本认为它是病句,病因是状语多余。笔者认为该书的判定有待商榷,提出了该句为羡余现象,不是语病的观点,并运用有关理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3.
以往对汉语羡余现象的研究是局部或零碎的,解释的亦不够充分和深入。而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主观性、认知凸显等几个方面对羡余现象的成因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羡余产生原因并不一定是单线的,而是多种认知机制作用的结果,既有历时过程,也有共时效用。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精髓.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让汉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潮流.由于羡余成语自身的一些特点及与羡余的相似性,极易引起非母语学习者的误解,因此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高级汉语学习者进步的瓶劲.本文从<汉语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127个四字成语出发,探究成语的羡余现象和赘余语病的分类,并从中总结出成语教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羡余之我见     
语言的本质是信息传递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原有修辞格式中的一些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有时需要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诠释,这样才能说得通。羡余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奇特现象。羡余是一种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大认可的,认为这是一种语法上的错误,而实际上这种语言现象很平常、很习惯。  相似文献   

16.
张笑芳 《文教资料》2008,(28):267-268
本文简要介绍了语言中的羡余现象,包括词汇、语用、语音中的羡余特征.着重介绍了语音中的羡余特征,就读书中看到的知识谈了自己所受到的启发,这使得我对羡余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里存在着肯定与否定形式并用同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比如,"差点儿没摔一跤"和"差点儿摔一跤","他没来以前"和"他来以前","好不热闹"和"好热闹",等等.本文集合了这些语言事实,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共同规律及特点,从语句中的否定副词做羡余成分和语法化的角度来解释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8.
《女论语》合成词的词法和句法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在分析时应选用基于理论训诂学的汉语双音合成构词的意义中心分析方法。基于对《女论语》合成复音词的进一步考察,我们发现同素规则的运用主要有三个条件,即共同义素相同或相近、共同义素模糊或脱落和共同义素隐含;义位的组合意义有同化变异现象,即S_1+S_2→SS。此外,义位组合过程中的信息羡余现象与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密不可分,正是羡余促使复音词的结合更为紧密,词汇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有五种类型,包括整体+部分、强特征+主体、种名+属名、喻体+相似点和音译+属名/关涉对象+音译。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羡余"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广泛存在于任何自然语言之中。自然语言中的羡余广义上指语形超过最小语义表达的需要或同义单位、近义单位、复指单位对同一信息的多次表达。不同类型语言及同一类型语言不同语体中的羡余度各异,其中起作用的既有语言系统本身因素,亦有修辞、语用以及人的认知特征等因素。以俄语为代表的斯拉夫语的羡余性具有其独有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