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是一名在部队工作的太极拳爱好者,1983年开始接触太极拳,真正认真学习是最近几年的事。紧张的军营生活几乎没有拜师学艺的机会,我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跟随“电视”师傅学太极。经过5年多的学习,现在我已经较好地掌握了42式太极拳竞赛  相似文献   

2.
李品银 《精武》2009,(3):55-55
我研练气功及太极拳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1961年)。当时,我在国防部第五科学研究院二分院工作,因病到北京301医院学习气功,同年年底住进北京261医院,治疗期间开始学练太极拳。那时,只是把太极拳当成慢性病人的康复体操在练,并不知其深奥的文化内涵。但是后来,多种慢性病缠身,尤其是中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日趋严重,使我在死亡线上痛苦地与死神较量着,直到1974年真正练习太极拳后才有了转机。  相似文献   

3.
区分“竞技太极”与“健身太极”概念,分析二者的异同,对划分“竞技太极”和“健身太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并指出:竞技太极应沿着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增加量化内容,并遵循太极运动的固有规律来评判胜负。健身太极则应沿着健身、修身、娱身、防身、医身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体现出太极的健身强体的价值功能,表演与审美的价值功能,娱乐与游戏的价值功能,以及修身养生与医疗保健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初次接触太极拳是1962年,但系统学太极是1995年离休后开始的,目的在于健身。通过多年的学习锻炼,对太极拳的基本修养逐步加深了理解,也找到了一些实践的路子,取得了一些效果。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理解太极拳的基本修养就是“静,松,整,活”四个字,这不但包含中国传统的哲理,和医学的健身原理也是完全相通的。  相似文献   

5.
运动即变化,太极即变化。太极拳即变化之拳。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太极拳以拳为形式,其目的在于要达到“太极”状态。拳是小“道”,“太极”是大“道”,习拳明理,以小“道”通大“道”,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意义。变化即是太极、太极拳最根本的意义。误解了太极拳“变化”的真意,只会将太极拳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一门高层次的气功。太极之气精妙无穷,而练习并运用此气,对太极拳的修炼以及健身、技击作用巨大,应引起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劲、力仍是太极拳的核心,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中能否制胜的关键。理清“劲”与“力”的异同是合理和熟练运用太极劲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太极拳练习者习练水平的标志。文章对太极“劲”与“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太极“劲”与“力”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总结了“劲”的特征,希望能为太极拳练习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太极圆功     
魏刚 《精武》2007,(7):54-57
太极圆功外形简单内涵丰富。因为太极圆功的劲力贯穿了拳法始终,故习练者若依照此法长期苦练,即可把太极拳所包含的劲力练上身,然后把这个劲力带到套路中、带到器械中、带到推手中,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太极圆功包含了许多武林前辈的心血,现在我把它整理成文介绍给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们,以便共同探讨,不足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我打太极拳多年,在我们太极拳辅导站的拳友中。时常听说有人习练太极拳后膝关节疼痛。找大夫求方,大夫说:“这是‘太极腿’,是打拳方法不当出现的特有现象。”这之后,有人因为腿疼而改练其他体育项目了。  相似文献   

10.
我是珠海市太极拳协会常务副主席。我们在组织推广太极拳的活动中,有些人批评我们练的是“太极操”。几年来,我们通过学习、研究与摸索,围绕如何缩短从“太极操”到“太极拳”的转化过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整理出来,可能对碰到同类问题的单位与个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周世勤  周梦华 《精武》2007,(11):I0001-I0002
李式太极拳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宗师和好友王兰亭等,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的。李式太极拳又称太极五星捶、刚柔太极拳,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早年,李瑞东宗师从好友王兰亭(杨禄禅宗师的弟子)习练太极拳,从李老遂宗师习练戳脚翻子拳,还习练过少林拳械、八卦掌、心意拳等。李瑞东宗师以老架太极拳的肘底捶、撇身捶、指裆捶等捶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式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出李式太极拳。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多种门派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刚柔相济,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李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体松舒展,刚柔相济,连贯灵活,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者日增,这无疑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当前是“学拳的人多,懂拳的人少”“表面上看起来,热闹得很,但从整体上看,水平提高不快”因此,习拳之人应注意研究太极之理。理明,则收效自丰;不明理,则难入圣境。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2006,(4):3-13
2006年5月2~6日,由《中华武术》杂志和人民体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武术大学堂”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将在北京举行。 为了让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体全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认识哲理精深的太极文化,太极名家讲堂聘请太极拳主要流派著名代表人物亲自讲授,包括陈正雷、崔仲三乔松茂、马海龙、孙永田、和有禄。届时,参加太极拳名家讲堂的太极拳爱好者将和太极拳名家进行广泛而多元的互动和对话。强健身体,感受传统文化,太极拳爱好者们将和太极名家度过一个别具意义的“五一”黄金周。 为了让即将参加太极拳名家讲堂的学员快速增进拳艺,加深对太极文化的感悟,在太极拳名家讲堂开课之前,各流派太极拳主讲名家提前和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敞开心扉,展开交流,他们通过各自多年的习拳、练拳和传拳的丰富经历,深入浅出地介绍各流派太极拳的特点,实例印证太极拳的健身价值,讲述练好太极拳的要领,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发展走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在武术界,素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就是说,太极拳起码要经过十年的修炼才能掌握它的技击技能,发挥它的技击威力。然而,“太极十年不出门”只是时间的概念,说明精于此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实际上,真正获得太极功夫,并非十年八年就能奏效的。有的人拳打一生,仍功夫平平,真是“练拳者千万,练成者一二”。  相似文献   

15.
翁心诚 《精武》2009,(9):18-19
近读《太极拳理传真》一著,觉其讲实话、真话、体验话。作者练数十年太极拳,曾得大师之指点,揣摩默识,十分认真,对太极训练持严谨、诚恳态度,充分认识其难不是畏葸不前,而是殚精竭虑,克服其阻,终于练出太极高层功夫。文中谈及跟随杨澄甫十几年、且具超常功夫的李雅轩先生在世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眼下练太极者有99%没有人道。  相似文献   

16.
太极推手本采不是太极拳的打法,是训练拳人太极八法、折、按、采、拢、肘、靠的方法,以求踏上“听劲、化劲.发劲”高层次太极切夫之路。推手爱好者推手玩玩乐乐也是一件趣事,对健康有益。如果想从中学练太极切夫,没有名师指导,推来推去很难提高,关于推手的问题,我谈一些浅显的看法,以求得到拳友的共识。太极推手的“手”大约司分为六种:即拙力手、病手、招手、强手、高手.神明手。拙力手,《打手要言》中日:”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拙力手者并未练习过太极拳,太极理论知之甚少,初涉武术喜爱推手。不知关…  相似文献   

17.
马原年 《武当》2001,(1):16-18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以下简称《王论》),对各派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其中有两句话,即“所向无敌”和“从心所欲”却被人忽略了。如何达到这两句话的境界,更少有人去研究。因此,我想就太极推手如何走向“所向无敌”之路,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王继中 《武当》2014,(5):37-39
我的父亲王廷魁生于清末宣统年间,祖籍天津北仓镇对河刘园村。他是一个尊崇儒道文明的太极传,人,一生酷爱太极拳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在济南府学做买卖时,因全家生活所迫,整日奔走于起居无常,冷热无着之际,他患了严重的胃病,后经友人介绍修炼太极拳,师从杨露禅后代门生于化行众师兄弟,尽得杨氏真传。他修炼太极七十五个春秋,因祸得福,不但治愈了胃病,还修炼出豁达大度、淡泊无求、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17日,来自国内外的三百多名太极拳爱好者会聚河南郑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 这次大赛,是由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办,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承办的。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张振河、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婕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在简短的开幕式和武术表演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传统陈式太极剑,以及太极推手等项目的比赛。这些参赛选手中,有七八岁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教学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研究健身俱乐部太极拳教学引入健身气功功法的可行性。通过有无引入健身气功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将健身气功功法引入太极拳教学对学员掌握动作和体会动作内涵有很大的启发性,既能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又能让学员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并且能增加太极健身课程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健身者参加到太极健身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