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教育》2002,(1):14-16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步伐,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过去习惯了的、沿用了若干年的教学大纲将渐次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课程改革?新一轮课改在本质上与前七次有何不同?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替代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是什么?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我们如何应对?请关注我们的新栏目——走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
罗成 《湖南教育》2003,(10):10-11
创新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代表着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必将带来全方位的教育创新。当前,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创新教育的原则、目标和途径?笔者在此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悠扬的新年钟声,我们送走了不平凡的2007年,满怀喜悦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8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面对中国教育和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事业突飞猛进、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2008年,《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要在教育部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领导下,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勤奋工作,努力开拓,勇于创新,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战略地位与新的奋斗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把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更加突出全民教育目标,更加突出教育质量目标,更加重视教育系统的功能目标,更加重视教育的现代化程度。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发展将迎来怎样的机遇?比较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全球化和国际化背景下,比较教育学科的价值何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又将如何转变?比较教育的研究主题又将如何扩展?顾明远先生、王英杰教授、张民选教授在2014年11月广州比较教育年会和海峡教育论坛上的发言回顾了比较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阐释了当今中国比较教育面临的历史机遇,展望了“全球治理”下,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图景。可以说,今天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所面对的问题已远远不仅是单向的教育借鉴和国别教育的相似与差异分析,其研究的问题更加全球化,因而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也将更加全球化,这意味着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视野和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充满信心地预见,未来的中国比较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为其发言的部分摘选。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对372所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进行分层抽样调查,以全面了解和正确展望中国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奥林匹克教育,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高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高校会更加普及,更加深入人心。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宗旨和奥林匹克理想将给中国当代大学生予以新的启迪和鼓舞。  相似文献   

7.
"入世",标志着中国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启,从此,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和未来.同时,也预示着以促进有效开发和科学利用社会人才资源为本质职能的高考,必须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适应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入世"后中国的高考当如何走向?这是一个崭新且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有待于社会各界为之倾智献策.本文先抛一砖,以求引玉.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科技 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过两年多,我们将步入21世纪,我们将面临什么样的一个世界?中国面临的是何种机遇和挑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一、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科技发展迅猛,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转化速度和规模更加迅速和宏大。  相似文献   

9.
精神,意味着凝练与沉淀;精神,意味着向往与力量;精神标志着一种高度,引领着一种方向。观察中国的地图,在祖国各地分布着超过2000所高校。每一所高校都凝聚着自身独有的精神力量,也无可避免地在时代对撞中沉浮。当我们向它投去凝视的目光,我们感到来自心底深深的震憾:时代的巨轮正在怎样撞击着中国高校?中国高校的精神内涵正在怎样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我国也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女性怎样跟上世界的发展,从新的历史环境和小康社会特点出发,更多地关注女性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培养,这是时代向女性提出的全新课题。一、影响女性心理承受力的集中体现———矛盾与冲突相交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主体、效益、竞争等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人们在公正、自由、平等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并从中得到相应的利益,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学校必须要有自己发展的灵魂,构建学校和谐发展体系,形成全校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和团结精进的精神纽带是团队的精神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往何处去,如何科学定位?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命题。基于这样的追问,学校启动了以"成人成才成功"为主题的"金苹果育人工程"。从此,"三成"成了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和信仰。随着建瓯市实验小学成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近年来,我们为了让"金苹果"这颗果实更加芳香,学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才培养结构、规格巳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人才流动将更加自由,教师的流动、竟争和能力考核也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引进优质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地理教材改革,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现有的学校地理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这首先需要地理教材编写人员和广大教师建立新的地理教材观,同时用新的地理教材观来指导我们的地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叶飞在《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6期《学校公共精神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一文指出,学校公共精神教育需要充足的公共道德空间,并通过这个空间来促进人的公共道德意识及公共精神理念的发育。但是,从当前学校教育的实践来看,学校和教师往往更加重视个体德性的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德性的教育。这就造成了个体德性对公共德性比较严重的遮蔽,阻碍了青少年学生的公共德性精神及人格品质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们正处在新旧世纪的转折点.中国要以经济和技术的现代化奔向新的世纪.作为新的世纪的现代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素质?中国人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世纪的挑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进行什么样的精神建设?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一年开始,我们充满憧憬,充满期待,又充满信心。那是因为我们走过了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有过那么多的惊喜,那么多的振奋,那么多的鼓舞。这一年将作为一个新的时代的开端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豪迈地跨入新的一年。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将要以丰硕的成果向世人呈现,然后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十三五"规划大幕的拉开。中国将站在新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无法留住2005的辉煌.因为那已经属于《现代企业教育》的昨天,挥手作别2005年,怀着迎春的喜悦、热切的期待、奋进的激情,我们步入了2006年,站在了又一个新的起点上、新的征程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更加促使我们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杨大兴 《中学教育》2003,(4):34-35,33
一、主题活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2 0 0 2年 12月 3日的浦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我校师生沉浸在上海申博成功欢庆之中。中国人扬眉吐气 ,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中国如有一份幸运 ,世界将添一片异彩”。当初的申博口号回响在耳 ,如今梦想成真 ,世界选择了中国 ,聚焦了上海。世博会为上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 ,成为 2 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挚”。兴奋之余 ,留给我们的将是进一步思考 :上海在申博时的庄严承诺“世界将添一片异彩” ,经过未来七年多的努力 ,上海如何使世界更精彩 ?上海世博会成为历史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WTO中蕴含的规范、自由和创新精神将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教育理念。WTO的自由贸易精神呼唤学生自由的理念,WTO的教育产业观重构着教育服务观和教育消费观,WTO的三大原则强化着教育公平意识,WTO的游戏规则催生着新的德育观。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在中国的职业教育培训历史上,可谓是星光灿烂、振聋发聩。中国的经济仍然在高位数上迅猛前进,它的脚步促发了职业教育培训的再度跨越。这是令人鼓舞的一年,令人激奋的一年,也是令人振作的一年。在这年终岁末,我们回首2005,试图勾画出走过的轨迹,重现跋涉的脚印,用我们的回顾寄托对未来再度超越的努力和渴望,并为明天新的出发汲取继续奋进的力量。作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者,我们由此看到了中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崭新一页,看到了中国经济再度提升的坚实基础。我们将会以更加振奋的精神,会同广大同仁们一起,开辟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