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文本为根据,从老赞礼形象塑造、春秋笔法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桃花扇》是一部具有反清爱国思想的作品。笔者与持否定论者进行商榷,在对他们所持论据批驳的过程中申述了自己的论点。  相似文献   

2.
《桃花扇》展示了宏阔的历史画面,设置了精审巧妙的叙事结构,穿插运用了许多“功能性”人物。其中老赞礼和包括张道士在内的“南朝作者七人”,都是剧作叙事中“功能性”突出的人物。文章对《桃花扇》中这八位“功能性”人物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揭示这些“功能性”人物在剧作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我国十七世纪末期出现的一部杰出的历史传奇。其题材以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中心、为线索,贯串了明朝崇祯末年及弘光王朝从动乱到覆亡的悲剧历史。《桃花扇》既有很强的思想性,更有高度的艺术性,以艺术的真实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作者孔尚任在《桃花扇·试一出·先声》中借老赞礼①之口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剧作<桃花扇>以其强烈的兴亡之感,为汉民族政权的失落唱出了一曲沉重的挽歌.本文从<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生平遭际及<桃花扇>文本入手,探究孔尚任的思想状况,考察它是否具有民族意识,讨论作者思想价值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桃花扇》艺术结构的成功向来为人所激赏。历来论者多论其借侯李离合之情以写兴亡之感的结构线索、作为主题意象的"龙珠"——"桃花扇"在剧中的作用,而事实上,《桃花扇》艺术结构的精妙并不仅限于此。细读文本,可发现该剧的艺术结构还有如下特点:作者善于预设埋伏、伏线千里,以其运思之谨严、针线之绵密,构成了该剧内在结构上的精巧与缜密;柳敬亭、苏昆生、杨龙友等线索式人物的穿针引线,使全剧在结构上形成一个脉络贯通的有机整体;老赞礼形象的精心设置,使全剧形成了独特的以抒情结构统辖叙事结构的双重套式结构。  相似文献   

6.
《桃花扇》第四十出《入道》,本已成为全剧结局:“桃花扇底送南朝”,李、侯断然撒手,国破家亡,理想破灭,醍醐灌顶,看破红尘。一个随丁继之做了道士,一个随卞玉京做了道姑“修真学道”去了。但是,作者并未到此为止,故事虽完,意蕴未尽。在结局之后的尾声(亦称“余波”)部分,作者又写了“续四十出《”余韵》。为国奔走、为朋友尽力的民间艺人柳敬亭、苏昆生在《余韵》中登场。此时,苏是“采樵度日”的樵夫,柳是“捕鱼为业”的渔夫。他们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拒不降清,逃入山林。他们在南京龙潭湖畔相逢并碰到了祭神社散的老赞礼,三人在一起,把“…  相似文献   

7.
《桃花扇》中的几个时间都是经过精心设定的,表明孔尚任既有对历史的沉思,又有对现实的关怀。清初官方断明亡于崇祯朝,是亡于闯贼、亡于权奸、亡于门户,承认明朝及崇祯的正统地位,并祭祀明陵、礼葬崇祯、褒奖殉难诸臣,不承认弘光朝,而《桃花扇》的观点与官方一致,所以剧中祭崇祯及殉难诸臣并不意味着反清。"入道"即避乱,是暂时的,最后的结局是老赞礼下山颂圣。因此,应认为《桃花扇》是一部忠清之作。  相似文献   

8.
孔尚任身为圣裔,熟悉儒家礼制,在《桃花扇》中也保留了一些儒家祭祀的场景。其中“老赞礼”这一角色就与儒家礼仪密切相关,而《哄丁》和《拜坛》两出则较为具体地展现了儒家馨祀文化中的“丁祭”与“忌日祭奠先帝”,由此,可以对其形成、历史作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在<雷雨>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倍受作者重视,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经验与才华.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细心阅读,从中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本文就是从此角度出发,通过对剧本中人物肖像描写的分析,对曹禺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做一窥视.  相似文献   

10.
<正>课本剧的展演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不断地被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本剧排演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课本剧排演具体过程分四阶段进行。一、指导学生筛选剧本并进行角色分工第一阶段,教师的指导重心放在学生对剧本的筛选上,自行分组,准备剧本。  相似文献   

11.
经典传奇戏曲《桃花扇》一直被称为秦淮余韵,以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着重写南明王朝的兴衰历史.剧本中的青楼女子,除了李香君,还有卞玉京、李贞丽、郑妥娘和寇白门,本文将以剧本为底,分析《桃花扇》里的青楼女子,得出乱世女子皆薄命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组都是写动物的课文--<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鸟语>一文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作者对大自然中各种鸟儿的喜爱之情;<天鹅的故事>中天鹅们的行为改变了一个狩猎者的生活方式;<生命的壮歌>中的老羚羊,为了成全种族而牺牲自己,它的大无畏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中,"花"意象的出现串很高,本文从文本切入,选取<西厢记>、<牡丹丰>、<桃花扇>为例,探索"花"意象在戏曲中的情感内涵、情节结构和主题建构诸方面,考察"花"意象在戏曲中的审芙价值及文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桃花扇>中,吴应箕这一人物常被大家当成复社反阮的一个文化意象,而没有深入地探寻吴应箕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和他在剧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将他与以侯方域为代表的复社公子进行比较,揭示他个性的成因,进而分析吴应箕形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10):54-55
明清传奇之一《桃花扇》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剧名著。其主旨,即剧中《开场》中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全剧有两大线索:一是明线,即“离合之情”,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线索;一是暗线,即“兴亡之感”,作者在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他本人在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时的感怀之情。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方基督教的"经书"--<圣经>,曾被许多作家不断借用到作品中.名字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的剧本<诺亚方舟>也是借用了<圣经>中的情节和人物.通过对<圣经>在<诺亚方舟>中的情节、人物的构建分析,更能全面的了解作家普拉东诺夫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爱尔兰现代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力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的成功与贝克特使用的语言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该剧本也表达了人们为自己的存在苦苦寻求意义的痛苦过程.通过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语言对人物荒诞生活的揭示以及荒诞语言与主题的结合.可知荒诞语言这一叙事策略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继承了元末南戏生、旦双线脉络平行并进的典型范式,在叙事艺术上史戏浑一,虚实相生,呈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相反交替的戏剧结构。根据弗莱的文学循环论,可以将《桃花扇》的叙事结构看作是一个四季循环的过程,经历了从爱情喜剧、政治传奇、社会悲剧和人生讽刺的完整递进过程,为其戏曲叙事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一、柳宗元对道家的态度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主要思想资料,柳宗元对道家的态度,可以从他对<老子>和<庄子>的评论及其运用中看得出来.  相似文献   

20.
剧本与诗歌、小说、散文一样,是语文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体裁.相对而言,由于学生接触剧本较少,因而比较陌生.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诸如<雷雨>、<威尼斯商人>这样的优秀剧本,怎样培养并提高学生欣赏剧本的能力呢?下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