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胡适苏俄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俄的兴起及社会主义思潮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学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受国内外时局、自由主义及实验主义的影响,胡适对苏俄始而逐步“趋近”,继而被“强烈吸引”以致一定程度地“激进”与“左倾”,最后终因苏俄政治体制内在缺陷的暴露及其对外的扩张行径,促使胡适与苏俄“渐行渐远”,并在20世纪50年代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梦想。胡适苏俄观之演变表明:“自由民主”与“公正平等”始终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始终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思考中国出路、构造现代中国历史图景的重要资源,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难以割舍的交错与纠结。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围绕胡适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历史观、文化观等都得到了相当的挖掘,而对于胡适的妇女观却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胡适所论述到的许多妇女问题在21世纪初的今天仍然存在。研究胡适的妇女观对于我们思考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适恪守中国士阶层的传统使命,致力于国家统一、民族和解以及社会建设,建构了一种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的社会改造思想以及自由主义行为哲学。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进程中,具有浓重的传统家训文化背景、先进的西方现代精神和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的胡适,提出了"为学"、"合群"、"自立成人"等一系列融合中西教育精髓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他以20世纪初中国家长少有的见识和勇气践行着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其中许多经验值得珍视,也有一些教训发人深省。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胡适家训是当下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个人修养及政治民主等层面分析了胡适"容忍"思想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认为"容忍"思想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容忍"体现了胡适的改良主义政治理念,其形成与胡适的家庭背景及受西式教育的经历关系密切,"容忍"思想折射出胡适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现代品格和政治理念,如今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嵩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3):42-47,64
或许出于独尊抒情的所谓"文学散文"观,胡适散文往往被摒之于"散文"之外,成为现代文学史、散文史上的失踪者。胡适散文在许多专家学者那里评价不高,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长于议论拙于抒情,不合一般意义上散文以抒情为主的观念;二是语言以清楚明白著称,被视为流于浅近,缺乏含蓄幽远的韵致。在大散文的视野下,胡适散文应该在现代文学史、散文史占有重要地位。这样既合于悠久深厚的汉语散文传统,也符合现代文学史、散文史实际。而胡适散文清楚明白的语言和长于议论的特点,既是其自觉的追求,也是其散文产生广泛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一支重要流派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以绝对的个人主义为理论前提,忽略了个人的政治义务和公共责任,导致社会公共精神的匮乏。霍布斯以"利维坦"的国家象征阐释了个人的政治义务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对于校正极端个人主义自由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立人"主旨与现代语文教育发展方向相一致,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直接被国家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吸收,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同时代的语文教育家研究语文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形式于留美期间,其基本内容可归纳为:1.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2.在重视自由,争取自由的同时,意识到人民基本自由的保障来自民主政治的建立;3.容忍是自由主义的一个原则,以尊重少数人的自由权利;个性主义自由与容忍是一个现代社会所必备的。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内涵的光彩,随着历史的发展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并没有远离中国的社会现实,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胡适所提倡的自由主义主张,正是那个社会所缺少的东西,自由对于每个人和每个国家来说都是重要的。只是,胡适所坚持的实现他的自由主义的方法和路径,却远离了中国的社会现实。今天的中国顾及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仍然能从中感悟到它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威是影响本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最著名的西方教育家。胡适作为杜威一弟子,他对杜威教育哲学的吸收和宣扬集中表现在他的语文教育观上。本文从胡适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教育观,语文学科工具观,教学内容的兴趣观和时代观,以及演说、质疑的教学方法观等入手,探讨了杜威教育哲学对胡适语文教学观形成的影响,评价了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蔡元培、蒋梦麟阐述并倡导了现代形态的以人为本位的个性主义教育目的论,赋予自由主义人的教育主体性以质的规定性。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主义个性主义教育思想,一方面,尽管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讲,是西方自由主义的产物;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个性与群性的均衡发展,是对于古典自由主义的修正,更是对于时代主题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论语.阳货》记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阐释出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和诗歌艺术效应的社会价值。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诠释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观"、"群"。现代教育技术的"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去技术化"与学生的"媚技术化"倾向,这就需要教师对技术进行很好的调控和对学生积极的引导,以有效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中国现代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五四"时期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他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他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主张确立科学的人生观,注重理性化的自由人格,强调科学研究要以大学为中心,并提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从科学发展角度对胡适的科学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对当前的科学和科学教育发展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胡适和泰戈尔可传的哲学、宗教、文学等一系列事业之外,教育是他们从事时间最长的职业。胡适与泰戈尔彼此熟知,他们的教育目标以自由王国为旨归。胡适的努力不仅未影响中国教育的走向,反遭学界诟病;泰戈尔因自由主义成为民族教育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16.
无论就理论而言,还是就实际作品而言,胡适的传记文字都是较偏历史的,而林语堂的则较偏文学。胡适所提倡的"传记文学",其实是"以文为史",而林语堂则是"文史兼容"。他们两人不同的风格和取向,很可以代表现代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两个方向。比较两人有关传记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可以为现代中国的传记文学理出一些头绪。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为中国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从语文教育目的、语文课程设置、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观这几方面进行论述,以管窥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本质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的教育理论学派或持不同研究方法的学者对教学过程的本质会作出迥然各异的研究界定。把握教学过程本质"本体存在"和"观念存在"的不同意义,在充分肯定各研究学说理论价值、历史地位和应有的合理性的前提下,突破传统教学过程本质观的局限,以现代哲学新思维构建交往实践本质观、生命体验本质观、理解互融本质观和建构生成本质观,从而在理论扬弃的基础上观照教学改革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理论本身的发展,进而给予实践以更加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义自古以来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主题。人们把正义作为判断社会优良的标准,把正义作为保障自身的手段,甚至将它誉为完满的理念。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的理论中都包涵对正义的研究,在近代的自由主义哲学家那里,随着人类理性能力的觉醒,正义与自由、权利联系起来,正义的内涵得到空前的丰富。马克思在关注现实与历史的基础上洞察到自由主义正义观内在的弊端,对自由主义正义观进行批判与超越,并在其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正义观。这一正义观是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正义观是以物质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是具有历史性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20.
《耶鲁报告》与美国共和主义高等教育教育观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耶鲁报告》所赋含的自由教育理念为美国新共和主义高等教育观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美国新共和主义高等教育观既承继了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学校的自由教育传统,又使这一传统融入美国飞速发展的社会洪流之中,并确保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以不丧失自由主义教育传统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