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日语词语比较汉语、英语等语言都要多得多,同义近义词语相对较多。语义"原来、本来"的日语用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各个表示"原来、本来"意义的日语近义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又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显示了日语词语用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近义词"原来"、"本来"的常用义项和用法都极为相似,然而又有细微的差异,二者在其它义项上的差异则较大。这些相似和相异点都影响了留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习得,使之产生偏误。  相似文献   

3.
连字句与甚至句的异同研究表明:"甚至…都/也…"句与连字句在主观极量、主观全量、违反预期三个方面相同,但是"甚至…都/也…"前一般需要语义序列的其他成分出现,而连字句则一般不需要这个条件。不用"都/也"的甚至句可以表达主观极量,但不能表达主观全量,违反预期的语气比连字句弱。  相似文献   

4.
现代日语词汇较之汉语、英语等语言中的词汇要多得多,且动词、副词等变化多端,同义近义词语相对较多。动词"做、干"的日语表达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每个表示"做、干"的日语动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每个动词既互相关联又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显示了日语动词用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语的语义和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既有相似之处,同时又存在较大差异。该文以"红"、"青"二色为例,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语的列举和比较,考察中日色彩词语的语义和文化意义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不同语言所反映的不同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6.
傅秀娟 《考试周刊》2011,(47):99-100
日语中有许多意义相近的近义词,如汉语的「准备」,日语可以用「準備」、「用意」和「支度」等词语来表达,其用法、含义有相同之处,都可以表示为做某事而事先做准备,但其侧重略有不同,用法也有较大差异,本文作者从实际的语用角度对这三者进行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汪士忠 《教师》2011,(8):115-116
日语学习中近义词的学习是件比较令人头痛的事,日本人能很自然地准确使用,而中国学生却是很难掌握。"かなり、ずいぶん、だいぶ、なかなか"这一组近义词意思非常接近,很容易混淆。本文从共同点、使用区别、语感差异等方面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8.
同素近义形容词对留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汇研究对于实词尤其是同素近义形容词的对比研究尚较为缺乏。因此文章选取高频近义词"快乐"、"欢乐"作为个例,尝试从近义词的语义搭配角度入手,通过对比分析近义形容词共现词的语义特征来区分近义词用法,希望为近义形容词的辨析探究一种对比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9.
杨媛媛 《考试周刊》2009,(52):31-32
语义韵律是一种搭配现象。它是指某些词语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色彩。这种语义色彩可能是积极的、令人愉快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让人否定的,但大多数的词语是中性的。语言中所有的词语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搭配中.一词语总是和其他某些特定的词语组合.处于一定的结构模式中,我们可以利用语义韵律学的这种“固定搭配”来解决汉语近义词的辨析,将近义词放在连贯的语言环境中.而不是孤立地辨析。  相似文献   

10.
借助COCA语料库,通过对中文口语中"小"对应英译的若干可能方案的搭配词频和语域的分析,推论流行词"小XX"的最佳翻译。分析中通过引入语义韵概念,以流行词等的翻译过程为媒介,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的高效化、亲切化,创新词汇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发现,有效利用语义韵探析近义词,有利于近义词系列概念整合化、系统化、生动化,从而为近义词习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打破了传统的分析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方法,而力图从语言的深层结构——义位入手去分析《类篇》互训词,在词的同位义和非同位义上作了总体分析,之后在同位义中又分出几个不同的语义特征分别加以更充分地论述,如色彩性语义特征、空间性语义特征、时间性语义特征、性状性语义特征和语法语义特征等。通过这样的分析,互训词(或称同义词)的可辨析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讨厌"和"厌恶"是一对近义词,在主观情感上都有反感、不喜欢的意思,但"厌恶"比"讨厌"不喜欢的程度要重些。"厌恶"只有动词词性,"讨厌"除了做动词,还可以做形容词。在语义上二者有词义轻重、搭配对象的不同;在语用上也存在概念义和语境义以及语体色彩的差异;在句法上与不同的宾语连用时的情况,以及能否进入把字句等诸多问题上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颜色词即表示色彩的词。中日两国有丰富的颜色词,红(赤)、黄、绿(青)、白、黑为中日两国的基本色。这些基本颜色词除实指具体的色彩以外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感念。本文尝试从"红"、"白"入手,分析其语义特征探究其所反映两国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词汇量丰富,近义词多如繁星,一字之差也会给行文带来不同的效果,正因如此才有了近义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的问题。文章结合语言材料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对"再"和"又"进行分析,准确掌握"近中之异"。  相似文献   

15.
古代涉"工匠"义的词语,名词较多,主要由单音词和双音词构成,其中双音词占绝大部分。由于受语言表达精确性和经济性的双重作用以及语言约定俗成规则的影响,古代涉"工匠"义名词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与更替的动态系统之中,有的词语出现较早,有的出现相对较晚,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则直到清代甚至现代汉语中仍见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工"、"匠"、"工匠"等仍见使用,但"工"、"匠"已经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工匠"一词已经成为取代其他词语而独立广泛使用的最主要的涉"工匠"义词语。  相似文献   

16.
同义词是语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判定古汉语同义词主要是根据古代训释材料和古籍中的实际用例。同义词产生的途径不同,就使得同义词之间所具有的意义关系也不同。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主要是抓住同义词之间的差异来辨析。  相似文献   

17.
“X跟Y一样W”语式的语义预设相当复杂,但呈现出严格的规律。该语式在表示比拟的意义时,存在“YW”的预设义;在表示比较的意义时,其语义预设与“W”的性质有关:当“W”不是“大、小”类词时,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是“大、小”类词的消极成分时,同样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为“大、小”类词的积极成分时,不一定具有“YW”的预设义。也就是说,并不预设事物具有积极成分的概念意义所表达的性质,而是表示整个概念范围。  相似文献   

18.
外来词属于词汇学的范畴。外来词通过潜词显化、显意符号化、显词重叠化三种途径产生,其中的显词重叠化造成了外来词与汉语词的同义关系,而外来词独特的修辞效果也使人们在同义手段选择活动中更青睐于外来词。  相似文献   

19.
从意义相同相近上看同义词有杂糅说,近义说,区分说三种,我们认为,同义词是某种词汇系统中词汇意义相同的一组词,近义词是某种记词汇系统中词汇意义相近的一组词组。词汇意义和概念对应性的相同是确定同义词的根本依据,也是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标准,将同义词与近义词进行严格的界定并区开来研究,是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闽语的“卜”和“挃”都是“要”的意思,是口语中的常用词,也是未见于外方言的闽语特征词。但是在各地闽语中,“卜”和“挃”不论是用字还是读音、意义或用法都有许多差异。通过对闽语的“卜”和“挃”的分析,研究认为,方言词汇的研究应着力于常用词,尤其是口语常用词。但是,常用词的比较研究,不能只取某一个词义作孤立比较,而必须从整个义位的系列并联系义素的组合,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才能认识单个常用词的完整含义和功能。而且,常用方言词的比较。应对内比较同区方言之间的异同,对外比较方言与古今通语的异同,如此才能准确提取归纳方言的特征词及其历史层次中的语言事实与演变规律。最后,对方言常用特征词的词源考证很重要,但必须经过音韵论证、字义分析和古籍用例引证等环节,这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