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句子类型的转变及句法结构的词汇化共同作用而最终导致"所以"从词组向因果连词的过渡;同时在<春秋左传>中并非所有的"是以"都是介宾结构"以是"的倒文,连词"是以"在<春秋左传>中已以固定词组表示一种新的意义,逐渐与位置的前置没有词序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了<西游记>主题之一的"心性修持"观与明代中期心学家王畿的"性命合一"论,指出二者存在四个方面的相同之处,即都主张"悟空"或"悟无"是修炼的根本途径;都主张心性修持必须戒禁情欲,要做心上工夫;都认为"心生则魔生",主张涵养心性;及都主张以养德致长生.并由此提出了吴承恩不可能是<西游记>唯一作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文学历史的叙述离不开文学史观的导引,而现代中国文学史现却伴随着时代社会的沧桑演进而屡屡嬗变,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之中.文章借助于程凯华等人主编的<中国斯文学史>的解读,认为该史著提出的"中国新文学史"观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其书写观念的背后隐含着一种新的文学史观的拓展和创建.  相似文献   

4.
人的社会性决定人与客观世界的交流形式,而"问"作为揭示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在人的成长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问"也是人们探讨学问的主要手段,"问"既可以观被问者之学,也可以观问者之学。而从师生关系角度看,依据学生的"问",不仅能看出学生的材性和禀赋,也能看出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心理倾向。通过"问"可以发现学生的个体特殊性,这是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基础。"问"与"学"具有一致性,以"问"可以观"学"。在大学教学中,"问"作为师生之间探讨学问的一种途径,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信息时代下,依据以"问"观"学"的理念,可以建构出多样的师生关系和丰富的教学方式,达到以问育人和培养现代文明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评论>创刊之初,发表大量批评文章,体现了"独立的,不主附和"的批评精神.第十五期被扣后,风格为之一变,确立了"不尚攻讦"的批评态度,整个刊物呈现多文体并峙与众多作家个性化写作并行的局面.陈西滢与鲁迅论战失败后,"现代评论"派主要成员纷纷离散或分化,<现代评论>表现出经院化写作与格式化组合的倾向."现代评论"派经历了攻讦期、论战期、分化期三个发展阶段,其政治立场、思想态度及其各构成成分本身就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离合分化的过程,它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具有浓厚新文学色彩的复杂的、多层次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流派.  相似文献   

6.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一句关键句,很多学者认为刘勰这个结论是当时十分普遍的观点,其实刘勰对这个结论的逻辑推导过程,是任何一个同时代的理论家都没有采用过的,这种推导过程正是刘勰的创新点所在,体现了他独特的生态文艺观,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先进的.  相似文献   

7.
<孟子·梁惠王上>"君子远庖厨"中"远"的用法,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远"应是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不是"使……远"的意思,而是该句的主语"君子"本身主动地"远离"的意思.在<孟子>中"远"有三种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南京魏源故居"小卷阿"命名的原因主要是<诗·大雅>篇名释义;"小卷阿"以诗意命名,以佛理取名,以幽静取名.  相似文献   

9.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10.
<窦娥冤>以"冤"为聚焦点."冤"是贯串故事始终的情节主线.据此可以对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窦娥的贞节观念、第四折及窦天章形象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