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加强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简要阐述其重要的道德教育思想观点,结合当今新形势,提出多维度加强辅导员工作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遭遇到各种道德冲突,仅仅学习师德规范对辅导员解决道德问题帮助不大。瑞士学者奥泽提出了程序性师德观,把对教师道德关注的重点从制定师德规范转向解决师德冲突的程序制定。这对辅导员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辅导员师德建设应关注辅导员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辅导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的成就动机及其激励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无疑需要德育的有力实施。高校的辅导员在这项工作中担负重要使命。他们的工作不仅有助于培养跨世纪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评价能力以及识别真善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而且对于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学校、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探讨高校辅导员的成就动机及其科学的激励措施 ,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十分必要。一、高校辅导员成就动机的动力功能管理心理学表明 ,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引起的。美国哈…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加强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对于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拓宽管理干部队伍的来源渠道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民族院校一贯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但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民族院校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民族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联系实际、全员培训、改革创新的工作策略,建立健全辅导员培养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发展,在90后大学生即将成为高校德育客体主体的今天,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愈加深远。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道德现状,深入分析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与时俱进地探求其实现途径,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扎实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的实践智慧:内涵、品性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实践智慧是辅导员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对教育整体的理性直觉认识与彰显出来的道德品性;具有实践性、生成性、缄默性、个体性以及道德性等品性;其发展策略有专业培训、辅导员工作坊、实践反思以及实践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关于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表明,有效推进辅导员职业化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理论对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辅导员自身健康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各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和加强辅导员心理学理论的培养,认识到加强辅导员心理学理论培养不论对于高校的发展、学生的培养、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还是辅导员自身建设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情感是辅导员在教育活动中运用一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道德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是构成辅导员价值观的基础,也是辅导员职业成长与成熟的重要标志。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尊重感、公正感、责任感和幸福感等。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情感需要通过辅导员不断学习道德知识、反思道德自我及投身道德实践等途径来养成。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专业素质一般包括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少先队集体建设可以使辅导员的专业成长获得更快、更高的发展。完善着辅导员的专业道德修养少先队集体建设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道德修养要求:建设优秀队集体,需要辅导员具有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对高校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要通过强化机制、加强学习、实践创新、总结提高等途径,以提升辅导员的政治、道德、文化、心理、业务等方面素质.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专业发展应以辅导员专业道德提升为目的与前提。辅导员专业道德是辅导员职业属性中特有的一种道德品质、伦理责任和专业精神。它以专业属性为基础,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内在与外在相协调,展现辅导员专业道德的独特性、策略性、主体性、生长性与目的性。辅导员专业道德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辅导员个体、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个体自主意识是辅导员专业道德形成与提升的核心和关键,作为场域与管理机构的学校是辅导员专业道德成长的条件,而社会的各种有利政策则是辅导员专业道德提升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确立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只有满足辅导员职责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教育对象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以及结构化要求,才能确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包括义务感、良心感、荣誉感和幸福感,这四种道德情感分别具有激发功能、选择功能、评价功能和教育功能,它们在辅导员工作中以及个体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来培育正性道德情感:即学习知识——丰富现实中的“我”,分析自我——反思道德下的“我”,知行统一——创设道德情境中的“我”,天人合一——追寻道德理想中的“我”。  相似文献   

15.
赵文博 《文教资料》2014,(32):79-80
专业化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目标。辅导员专业化是辅导员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无论对于高校学生成长成才,提升高校育人成效或是辅导员自身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都尤为重要。辅导员专业化过程中,要从专业化行业协会建立、管理机构完善、道德标准制定、培训机构健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职称职务评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6.
培养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因此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需要出发,提出要努力提升辅导员素养,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构建科学化的辅导员培养体系,为辅导员的未来发展提供多渠道的路径,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与育人职能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人性化与道德性,而单纯以效率和工具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科层评价模式不利于辅导员工作评价的全面性与发展性。从道德领导管理理论愿景模式与价值引领的核心观点出发,以培养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能力为目标,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相结合与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并重的评价思路,以评价目标体系构建为手段,建立发展式辅导员工作评价,走一条以评价促进发展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工作胜任力不仅关乎辅导员自身专业成长的发展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变革的实践成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赋予了辅导员队伍建设新理念和新思维的能力,道德领导力理念的提出为辅导员工作胜任力的提升开辟了新的途径。基于此,从辅导员的道德领导力特征出发,从更新理念、打造追随者、共建规范三个方面,提出了辅导员的道德领导方式,为辅导员提升工作胜任力赋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从设立到现在已历经半个多世纪,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转型和发展,不同的时代赋予了辅导员不同的职责.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和审视,对于我们总结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和说明。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准则。该规定同时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五项要求和八项主要工作职责,对辅导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