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学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底蕴。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思想教化的载体。通过阅读和理解国学经典,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思想熏陶,培养积极向上、有道德情操的人格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国学经典作为重要的教材内容,对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读国学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在倡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解读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国学经典,教会学生诵读经典的同时启发学生领悟经典背后的思想和哲理,以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精髓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国学教学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国学教学。  相似文献   

4.
国学经典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小学生良好道德规范,培养小学生较好语文语感,培育小学生优秀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与有效路径。当前,提升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实效,必须坚持寓教于乐、寓教于练、寓教于行的教学路径,具体举措就是:在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中创设情境化的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中落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中强调国学经典活学活用,最终真正提高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多数古老文明已经随着时代的洪流而消失,而中华文明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依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先人智慧及文化底蕴,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有直接作用。如何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应成为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语文教学引入国学经典诵读要坚持的几点原则入手,提出一些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27):33-34
国学经典中包含了我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与思想内涵,所以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它们,从而使中华文明骨血继续代代流淌下去。语文是传授国学经典的主要科目,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当要大力引入国学经典教育,一方面利用国学经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国学经典教育来使之得到传承,再者也可以让学生从国学经典当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从而既实现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又实现中职学校发展目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价值、现存问题及有效策略进行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列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基于此,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针对国学经典的融入策略展开论述,力求以语文教学的常规教学流程为契机,渗透国学经典,实现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8.
国学经典包含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诵读这些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而语文是诵读国学经典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保证国学经典的有效传承。为了提高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实践效果,笔者在下文分析了其实践的意义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11):65-66
诵读国学经典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帮助小学生加强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同时增长语文知识的储备,拓展语文知识的视野,进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原则,并结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现状,针对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是文化智慧的集成,经典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传承。国学经典不仅能够使学生吸取文化营养、丰富情感,促进其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发展,而且能够使学生建构智慧、启迪理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提倡经典诵读,使经典诵读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堪萨斯中南部教育服务中心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等三方面构建了一种以中国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既尊重汉字的教学规律,又注重发掘汉字的文化底蕴;既重视人伦日用的反复练习,又强化传统经典的朗读背诵;既重视经典的学习,又重视经典的力行教育。这一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在加强学生的背诵,强化汉字教学,以及在教材编写中加大中国文化的融入力度等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唱法是从事专业音乐和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继承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去借鉴和吸收西洋唱法的精髓,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唱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渗透国学经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从创设国学教育氛围、加强国学教育引导、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创编活动四方面,对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处于传统与现代共同罗织的历史境遇中,外来文化的涌入、网络不良文化的侵扰等,时刻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首要职责,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以文化人的重任。基于当前高校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从教育理念、内容、形式、载体、制度保障等方面革故鼎新,进而重构中华经典诵读实施路径,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药高层次专门人才,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使命。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开展高水平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从管理体制、信息系统化、开放共享平台、激励制度和效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管理体系建设的各项实践工作,以期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仪器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中医药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汉语地位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汉字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本身又有着独特特点,对外汉字教学成了重点难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对外汉字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进而分析了汉字的特点,最后根据学习者知识背景的不同将他们分为"汉字圈"和"非汉字圈"学生,分别分析了在汉字学习中的难点,并提出了教学方法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对对外汉字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许雍容 《天津教育》2021,(3):161-162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相比大有不同,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更大的比重,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也对学生也提高了要求。语文教学与名著阅读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和赏析,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文采和信息,了解名著的内涵和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能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国正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生活观是其思想的核心,是他在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和对现代语文教育诸多弊端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明确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语文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并且反映了当今教育回归生活的时代要求。在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走进语文新课程的今天,探究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仍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永乔 《成才之路》2020,(4):128-12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将国学经典渗透到语文学习中,这样能让学生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教师通过编撰校本教材、展开实践活动、进行家校合作等方式可以将国学经典“挤”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付峰 《海外英语》2014,(18):119-120,155
The translating of Chinese class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refore, after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two major significances of the translating of Chinese classics. Despite some problems that exist, however, with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he translating of Chinese classics will absolutely have a bright future ahead in the field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