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这也是地理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挖掘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借助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区域地理的野外实践教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如何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地方建设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观,是区域地理教学与实践的重要任务.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是高校高年级学生进行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的调查研究实践课程.在区域研究的一般范式指导下,应根据具体区域设计相应的研究专题,在实习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根据强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地理实践力的根本理念,在河南高校地理科学相关专业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分析研究了学生对地理实践力内涵的理解、教师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视程度、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的收获、观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学生期待的实习模式和如何开展教学效果评估等.依据目前高校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地理实践力的"探究型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点、线和面结合的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野外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有效地锻炼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地理理论教学的深化与延伸。文章首先阐述了地理实践教学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从实践教学与课程结合的程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习区域的空间分布形式及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对主要模式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地协调观是素质教育环境下衍生出来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学生需要具备的素养之一,将其有效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理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促进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得以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直接影响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养成。在理论研究和经验借鉴基础上,开发了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量表。运用此量表对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该校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水平整体较高,但各指标有所差异,知识教学与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相比水平略低。其原因主要是:研究对象整体专业素养较高;研究对象教学理念较先进;研究对象团队协作能力强;研究对象人地协调观知识准备不足;课时不够等因素影响了研究对象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倾向。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对策:制订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水平提升目标;加强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内涵、表现和测量指标研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优化教学方式;设计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自我提问清单。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区域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阐述了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分析了区域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探讨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实行“二三三”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等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日趋密切,这为培养学生实践力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在明确测绘活动在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价值基础上,依托RTK和ArcGIS等手段,以喀斯特地貌测绘为例,围绕活动流程、目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设计测绘实践活动方案,旨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地理野外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关键,能够有效提升地理实践力.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中"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调查"为例,以浙江四明山南区作为野外教学地点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四明山南区土壤的颜色、质地及土壤剖面调查与观测等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不同难度的探究活动,契合了分层提高学生地...  相似文献   

10.
康丽珍 《学苑教育》2023,(22):79-81
生态文明战略的深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逐渐强化,为初中地理教学优化创设了时代背景。基于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把学科学习与生活应用相结合,发展学生现实地理探究学习能力;把培育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发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户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师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师专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的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情况 ,以及学生野外实习成绩考评和野外教学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高师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其中作为高等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师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更显其特色。文章据此阐述了复合型地理人才的内涵和高师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在培养复合型地理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现阶段针对复合型地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的不足。为了适应面向新世纪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我们对传统的野外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方法、内容、时间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新思考,以适应21世纪复合型地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并服务于地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地协调观是中学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地理高素质学科人才的关键。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地理学习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促进地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等优势。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可以通过情境导入、问题启发、资料挖掘、实践探索等教学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从邯郸本地实际出发,设计出乡土地理野外教学实习线路,通过对中小地理教师乡土地理野外教学实习的培训和强化,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在中学素质教育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地理实践、地理实践力和地理实践活动的内涵;以人大附中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程为例,从构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制订评价策略四个维度探索中学地理野外实践课程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并结合长白山野外综合考察方案,为高中生野外实践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汪维 《甘肃教育》2023,(21):67-70
人地协调观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地理素养,对初中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意义重大。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教师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开发、评价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增强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健全评价方式,这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核心素养教学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结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特征,对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活场景元素引入、任务驱动模式使用、课堂互动交流加强、课外实践作业设计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以此实现学生人地协调观、学科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力、地理实践能力等发良好培养,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保障。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是亟待探讨和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嘉应学院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践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在分析地理野外实习课程思政面临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围绕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思考和探索,主要做法有建立教工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与学院教职工大会、教研室会议融合新机制,深挖野外实习中的思政元素、组建思政单元、绘制"思政地图"、构筑"思政基因组"、植入野外实习各环节,构建二元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具体的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综合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利用情境创设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不仅依靠课本,还通过实地考察、互联网学习与地图研究,发展了核心素养。在此笔者将这些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希望对广大地理教育同仁有些许帮助,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可从如下方面着手:立足区域,打开空间视角;多元对比,认识时间维度;分析案例,树立变化意识;组织实践,体验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