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鱼单)的绘画艺术追求作了探讨,指出其能自立门户,开拓新的审美领域,笔墨生动,妙在用水的特色和张挂润格,普及艺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正>金牛微笑而退,虎王昂首而来。在十二生肖中,老虎的地位仅次于龙。因为传说中的龙能呼风唤雨,天上与水里皆归它管辖。老虎虽没有龙的这些优势,但在地上也是名副其实的一霸。虎头虎脑、虎虎生威、猛虎下山、饿虎扑食等词语,都足以得见人们为何“谈虎色变”。然而,在艺术作品中的老虎并非那么令人生畏。尤其是孩童的鞋帽以及一些服饰打扮,不仅采用很多虎的形象,而且很受人们的欢迎。清代画家马负图创作的《虎图》,就是一件别具寓意的佳作,从中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高妙与丰富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4.
正清代乾隆时期,兴起以李鱓、郑燮、李方膺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又称扬州画派。他们多为官场失意的文人或隐士,备感世态炎凉,强调个性发挥,画法多得益于石涛、八大、陈淳、徐渭,纵笔恣肆,诗书画印交融,将文人写意花鸟画引入雅俗共赏之境。李鱓(1686-1756),扬州府兴化县(今兴化市)人,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李鱓是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的第6代裔孙,清康熙五十年中举,并于康熙  相似文献   

5.
正在传统文化中,鱼具有多重美好的寓意。早在上古时期,鱼就是一种祥瑞的象征。鱼图腾作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成为龙图腾的前身;周代即有"鸟鱼之瑞"之说;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论断中,蕴含着一种对自由的追求;《诗经》中有《鱼藻》  相似文献   

6.
唐元和年间,大诗人白居易忧国忧民,越职奉事,引起腐败官僚不满,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免不了有“笼鸟槛猿”的痛苦,难以精神愉悦。因此,一旦在江上遇见憔悴凄苦的琵琶女,立时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灵触动,于是长篇歌行进发而出,并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叙事诗《琵琶行》的由来。  相似文献   

7.
“精含于内,神见于外。”清人杨廷芝的《诗品浅解》在这一品题下只写了这样八个字,确是言简意赅,从内到外道出了它的实质。精,事物之所以感人的生命力;神,则是事物所以服人的风采。前者是事物所以成活的内部依据,后者则是它  相似文献   

8.
十、自然题解自然,或即天然。李太白遗世名句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是自然美的本质属性。刘熙载云:“学太自者常日,‘天然去雕饰’,足矣!余曰,此得手处,非下手处也。必取太白句意以为祈导(向导或门径),盍去‘猎微穷至精乎!”(《艺概·诗概、》)是的,没有后  相似文献   

9.
二二飘逸题解飘逸之美,其人与其诗得以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的,恐怕首先应推李太白。而对李白其人及其诗作理解得最为深切而又最能做出公正评价的人,大概首先应推诗人杜甫了(二人友情至笃乃至情同手足,但却也很有一点“原则性”和批评精神)。他对李白的评价是这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  相似文献   

10.
七、洗炼题解洗炼,也算得一品美学风格么?诚然,历来的论家都是把炼篇、炼意、炼神、炼气、炼字、炼句……作为诗法(主要是写作方法)来论述的。然而,作为洗炼的客观成果看,却必须肯定它已经成为一种风格新异的艺术美。新近译介的莫斯科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可谓脍炙人口,意境深远,千年传诵,因此也出现了多种英译本以传译其艺术魅力.并且有很多学者也从各种不同的视角赏析比较各译本的优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查阅了多种译本,并搜集了40余篇对这些译本赏析的论文,在此基础上,试图总结比较各译本及对其赏析的多种不同的视角,以得出一些共性的认识,并试图从作画的角度对译本作一评析,提出新的鉴赏视角,以与各位共享交流.  相似文献   

12.
"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嚯秋菊,花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烁若芙蕖出渌波……"这是传诵不已的千古绝唱,这是流芳万世的人神之恋,优美的文辞掩饰不住内心的伤痛,动人的旋律宣扬着悲婉凄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也是一个风景秀丽、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物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在这个宝岛上居住着一千七百多万人,其中高山族约有四十万人左右。高山族是我国台湾最早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平原以及兰屿等地。高山族因居地和语言的不同,内部有不同的称呼,如“泰雅”(又作“泰耶尔”、“太野罗”等)、“阿美” (又作“阿眉斯”、“阿眉”等)、“排湾”(又作“百宛”、“派宛”等)、“赛夏”(又作“萨斯特”)、“布农”(又作“布嫩”)等。高山族这个名称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祖国大陆人民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沿用高山族名称。清代的文献记载,常把高山族分为“生番”和“熟番”。“熟番”多居住平原地带,又叫“平浦番”;“生番”多住山中,又叫“高山番”。他们都以“社”为单位,社有大社、小社之分。大社实际上就是部  相似文献   

14.
《老年教育》2020,(3):34-35
<正>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明初山水画承沿元代余习,且当时"元四家"中的王蒙、倪瓒还尚在,流风余韵广被天下。所以,明初画家徐幼文、马琬,王绂、赵原等人的作品,皆具元代风气。元代统治者不太过问绘事,一任其自由发展,画家多能直抒胸臆、表现  相似文献   

15.
现代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自幼受家庭信奉的佛教思想影响,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他的散文常常于平实、质朴、精细之外,又带有一些点染着宗教意味的宁静、冷寂、深沉、洞彻。《梧桐树》通过写梧桐从新桐初乳到绿叶成阴,直到黄叶  相似文献   

16.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早年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赞扬了藤野先生“为中国”、“为学术”,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写了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切的怀念,并追述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感情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1904年,作者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那时虽然中日甲午战争已过去了多年,但日本人还骂中国人是“猪头三”,动不动就对中国人加以白眼,另眼…  相似文献   

17.
吴见思<史记论文>是<史记>文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首先考证了昊见思生卒年、<史记论文>的刊刻流布,接着研究了<史记论文>的评例、内容,最后论述了<史记论文>的价值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正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鬻画为生,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书画家。郑燮此幅《五言诗轴》为纸本,卷曰:"酒罄君莫沽,壶倾我  相似文献   

19.
正沈铨(1682-约1762后),字衡之,号南苹,浙江德清人,清代中叶颇负盛名的画家。其工写花卉翎毛,设色妍丽,画人物得不传之秘。沈铨年少时因家境贫困,随父学扎纸花、纸冥屋等手工艺,后在平湖拜花鸟画家胡湄为师,为其入室弟子。至20岁左右,他便专事绘艺,并以此为生。清初至乾隆年间,花鸟画风格多样,有以八大山人和石涛为代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边城》有一个很大的特色 ,那就是他能够用不经意的几笔绘出几抹清幽的山水 ,然后在这中间悠然地讲着祖祖辈辈繁衍生息、亘古不变的故事。例如《边城》第 13章的开头 :……天已快夜 ,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 ,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 ,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 ,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 ,有草木气味 ,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 ,听着渡口飘来下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 ,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 ,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