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区文化贫困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山区贫困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本文运用社会学原理,采用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的方法,指出了山区文化贫困的基本表现,分析了造成文化贫困的主要原因,论述了治理文化贫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村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物质生活层面,而文中则从精神文化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的成因、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与对策,指出要想根治贫困,必须重视文化扶贫,让她们利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知识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不单纯强调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以及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张,而是以人文关怀和人文进步为价值取向的人文回归城镇化。将新型城镇化纳入人文范畴,尤其是把改善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赋予农村女性平等的受教育和培训权利,提升农村女性参与决策及社会管理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他们的人格独立和地位独立,是推动农村女性摆脱文化贫困,加速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女性文化贫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贫困是所有其它贫困的根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消除农村文化贫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消除农村女性文化贫困成为关键环节.文章在概述农村女性文化贫困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成因.进而提出了消除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6.
匡利民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1,22(2):49-51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仍有一些农村还处在贫困和半贫困状态,分析研究这些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及找到脱贫致富的关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仍一些农村还处在贫困和半贫困状态,分析研究这些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及找到脱贫致富的关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甘肃省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经济相对落后,贫困农村养老存在着诸多问题:老人面临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上的危机,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贫困农村养老发展严重滞后。要解决这些问题,除大力发展甘肃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之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符合甘肃省情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正在进行校本教师发展实践探索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中学进行个案研究,力图在客观描述贫困农村学校的“校本教师发展”问题与困境和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探讨贫困农村学校教师以校为本进行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其他贫困农村学校教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吉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对发展吉林省农村体育文化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加大场馆与体育器材建设与维护力度;充分落实国家政策,健全体育组织机构;转变农民健身观念,促进农民健身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梁红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3):7-10
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生活形态的重构势在必行。在选择性认同广大农村现有文化生活形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话语建构,引导和重构适时的农村文化生活形态,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和农业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1):9-15
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 ,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在深入调研河北省文化建设成就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河北省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战略目标 ,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措施保障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1):36-41
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贫困与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非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统一整体或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消除贫困就难以持续发展,不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因此,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丁成际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安徽乡村文化生活在省民生工程的支持之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基层文化馆站等纷纷展开,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建设项目在逐步进展之中,文化基础设施局部得到明显地改善,但文化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广泛存在,农村文化事业队伍与管理体制不健全,乡村常住人员日益减少,传统乡村文化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局;从文化建设立场上来说,要在以尊重乡村为主体的基础上并以借鉴与汲取其他优秀文化成果来进行,新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是农民,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体性来进行乡村文化生活的建设;从国家管理者来说,管理者要做到整合、协调乡村文化生活资源,充分发挥乡民创造与享受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经营文化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院校文化力是职业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文化发展和文化积累所形成的现实力量。目前存在着科研文化力重理论轻实践,符号文化力重共性轻个性,语言文化力重普教轻职教,价值文化力重技术轻人文,制度文化力重人伦轻人性,产品文化力重成器轻成人的问题。职业院校文化力经营应当设计个性独特的符号,提炼特色鲜明的语言,确定引领方向的价值观,制定和谐发展的规范,创造文明的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图在对人类文化发展历程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演成性内因和外因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陈文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351-352
知青家长与知青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他们的态度势必影响到上山下乡运动的广泛性与持久性,本文基于知青家长的视角,考量运动中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心态,揭示上山下乡运动走向低潮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1):57-60
社会发展与化进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互动过程,社会发展推动和内涵着化的进步,化进步促进和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离不开化自觉。二十世纪社会发展的现实,也显示了化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而社会发展的演变就是对这一现实的理论表达。它说明:真正的发展是与化的进步相一致的,只有建立在化自觉基础上的社会发展才具有发展的真实内涵。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提高化自觉,促进社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9.
张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186
随着经济发展旅游活动日益流行,而旅游开发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诸多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现代旅游活动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同时也对其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在介绍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辨证关系基础上,提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向南阳市12个县(区)的农村中学(85所)发放问卷调查表(回收率90%),获得大量有关南阳市农村中学体育的有效数据,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与河南省及全国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南阳市农村中学体育工作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