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历史观王家云邓小平在构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中,视历史为“财富”和“动力”,强调研究历史的意义,并主张全面地、发展地研究历史,正确处理人民群众和领袖关系,形成鲜明丰富的历史观,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实践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基础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西方的法国和半东方的俄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又经历了 70多年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风风雨雨尤其是“三落三起”的痛苦磨砺 ,使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深刻、更坚定不移 ,...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的历史观中体现了深刻的历史主义原则和方法,它大体可分为历史过程观、历史发展观、历史价值观、历史评价观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仅是政治家、战略家,也是杰 出的理论家。他重视历史经验,尊重历史事实,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其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它包括:科学的领袖评价论;面向世界的社会开放思想;系统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相统一的群众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与总体看法,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按黑格尔的说法,就是“哲学的历史”或“历史哲学”。辞海中这样界定了历史观: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的根本见解,与“自然观”相区别,又相联系,是世界观的两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历史观,是在继承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内容。科学的历史观成为邓小平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成为他显示高超的领导才华的基础。本文探讨了邓小平历史观的主要特点,包括邓小平高度重视历史经验的理性认识及其实践因素;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唯物主义和辩证的观点,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邓小平从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活动两个方面,着重又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研究发展历史、开辟未来问题,使马克思的研究历史的方法更加具体化、民族化;以及邓小平对创造性发展历史的理论创见和实际贡献。邓小平的这些有关历史的真知灼见,不但启发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历史、指导我们创造性地发展历史,而且也是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历史观的有力否定。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的历史观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新的厉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同志的厉史观。 一、尊重历史和历史的选择; 二、正确把握时代脉膊与历史发展方向; 三、重视和发挥历史主体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历史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具有务实性、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人民性、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其中。务实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基础;科学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实质;民族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本色;开放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风格;人民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立场;创新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灵魂。一句话,邓小平历史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人民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的历史观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同志的历史观。一、尊重历史和历史的选择;二、正确把握时代脉膊与历史发展方向;三、重视和发挥历史主体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是对生产力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世界范围内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分工、交往和相互联系的历史进程的规律性探索和理论概抬,分析并指出了在工业革命后形成的“世界市场”的前提下,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只能在顺应世界交往的大潮中才能生存、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从而得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怕b结论。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分工终于从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扩展为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发展和深化,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展,促进了经济生活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从"多元文化历史观"和"时空兼顾的文化历史观"两方面来看"东洲鸿儒"、"国学大师"饶宗颐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和主张,饶宗颐治学強调"三重证据法"即田野考古、文献记录和甲骨文三方面的资料,一方面用中国训诂学的方法去溯本追源,把语言文字学运用到文化史的研究中去,一方面从目录学上得到通观全局的眼力。这种"通儒"境界,造就了饶宗颐"博古通今,中西贯通"时空兼顾的文化历史观。饶宗颐的学术成果为以后的学者留下了重要的启示与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哲学教科书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持这样的观点:全部社会历史现象可以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二者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15.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人才工作。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一系列人才新思想。他的这些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对我们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才观的提出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指导我党如何选拔、使用、培养人才。对我党的建设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青少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邓小平同志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有过多次论述,概括起来就是“又红又专”,培养“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青少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邓小平同志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有过多次论述,概括起来就是“又红又专”,培养“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9.
夏、商时期,天命神授成为自然力的最高主宰;春秋战国时的社会大变革,冲击了西周以来的礼制,个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得以显示。孔子生活在这个时代,一方面,他看到了人在历史舞台上的活动和作用,并强调人治,英雄史观正是人治的思想基础,倡导“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方面,他又追念已经逝去的“天下有道”的西周社会,把所处的时代看作是一种退步。他编订的《春秋》正体现了他的这种历史观。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文绝唱,无韵之《离骚》”,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司马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大一统的历史观,首创民族史传,阐发民族统一的观点,表达了民族的共同心理,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对推进国家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