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使语言交流出现障碍。只有实现汉语与外语学习的有机融合,才能消除交流障碍,促进国际间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笔者根据外语专业学生汉语与外语水平的现状,阐述了汉语与外语学习融合的重要性、互补性、可能性,提出了实现汉语与外语学习相融合的方法及途径,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雄伟 《考试周刊》2009,(41):29-30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是中国和西方世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可以反映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汇和融合。本文通过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及其对汉语的影响进行梳理,以达到认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处理方式的目的。并指出现今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隐藏的矛盾,从而更好地吸收其他文化,更好地利用其他文化的精髓来充实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罗朝英 《文教资料》2009,(14):29-32
在汉语长期影响下.壮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汉语借词是壮族人民和汉族人民语言接触、交流和融合的产物.经过长期的使用成为壮语总词汇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三乡壮语汉语借词的语义进行考察分析.将汉语借词的词义与汉语对应词的词义进行对比.从对比的结果归纳出汉语借词与汉语对应词的语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融合导致了语言的融合,哈萨克语在自己的民族语言中吸纳了突厥、回鹘、蒙古等民族的语言因素。借词现象是哈萨克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与俄语、汉语、维吾尔语等语言交流过程中。哈萨克语借词现象已经拓展到方方面面。研究哈萨克语的借词现象,对了解民族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述隋唐五代的文化交流与反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根据史料,在我国,这种交流、吸收与融合,早在公元前二十一至十六世纪的夏代便已出现,隋唐五代则是此后发展的一个高潮。交流、吸收与融合,丰富、发展了各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对一些邻国的文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汉族与外民族的语言文化接触也更加密切,许多外来词频繁地出现在日常交谈中,逐渐被人接受,并被广泛使用。中西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诸多领域中相互影响,表达中国独特事物的汉语词汇大量涌入英语中,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等方面,都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们在中西方交流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英语、汉语对对方吸收借鉴的方法、领域,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对我们了解域外文化,促进中西方交流都具有十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导致产生文化融合的趋势,本文从文化融合角度对英语中的中文词汇进行探讨。文化的包容性带来语言的宽容性和吸收新表达方式的张力,语言在文化包容中得到发展。汉语外来词进入英语文化过程中受到文化差异,特殊社会环境,接受程度和翻译空缺等诸多因素影响。随着中英文化交融,更多汉语词汇会进入到英语文化中。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在语言语音、语汇、语法三要素中,语汇最活跃,是文化特质的最好体现.而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新词语的产生.汉语新词语构造体现出词语形式延长、词缀或类推词缀造词、缩略词构成渠道广阔,吸收外来词的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这是由特定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交际双方的情感和心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词语互借是各种语言共有的现象。语言的发展需要融合不同民族的语言,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汉语借词。英语借用汉语词语实质上借的是中国文化,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标话的形成     
标话、上坊话和下坊话三种语言应在1000多前就在怀集共存了。原始标话与汉语方言长期交流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各地的标话。这种语言吸收了很多汉语的成分,但少数民族语言的底子没有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