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五四"时期的苏雪林与冰心齐名,当时有"冰雪聪明"之说。早年的苏雪林与冰心在对自然的皈依、对母爱的宣扬以及散文创作和女性意识上,都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但相近却非相同,她们的思想和创作又呈现出个性化的风貌,表现出"五四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正>曾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的苏雪林被公认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女作家。冰心曾以当事人的身份回忆:"五四时代,我们的前辈有袁昌英和陈衡哲先生,与我们同时的有黄庐隐、苏雪林和冯沅君";阿英(钱杏(屯阝)在1930年即撰文指出"苏绿漪(苏雪林)和中国  相似文献   

3.
艾璘 《培训与研究》2006,23(5):24-26
本文以五四时期女作家冰心、凌叔华、陈衡哲、林徽因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参照冯沅君、苏雪林、石评梅、庐隐等同期女作家,在前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以发展和比较的眼光就五四时期女作家的现代闺阁气质在创作整体风貌和现代性情韵方面的特色作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4.
冰心是“五四”文坛上的“爱的歌者”,她以童心和母爱为主题,创作出了一批清新婉丽、情致独特的作品。然而,当今天时代的光环褪去后,再去审视冰心的作品,就会发现有一种“说教气”弥漫其中,这表现在叙事结构自觉选择两种预设模式,人物形象塑造过于简单化上。本文将从时代选择、基督教思想文化、作家的文学起点与思想局限三方面试分析之,并揭示出冰心作品在其当下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雪林是五四时期女性新文学作家的代表者之一。由于诸种原因,她在这一时期的新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如冰心等同时代女作家那样足够的重视与发掘。具体说来,可分为"女高师"时期、赴法留学时期和归国后短暂的"《语丝》时期"三个阶段。这些创作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五四"特点,对于重构苏雪林作为五四女作家的身份和她的新文学创作的整体性及全面了解苏雪林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渊源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一样不否定上帝的男性身份,但在女性经验下,她们更易于用母亲形象或女性形象表征她们对上帝的体验。苏雪林、冰心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她们一方面用上帝慈爱的"父亲形象"对抗中国家族宗主社会中威严不可侵犯的父权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凭借自己的女性经验彰显上帝的女性和母性形象,寻求觉醒的女性所信靠的力量。五四女作家笔下上帝形象的特征折射出文化交流与对话中中国知识女性的独特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苏雪林作为第一代"五四"女作家,对母亲形象的书写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注,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吃苦耐劳、隐忍坚韧的母亲形象。"五四"女作家们在书写母亲时,尽力挖掘被文化遮蔽的真实性,展示母亲在生活中真实的生存状态,这些多元的母亲群落的存在,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典型的"五四"女儿,苏雪林必然带着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烙印,本文以《棘心》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苏雪林眼中的母亲形象,解析其母对其一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中国第一次从理论高度系统介绍和创作儿童文学。本文拟对当时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叶圣陶、冰心和丰子恺的作品进行分析,探寻他们虽有创作上的不同叙述模式,但由于所处时代话语场相似,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又表现出相似的创作质素,如启蒙意识、童年情结,甚至相似的缺憾——求善而失真。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诗歌创作中,冰心以其婉丽清新的文笔,"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地提倡爱的哲学,自成"冰心体"的小诗创作风格。冰心在其小诗中打造了一系列的意象,而其小诗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其诗中意象不无关联。文章择其中一个意象"花",从"花"之于冰心的意义,冰心笔下"花"的特质,"花"与冰心的互契三方面,对其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由安徽大学与台湾成功大学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苏雪林教授学术研讨会”于 1999年 8月 20日至 8月 24日在安徽黄山召开,两岸6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近百位教授、专家出席了会议,发表论文50多篇,对加强两岸学术交流意义深远。苏雪林是“五四”新文学的杰出女作家之一,与冰心齐名。1925年从法国留学归国,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由法国应聘到台湾师大和成功大学任教,直到1973年退休,在大学执教达半个世纪。在此期间,她兼顾创作与研究,尤其在中国20-30年…  相似文献   

11.
苏雪林是继冰心之后,享誉国际的中国文坛耆宿,从二十年代的成名作小说《棘心》、散文集《绿天》问世,到后来的屈赋研究、学术考据,她的生平横跨两个世纪,创作生涯八十年,著作等身,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本文通过对苏雪林散文集《绿天》的分析与评价,探讨其早期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领略其散文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苏雪林出生地的地域文化环境的熏陶、家庭氛围及其童年的认知和阅读积淀、"五四"时期的"言志"风潮等三个方面分别探析了苏雪林与性灵文学传统的历史关联,以阐明苏雪林受到性灵文学思想影响的可能及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苏雪林、冰心、谢冰莹是名满文坛的三作家。苏雪林与冰心交往虽未频繁,但始终意气相投;自苏雪林入台后,与谢冰莹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为文坛留下一段佳话。人生艺术理想的相近,行文风格的趋同与接受心理的逆反,教义精魂的共同体认,使苏雪林与冰心、谢冰莹心灵相通,为真诚的友谊打开一扇门,也为新文学留下一段令人回味的佳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现代散文创新理论的考察和海峡两岸散文创作的分析,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海峡两岸现代散文的创作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样式,大陆现代散文创作较突出地体现了“载道”的文学精神,台湾现代散文则较多地表现出“言志”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正 《现代语文》2010,(4):89-90
<正>冰心是"五四"时期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在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变革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了为世人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后人将这种句式短小又内涵深远的诗称为"小诗",后来又引  相似文献   

16.
冰心和狄更斯作品中儿童形象创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冰心与狄更斯就儿童形象创作等方面的比较,探讨了两位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儿童的不同结局以及倾注在其中的关爱和同情,阐述了冰心与狄更斯对儿童题材创作的贡献和其各自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说作家群里,冰心堪称"首席作家",其问题小说极具典型性。本文从三方面探讨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与冰心创作的问题小说之间的互文性关系:从泰戈尔短篇小说母题中,冰心确立其创作问题小说的人道主义与"爱的哲学"的母题;从泰戈尔诗化小说的影响下,她形成了结构松散、情节淡化的散文诗式行文结构;从泰戈尔短篇小说的熏陶中,她奠定其冰心体语言、诗画美的艺术风格。本研究表明,冰心的问题小说无论在小说母题、行文结构还是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借鉴了泰戈尔的作品,并将其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从而形成了自己问题小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荣琰 《文教资料》2009,(18):84-85
冰心是"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首席作家",其问题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广泛地深入社会提出问题.本文从冰心的问题小说入手,认为冰心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去关照社会,呈现出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的精神色彩.但也由于其人道主义的立场,减弱了冰心问题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力度,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苏雪林是一位"以一颗单纯而真挚的‘童心’""编造美丽谎言"的儿童文学家.她以自然母题、母爱情愫、童年题材、儿童视角、童心状态、女性温婉书写的散文,讴歌母爱、礼赞自然、亲近动物、崇拜儿童.苏雪林的散文创作,不仅对于台湾地区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开拓意义,而且对成长中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雪林出生在中国旧式封建家庭,从小生活在徽州家庭文化氛围之中,徽州文化对苏雪林的早期文学创作,对她成为五四文坛有影响的作家,都有很大的作用。实现徽商在思想文化上顶尖辉煌的胡适和苏雪林的交往,是同为五四新文化中人表现出来的一种乡土文化情结,胡适的点拨不能不对苏雪林的文学评论产生深刻的影响。苏雪林家居雄奇秀丽的黄山脚下,得名山之毓秀灵气,苏雪林呤咏黄山之散文文采精妙,心思豪放,抒情强烈,如画如诗,不仅是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讴歌,也是对故土游子情怀的深情流露,当她以百岁高龄重返故土重上黄山之时,这种浓浓的乡情被抒发得淋漓尽致。苏雪林的黄山画同样表露了这种厚重的故乡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