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写给诗的诗     
芊泪 《中学生电脑》2008,(10):16-16
  相似文献   

2.
竟陵派是晚明继后七子和公安派之后的一个文学流派,在矫正七子与公安派末流弊端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诗归》是竟陵派钟惺与谭元春共同选评编辑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古诗归》和《唐诗归》两部分。《诗归》选诗独特的标准与钟谭诗歌评点的与众不同,使得《诗归》成为晚明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诗歌评选总集,对竟陵派诗歌理论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辉煌时期。此期,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作家和新的作品出现,尤其诗坛,更是璨若群星,交相辉映,照人眼目。徐玉诺的诗就是此期划过夜空的一颗流星,在“五四”诗坛上留下了一线细微却十分美丽的光弧,引起了人们的注目。虽然随着时光的流逝,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这条光弧在天幕上逐渐淡化’至今已鲜为人们所知,但作为一位曾有过一  相似文献   

4.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Robea Schumann,1810~1856),自幼便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方面的才华。起初,舒曼遵从父亲意愿,学习法律,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1830年,舒曼正式开始了音乐家生涯,但由于练习过度伤了手指,他成为钢琴家的理想彻底破灭了。这使舒曼的精神受到沉重  相似文献   

5.
<正>雨对于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我们形容大自然赐予万物的恩泽时,除了阳光就是雨露了。而在人类的精神生活里,它同样是一道不可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焚烧旧我”、“语言和形式的定位”、“自我的出现”三个方面,评述了韩作荣在诗作中的探索和成就.  相似文献   

7.
诗(诗)     
你如笛声悠扬悦耳你如少女柔情似水你是美的化身你是情的宣泻没有什么更让我心醉只有你令我如此痴迷诗(诗)!323900$浙江省青田县第二中学初二(11)班@毛梦娜  相似文献   

8.
诗里诗外     
《光芒涌入》和《一千只膜拜的蝴蝶),两本待集一厚一薄,却不约而同地沉甸甸的。前者是六位来自海内外的“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获奖者的诗歌合集;后者则收录了目前国内最优秀和最活跃的一部分诗人的作品.点评者更是从诗人的角度来审视诗歌,心有灵犀,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9.
诗里诗外     
<正>诗里小知识为什么说春天吹东风?因为我国处在北半球,春夏季节多是从东南沿海吹过来的暖风,所以叫东风。当然,因为天气复  相似文献   

10.
诗丐遗诗     
古时有诗丐遗诗一首,颇耐人寻味,特录下以供鉴赏:赋性原来是下流,又携竹杖过通州。饭篮飨尽迎残月,鼓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担尽古今愁。从今不受嗟来食,村犬毋须吠未休。首两句点明出身,道出行止;三、四句描绘乞丐生涯的凄凉况味;接着五、六句是在离开人世前发出的悲叹;最后结尾他抒发了一个人生旅途中弱者的感喟。以上短短五十六字生动地勾画出旧时乞丐生涯的苦涩,令人唏嘘不已。诗丐遗诗@马雪芬  相似文献   

11.
宋徽宗擅画,曾开设国家画院,以考画取士。一次,画院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于是出现了三种画法:一是画古寺屹立山下,背后众峰层迭;二是只画古寺飞檐一角从崇山密林中闪现;三是画一和尚于云雾缭绕的山下小溪旁汲水,不露寺院形迹。考官们一致认为:第一种画法门户洞开,一览无余;第二种画法以飞檐代古寺,略胜一筹;惟有第三种画法没有直接去表现“深山藏古寺”的命题,而是借助和尚汲水以暗示,因而就显得“深”、“藏”俱出,余韵无穷,自然是独占鳌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一年四季好景如画,如画美景又酿出了绝妙好诗。而诗又为四季美景平添无限韵味和情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决胜烟柳满皇都。这是韩愈写初春小雨的诗。春的气息渐渐浓起来了,春色中最撩人的莫过是带着雨雾的"烟柳"了。  相似文献   

13.
诗里诗外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相似文献   

14.
以诗译诗     
《海外英语》2011,(1):41-41
很多人都说,诗歌是最难翻译的,即使将意义翻译出来.也很难保留其原有的韵律和意境。然而。这可不是绝对的。我们的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许老的诗译,精雕细琢.三美齐备——意美、音美、形美。一起来欣赏吧!  相似文献   

15.
诗的形式美的本质是音乐美,而体现音乐美的关键是节奏,节奏使诗朗诵起来具有音乐般的流动感,节奏的两个重要方面,即时度和力度的安排是划分节奏,突出节奏的重要因素,只有从微观入手,把握好节奏的时度与力度,才能把一首诗朗诵好,才能真正实现诗和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古代诗词作家崇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言外之旨”“韵外之致”。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老师过于理性化,遇字必解,就会大大削弱诗词的神韵与诗意,学生的想象能力、领悟能力、审美能力便无从提高。能否以诗词来解读诗词,《声声慢》的教学便是一次尝试。笔者试图以品味富有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正评价诗的好坏,是不以外表是否美丽为标准的。诗歌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兴发感动的作用,要有兴发感动的生命才是好诗。——叶嘉莹英国学者理查兹曾做过一个测验,让学生区别好诗和坏。一般人对著名诗人往往盲目崇拜,一见莎士比亚的名字以为是好诗,一见李白、杜甫的名字就以为是好诗,但理兹在测验时,隐去了作者的姓名。结果不少人把好诗当作  相似文献   

18.
鉴赏古诗,分清诗的类别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不同类型的诗往往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其中,离别诗是一种重要类型,数量很多。离别诗又可分为送别诗(友人远行,作诗送之)和留别诗(自己远行,作诗赠友)。这两种诗中的情感有相同处,也有相异处,值得我们细细区分品味.  相似文献   

19.
1976年诗潮不仅具有拓荒的意义,而且直接影响到新时期的学创作。这一诗潮的主体是亲历了十年内乱的青年一代,其诗歌创伤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多于对个体的关怀,但也应该看到,他怀疑与失望也为后现代审美意识的生成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20.
中唐诗人孟郊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战屡败。初次不第时,他写了《落第》一诗: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花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落第的打击使他愁肠寸断,觉得自己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