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在校学生投入到互联网+的创业潮流中.面对这种需求,浙江大学IBE(Innovation-based Entrepreneurship,IBE)双创实践基地利用学校已有资源,从贯穿创新创业实践过程的核心流程入手,着重创新创意设计、创新产品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双创环境构建4个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有助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在充分利用学校学科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思想,对构建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开展研究,创建“肯赛”“吉速”“吉智”三大平台,并鼓励学生勇于开展创新科研实践。通过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创新创业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管理制度,实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方案,使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成为集教学实验、技术开发、实践检验于一体的多维度、多效益综合平台,应用该平台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开展针对性训练,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竞赛获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科竞赛作为高校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载体,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成熟期。然而,目前学科竞赛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偏离了素质培养的初衷。本研究以化工类专业为例,剖析学科竞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六个方面构建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学科竞赛实践平台,为高校探索双创人才培养途径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更高级素质教育的载体。文章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思路,论述了构建"四位一体"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构想,以期实现培养"知自我、强技能、懂管理、善经营、能创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对学科竞赛作用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实施第二课堂培训计划;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构建一个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6.
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学科竞赛作用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实施第二课堂培训计划;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构建了一个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7.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学科竞赛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了学科竞赛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构建学科赛事平台,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模式,为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三位一体"竞赛平台的构建,一方面需要打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着眼于竞赛的内容、形式与组织三个维度,并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知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手段;另一方面需要形成学生竞赛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打造北京市和校内精品竞赛,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与众创背景下,搭建创新创业软硬件环境,启迪学生创新思维,以课程建设为起点,以大作业、科研课题、毕业论文(设计)等学业任务为抓手,鼓励学生积极挖掘社会实际需求,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构建高校领导认可、教师积极推进、学生热衷参与的多元强耦合系统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0.
借鉴MIT、欧林及国内高校经验,提出新工程人才知识思维、个人品质、领导才能三维能力内涵,从"平台+模块+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应用+综合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多元化实践活动、实践基地建设、机制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二段式毕业实习、未来E星计划、综合竞赛实践模式,建立无线产业众创空间、校企协同实习基地、虚拟企业实验室、创新创业教学中心等平台,形成一套依托政府产业学科优势开展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块化、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素质型人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电子实践创新基地是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建立了完善的实践创新制度和体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创新机会。结合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和实验教学特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基地的建立。对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理念、管理制度、资源整合、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实践证明,该基地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供了可靠保障,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在此思路引导下,研究了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平台的搭建,具体内容包括构建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多元化教学融合运行机制以及"精准化供给"培养提升机制,以CDIO理念建设平台,以OBE理念优化升级平台,并建立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8,(4):88-94
双创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迎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巨大需求。双创项目与学生团队是双创教育的两个重要构成要素,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双创项目的类型、技术、范围、规模、复杂度、创新性等要符合学生团队特征,学生团队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方面的互补性、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相容性要符合双创项目特征,实现双创项目和学生团队的有机结合与匹配。文章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企业"5R"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校企双导师与学生团队融合机制,将企业真实环境引入项目训练过程,将企业技术师资融入团队建设过程,创建双创教育良好生态环境,大力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学科交叉、实践创新、协同育人"的理念,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搭建了3个层次的大实践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省级生物物理教学示范中心为常规实践平台,使实验教学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物理创新发明、电子创新设计、生物物理交叉创新和教学技能实训为4个校内学生实践创新平台,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舞台;与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构建了社会实践创新平台,促进了学科交叉渗透,完善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形成了"3134"人才培养模式(即3个交叉学科,1个以上项目驱动,3个层次实践创新能力训练,4年实践不断线),应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拔尖人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依托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组建培训机构;建立全开放的创新实验室;开设系列电子信息类工程实践选修课;组建学生科研团队,申报和实施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自主主办竞赛,初步建立了以电子设计竞赛为主体的多学科竞赛培训体系.为培养新型拔尖人才构建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平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托现有学生科研竞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好互动,打造学生良好的专业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表明这是我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科竞赛平台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学科竞赛作为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当前高等院校在学科竞赛工作方面存在领导不重视、管理体系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高等院校应从完善管理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组织宣传等四个方面入手加强改革,为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平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两创一就"工程建设与实践是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过程中的需求为指引,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基于"O2O"模式的创新创业就业学习、训练、测评、实习实践、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以出发营、训练营两项内容构建的虚拟仿真训练营为起点,以就业学习站、就业训练站、就业实践站、入职前站四项就业服务内容构建就业直通车,以创业学习营、创业训练营、创业实践营、创业孵化营四项创业服务内容构建创业云大道,为高校人才培养搭建一个创新创业就业全过程、全链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适应新工科建设的需要,开展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通过科学合理地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强化以学科竞赛为主的实践途径,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这些新举措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黄敏  胡娟  赵成志  杨柳 《时代教育》2012,(11):112+129
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是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的出色人才的重要途径与可靠保障。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积极搭建"立体化"创新实践平台,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地造就高素质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