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否阶段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培训需求分析和确立目标。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了解员工需要参加何种培训的过程,这里的需要包括企业的需要和员工本人的需要,一般以前者为主,但也要引发后者才能使培训有效。 1、培训需求分析的参与者。在企业中,培训需求分析的参与者有以下一些人: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员工本  相似文献   

2.
名企人力资源部对人才招聘有什么具体要求?他们在员工培训方面又有哪些具体举措?500强企业贝塔斯曼集团人力资源部、公共关系部吉涵斌说:“我通常比较不喜欢那些美化简历的人。”  相似文献   

3.
李震 《继续教育》2004,18(1):35-37
针对目前广大企业界读者朋友希望本刊对当前国内企业培训给予更多关注的要求与呼声,本刊记者在对企业培训现状进行初步摸底的基础上,随机电话调查十几家企业的培训主管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综合调查结果显示:近93%的企业最关注的培训问题是如何提升企业培训效果(绩效)!为此,本刊记者特就“有效施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主题向京城知名企业培训顾问机构“北京东方人培训中心”资深顾问———陈东先生进行专访,并连续分期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越来越多企业倡导"人性化,学习型"组织为企业口号的今天,企业培训成为很多企业的首要选择,也是落实这个口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怎样才能做好培训,培训哪些内容才能真正让培训为企业服务,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武卫军 《中国培训》2006,(10):16-17
一、企业班组长培训现状分析1、企业自主培训力不从心其一,缺乏健全的培训制度做保障。人力资源部对参训人员组织管理比较困难。领导嘴上说重视培训,但生产任务紧张、人员难以调度等等各种问题都可以成为冲击培训的理由。其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一般企业难以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去针对班组长的能力需求和岗位特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研发一套适合班组长的课程。很多企业的培训管理者不太了解培训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做培训前缺乏需求调研和分析,只是由少数人拍脑门确定培训课程。因此,难以在培训中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设置…  相似文献   

6.
员工培训要依靠创新提升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灾难最有用的武器是微笑!相信希望在远方招手!"我们都不愿意参加培训,培训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不是我们要培训,是领导强加给我们的"……企业培训效果调查显示,这些言论是令现下不少企业管理层所深感苦恼的问题。企业开展员工培训,  相似文献   

7.
李震 《继续教育》2003,17(6):7-9
培训绩效的提升途径,是"局部改良"还是"系统协作"? 记者(以下简称为"记"):在我进行企业采访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些企业培训负责人提到一个观点:选好培训讲师,培训效果差不了.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步曲:认识培训的重要性 对于培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用"四两拨千斤"来概括,企业乃至于社会各界有必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一要认识到培训回报的极大化。这样的比例,即使是垄断  相似文献   

9.
李震 《继续教育》2004,18(2):29-31
针对目前广大企业界读者朋友希望本刊对当前国内企业培训给予更多关注的要求与呼声,本刊记者在对企业培训现状进行初步摸底的基础上,随机电话调查十几家企业的培训主管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综合调查结果显示:近93%的企业最关注的培训问题是如何提升企业培训效果(绩效)!为此,本刊记者特就“有效施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主题向京城知名企业培训顾问机构“北京东方人培训中心”资深顾问——陈东先生进行专访,并连续分期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而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还可象征一个职工;相应的,木桶的最大容量就是企业、部门、班组和职工个人的最大整体实力与竞争力。职工培训实际上就是加长木桶的木板,特别是最短的那块。联系到我们企业的培训工作,木桶原理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一、培训对象方面1、根据木桶原理,培训工作的对象要全员化。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个职工则是组成木桶的一块木板。企业的最大竞争…  相似文献   

11.
李震 《继续教育》2004,18(9):20-22
针对目前广大企业界读者朋友希望本刊对当前国内企业培训给予更多关注的要求与呼声,本刊记者在对企业培训现状进行初步摸底的基础上,随机电话调查十几家企业的培训主管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综合调查结果显示:近93%的企业最关注的培训问题是如何提升企业培训效果(绩效)!为此,本刊记者特就“有效施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主题向京城知名企业培训顾问机构“北京东方人培训中心”资深顾问——陈东先生进行专访,并连续分期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对策之一:培训理念要确立。分析对工学矛盾的抱怨,我们大致可以感觉到,那些抱怨后面多少隐含着对培训的不认同或怀疑。一方面,对我们企业的领导者和培训管理者来说,加强企业培训意义的宣传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企业确立员工的培训理念,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来得必要和迫切。这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员工对培训意义的认识,一是要解决培训的实效性。是不争的事实,而对那些业务技术骨干的脱产培训来说,影响尤其明显。因此,每一个脱产培训项目的确定,都要审慎地对待之,这是培训机构和培训审批机构的重要职责。我们既要反对不分青红皂白…  相似文献   

13.
才雷 《中国培训》2010,(8):16-17
在进一步加强企业培训,加快企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中,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了以公司本部——专业(区域)公司——基层企业为组织架构的三级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公司三级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成立了职业培训处,用以加强公司的员工培训和二次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震 《继续教育》2004,18(5):19-21
“有效施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系列专访(七): 编前语:针对目前广大企业界读者朋友希望本刊对当前国内企业培训给予更多关注的要求与呼声,本刊记者在对企业培训现状进行初步摸底的基础上,随机电话调查十几家企业的培训主管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综合调查结果显示:近93%的企业最关注的培训问题是如何提升企业培训效果(绩效)!为此,本刊记者特就“有效施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主题向京城知名企业培训顾问机构“北京东方人培训中心”资深顾问——陈东先生进行专访,并连续分期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我与一个价值高达千亿的企业的传统渠道总监就"经销商联合生意计划"这个培训主题进行了沟通。他说,10年前企业就做过这个培训,当时培训的时候他也在现场,但是坚持做"经销商联合生意计划"的人寥寥可数;之前的培训在理论、案例上都很不错,但是讲到如何动手的时候,培训老师就会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这位总监说出了目前大多数培训的痛点—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和训练难道就是组织学员听老  相似文献   

16.
李震 《继续教育》2004,18(6):18-20
针对目前广大企业界读者朋友希望本刊对当前国内企业培训给予更多关注的要求与呼声,本刊记者在对企业培训现状进行初步摸底的基础上,随机电话调查十几家企业的培训主管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综合调查结果显示:近93%的企业最关注的培训问题是如何提升企业培训效果(绩效)!为此,本刊记者特就“有效施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主题向京城知名企业培训顾问机构“北京东方人培训中心”资深顾问——陈东先生进行专访,并连续分期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有效培训     
每一位培训管理者都很重视培训的最终效果,特别是在企业对培训投入日益增加的今天。我们如果说一次培训是否有效或许没有那么重要,那是因为大家都能够接受"一次培训不  相似文献   

18.
ENI 集团是意大利最大的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开发,石油化工、油田服务及其工程业务的一家综合性能源公司。ENI 集团认为,培训是其经营哲学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其全球经营战略的手段之一。一、ENI 集团培训中心的组织机构。ENI 集团培训中心是 ENI 集团总部负责培训的工作部门,与集团人力资源部有着密切的联系。培训中心的总经理同时也是人力资源部的总经理。现 ENI 集团培训中心拥有2个培训实体:ScuolaSuperiore Enrico Mattei(米兰综合科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企业管理培训如何走向市场?这是广大培训管理者一直在认真思考并积极实践的一个问题。最近,广东省经委钟展尧副主任对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看法和意见。现予摘发培训面向市场,要实现“三个转变”培训要面向市场,这是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要从我们的思想观念上...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地讲,我国的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是有相当经验的,而且也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笔者在日本考察职工培训过程中,日本企业的职工培训人员不止一次地讲他们的许多培训方法是学习我们的.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工人夜校"、"工人速成中学"以及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专门招收青年工人的"工厂技校",就十分切合我国实际,切切实实地提高了我国职工队伍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这些受过培训的工人,很多人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是企业的高级技工和技术能手.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行业部门举办的"厂长、经理学习班"和各种专题学习班、研讨班及国有企业普遍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学习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