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搏击技艺的基本要素有三:即搏击招法、基本素质和战术意识。一搏击招法招法就是方法,它是功力深浅的表现。搏击的招法练习和其它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一样,首先要符合规格(包括基本功和具体招法)。规格就是要符合力学原理和解剖特点,要横平、竖直,要弄清园圈、角度、直线、点的概念,严格要求“意、气、力”的配合,“善园能走化,抢角占上风,发须循直线,一点见真功”。心意气力皆为一体,这就是规矩。规格  相似文献   

2.
蔡坤 《武当》2004,(8):36-37
形意拳是注重实战的一种传统技法,其动作简捷明快,实用性强,富有现代搏击内涵。谨将其常用散打招法详述在兹,以供散打搏击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太极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别,也是八种手法。这八种劲法是太极拳技击术的精华和主要招法。《太极八字歌》曰:“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九不知,若能轻灵并便捷,粘连黏随俱无疑。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相似文献   

4.
内劲悟真     
孙玉奎 《武当》2023,(3):24-26
<正>学习生理科学,解释武学“内劲”,就是继承和发扬孙禄堂文武俱进的思想。一、肌肉为生命之元孙禄堂常说:“内劲拳之真道”。但是“内劲”从哪来?怎么生化出来的?“妙有”的招法怎么变化出来的?确实人眼都看不见。所以先辈大师们都说:“内劲从虚空中来,虚空出妙有”。从现在生理科学来分析,“内劲”的产生,来源于天地能量在脏腑、  相似文献   

5.
张全亮 《中华武术》2006,(10):36-39
太极八法即棚、捋、挤、按、采、捌、肘、靠八种劲别,也是八种手法。这八种劲法是太极拳技击术的精华和主要招法。《太极八字歌》曰:“棚、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九不知,若能轻灵并便捷,粘连黏随俱无疑。采、捌、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相似文献   

6.
潘双喜 《精武》2004,(11):32-33
拳谚云“拳轻掌重肘要命”,传统武术中有夺命肘、穿心肘等招法,可见肘法在搏击实战时杀伤力之巨大。截拳道肘法实用性强,灵活多变,分为顶肘、挑肘、盘肘、砸肘等。实战时,每种肘法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拳腿等动作组合应用。本文主要介绍顶肘(侧顶肘、后顶肘)的功法训练与防暴格斗法,其劲力讲究转胯活腰、抖肩送肘、劲至肘尖,技术应用以贴身近打、顶靠暗击、出奇制胜为法则。  相似文献   

7.
赵宝安 《武当》2013,(10):42-45
肘法在散手和搏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屈臂为肘,肘尖坚硬,好似兵器锐韧,攻击力之强,堪称一绝。肘的招法隐蔽、疾速、短而猛,变化莫测,尤其在贴身搏击中可发挥出不可估量的攻守实效性。拳谚中有“手轻,脚重,要命肘”,“宁挨十拳,不挨一肘”等说法。在武林各门各派的拳法中,几乎都有肘击之法。  相似文献   

8.
山令誉 《武当》2003,(10):16-17
论掤劲八法招法与张三丰十三势功法差异 陈鑫的掤劲八法等十三势理论与张三丰十三势理论相比较,虽然都冠名太极拳,但陈的十三势是进攻招法,张的十三势是防御功法。名称相同,拳理却不能相提并论。它们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写的《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一文在《搏击》等媒体发表后,各大网站纷纷进行转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认为内劲并非肌肉力,而是一种丹田之气。为了辨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原文结尾对内劲所作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10.
李亭全 《武当》2009,(12):18-18
沾连随粘是习练内家拳,特别是习练太极拳者最基本,也最讲究的一种劲力和招法。这种劲力,人们称之为“沾连劲”或“随劲”;这种招法,人们称之为“粘随法”或“随法”。沾连随粘是太极推手中特有的方法和形式,也是习练太极拳者在较手对抗中应该采用的重要技术手法。  相似文献   

11.
李照山 《武当》2003,(6):22-23
在搏击格斗中,力量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内家拳法中,通常把技击所需要的力量称之为内劲、劲力或动力。大成拳训练内劲之根本为站桩,通过站桩,可获实作必备的整实掤撑之效应。然而,欲使之变为实用性的“活动”,则必须经过一个重要途径——试力。所谓试力,就是肢体在某种运行状态的前提下,去感知或体认自身劲力在空间的产生效果。王芗斋先生说:“有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英雄打虎劲     
祁美娟 《武当》2008,(5):36-37
本功法是传统武术中练力长劲之秘法。习之能令人遍体生力,可使气力在原有基础上倍增,百日之内可达千斤膂力,再潜心修炼寸劲发力,击打力迅猛提高数倍,在实战搏击中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文贤 《武当》2011,(11):16-17
招法本无属性,它的属性是由劲法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练拳是通过招法练劲法。一、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十三势组成的入门之路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八门五步十三种招势,派生出成百上千,变化无穷的姿态,形成太极拳的各种套路。其套路是由若干个招法所组成的,诸如现代流行的有24式、42式、48式、85式、91式及108式等等。无论招式如何变换,其形势总离不开八门五步十三势。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诠解了太极拳拳路的运行规律,它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张伟 《精武》2009,(7):70-70
武术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了生存和生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伴随着国家战乱孕育而生的产物,是一种强体抗敌的搏击之术,它的本质就是搏击,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被世界人民所青睐。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搏击之术。武术起源于搏击,在搏击中发展。然而,搏击的机会很少,能朝夕相处、切磋技艺的拳友难得,总不免单人独练,空自揣摸,于是出现了架子,把架子串联起来,成为套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技击是武术的内容,套路是武术的形式。从哲学的观点说,形式一旦确定,就产生相对独立的发展趋势,甚至脱离开原有的内容,而演变成另外一种东西。诸如"敬礼"这个动作,本是将士掀起头盔露  相似文献   

16.
段保华 《武当》2004,(2):37-37
两仪点穴功具有养生健身、内功疗伤之功用,其搏击实战点穴更具独特威力,不受场地大小和时间限制,以不同的劲,点不同的穴,对方可呈现不同的状态,声带不能发音,四肢不能支配,失去反抗能力,  相似文献   

17.
第一卷习武总论壹拳者,搏击之术也,古今中外皆有之。其不外乎拳打、脚踢、身击、擒拿、摔跌也,以致人伤为目的。贰搏击者,以最小之代价,取得最大之效果也。胜人  相似文献   

18.
时小武 《武当》2013,(5):59-59
从最初的传统技击术,到专职散手、搏击,数年来亦拜不少老师。其中,蒙原国术馆毕业的少林名家、著名武术家徐文柄弟子王义参老先生教诲,除习练搏击功夫外,还曾习得多种养生功法。后偶得《内功图法·颐身集》,系邱处机力作。令我受益匪浅。今且录之,供诸君推演。心意拳秘谱《易筋经贯劲秘诀》中讲,人一身左气右血,凡揉之法,右边推向左,是气推入血,令其通融。又因胃居于左,宽多纳气。且人右掌有力,因此摩时取顺时针较为合理。传统中医学及现代营养学告诉我们,推拿按摩应采取轻——重——轻手法,效果会更好。而延年九转法,合其理,自不谬。文图如下:第一图,以两手中三指按心窝,由左顺转二十一次。  相似文献   

19.
杨天放 《武当》2013,(8):45-46
螳螂拳技击招法充分体现了短打手法的精妙。它招式简单实用,杀伤力较强,不失为防身自卫的奇术妙招。一、金丝缠腕怀中柔甲乙双方均以右势站立,甲以右拳冲击乙心窝,乙速用右手自下而上旋腕外绕,手心朝下,虎口朝前,乘势前撑甲的来手,反手抓住甲右腕。当出现这种局势时,甲略微右转体,或后撤右腿,以体劲带动被抓的右腕,用左掌拍击乙抓握之手。拍击之后,速以左手按住乙抓腕之右手背,右腕用暗劲上顶,使双  相似文献   

20.
形意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在拳理拳法上,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技击内容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拳法上以形取意、意自形生为主要特点。以徒手搏击和器械攻防格斗为一体,以及内外结合、锻炼人内在的精、气、神、意、劲为宗旨。同时在拳理拳法中蕴藏着"天人合一"及祖国医学中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