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自觉,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和谐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它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价值充分体现在“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之中:(1) 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现代化战略目标,是人民这一社会主义价值主体根本意志的体现;(2)“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全面性,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内蕴;(3)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体现着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路向。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价值是主体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目标追求和意义求索,人的发展既是实践与价值相统一的体现,又是社会发展的中心命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社会主义实践观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的束缚,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寻求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统一;而科学发展观则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4.
谭琦  张俊龙 《教育探索》2012,(3):107-109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高等教育意识形态的要求和导引,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价值追求.在文化建设进程中,大学文化必须充分发挥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的作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了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了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体现了培育社会主义公民的新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需要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8.
团结带领人民不断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擘画的重大战略目标。美好生活建设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高度契合的逻辑关联,两者不可分割、内在统一。从历史维度看,在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贯穿着党带领人民奋力实现美好生活的主线;从价值维度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与建成,始终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从实践维度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要注重处理好五对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科学论断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选择,社会主义道理的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选择,切合中国国情,体现了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确立为发展的核心理念, 使科学发展观超越了传统发展观,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又从“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深刻认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观存在着开拓、超越、创新、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史研究可发挥这些作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理、提供各种参考资料;总结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和增强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结合国情、乡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探求历史真相,澄清历史迷雾,发挥历史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化理论。他的现代化思想,虽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但今天看来仍不乏真知灼见,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在我国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在这半个多世纪中,由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国家的各种体制以及国民的心态都出现了相对的滞后,并由此使社会生活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所以实现社会和谐、构建美好社会就成了人民的殷切期盼和国家的奋斗目标。通过对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分析,指出和谐是现代化的内在诉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且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思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不断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规定了中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模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和途径。目标是确定的,而模式是具有选择性的。"农村包围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立足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生 《天中学刊》2007,22(6):20-24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指南,规定了中国进行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选择,而协调发展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人的现代化 ,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和基础所在。知识经济的崛起 ,要求加速人的现代化进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小康的历史条件下 ,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 ,强调人的现代化 ,并通过实施现代化的大教育加速人的现代化进程 ,对于保证我国在 2 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全球化成为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正是中国人民基于这一趋势所做的明智选择。全球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考验。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