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好县(市)报,靠的是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能“征”善“战”的新闻队伍。而在这支队伍中,领头的总编辑的全面素质更显得举足轻重。有人说,一张报纸的面貌反映了总编的面貌,而总编的水平高下,又决定着报纸的水平高下。因而可以这样说,要提高整个县(市)报的水平,首先得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总编队伍。从近几年县(市)报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县(市)报的总编辑大多是“半路出家”,新手较多,很多“老总”还不知道如何“总”揽报纸全局,办出有特色的报纸。这就迫切需要县(市)报总编辑迅速提高自身素质,以  相似文献   

2.
办好地(市)县报,靠的是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能“征”善“战”的新闻队伍。而在这支队伍中,领头的总编辑的全面素质更显得举足轻重。有人说,一张报纸的面貌反映了总编的面貌,而总编的水平高下,又决定着报纸的水平高下。因而可以这样说,要提高整个地(市)县报的水平,首先得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总编队伍。笔者赞成这种说法:地(市)县报的总编辑应  相似文献   

3.
怎样办好县(市)报,当好县(市)报的总编?我觉得,在抓好“脑子”(队伍的思想建设)、稿子(队伍的业务建设的前提下,总编辑花力气抓好“票子”(报社的经营管理和事业建设),也应当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衡量报纸宣传质量高低的尺码,贵在“精品”量占有的多少。这一点,新闻界已形成了共识。为了多出精品,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县(市)委机关报,在出“精品”上是不敢落后,也不甘落后,可谓煞费苦心。和大报比,县(市)报人才、信息、重大题材报道等远远不及大报。这是县(市)报的“短”。但和大报比,县(市)报贴近基层、贴  相似文献   

5.
县(市)报是四级党报中最接近基层的报纸。城乡各业的基层单位在贯彻、落实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新经验、新情况、新问题,县 (市)报了解得最快、最清楚,对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对群众的喜怒哀乐、县(市)报编辑部心中最有数,因此,县(市)报对开展批评性报道也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县(市)报开展批评性报道为何感到特别难呢?这主要是因为县(市)报同地市以上党报相比,在开展批评性报道上还存在着种种困难的条件: 一、地域上的近。由于被批评者靠近报社,“电话一拨就通,汽车一乘就到”,因此,每当报社要采写批评稿时,从发现问题、组织采写  相似文献   

6.
我们巩义报是一家县级市报,1987年创刊,至今已度过了十几个春秋。 1995年,巩义报由河南省内部报纸刊号转为国内统一刊号。对此,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解释说:尽管国家压缩报纸,治散治滥,但我们还是从实际出发,新批了两家县(市)报。这两家报纸是山东的文登报和河南的巩义报。我希望县市报的老总要下决心办出政策水平高、编校质量好的县市报,种好“试验田”。 于署长这番话对我们是个很好的鼓舞。1997年,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贯彻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委的通知,对报刊清理整顿、治散治滥时,也决定保留几家县市报,作为“试验田”来耕种。这使我们备感责任重大,决心办好巩义报,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全市读者的信任。 但是,作为县(市)报,受经费、人才、办公条件、印刷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工作起来有许多困难,有时难免出些纰漏。  相似文献   

7.
新闻照片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诸多报纸总编辑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是,新闻摄影在很多县(市)报中还只是在打“擦边球”,找不到一个新闻照片的  相似文献   

8.
迟全华 《新闻实践》2005,(11):14-15
“让开大路 占领两厢” 自从九家县(市)报加盟浙报集团后,出现了新的一轮扩版热潮。九家县(市)报所在的区域都是大县,有些更有着百万人口。作为这个区域中最重要的报纸,如果每天只有对开四个版或四开八个版的话,确实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信息渴望。所以,扩版是有其必要性的。但在“扩版主要扩什么内容”的问题上,看法并不很一致。这个问题涉及到县(市)报在转型期的定位问题。县(市)报退出党报序列后应该朝什么方向转型,中央有关文件里虽然没有明确说,但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就是不能再用过去办县级党报那样的方式来办现在的县(市)报了。明确了这个方向,就能解决许多认识与观念上的问题。比如说报纸的读者定位问题,过去党报主要是办给各级干部看的,让  相似文献   

9.
纵观全国县市报纸,似乎犯有一个通病,忽视报道的新闻性,偏重正常的工作报道。据一些同仁讲,这个“病”犯在总编辑身上。办好县市报,总编辑是关键。总编辑的思想、水平、风格等政治业务素质关系到报纸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报纸的面孔就是总编辑的面孔。  相似文献   

10.
报纸拥有的读者量的多少决定着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将报纸办得读者喜闻乐见,成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产品,是深入进行新闻改革中各级各类报纸必须研究的至关重大的问题。作为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县(市)报,又如何做好这篇文章,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读者呢?我们仙桃市报围绕贴近性问题,在宣传的主题、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探索,有一些收获。 第一、在宣传主题上要贴题。县(市)报是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它的一大属性。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宏观的,不可能具体管到某个部门、某个乡镇、某项工作如何做,这就要求我们找准自己的“坐标”,找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地方实际的结合点——县市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然后,围绕县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这是县市报始终要把握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1.
县市报总编辑要超越思想误区,这是当好县市报总编辑、办好县市报的一个重要前提。误区之一:“要把县市报办得广大读者都叫好不容易,能把县市报办得‘头头’满意就行了。”笔者就曾经在某新闻业务刊物上看  相似文献   

12.
丁锡满,即萧丁,解放日报总编辑,又是知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他在新闻摄影方面有何建树,人们也许不太清楚。其实,他在这方面也是行家。1993年3月,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二届(1992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会上,他荣膺“慧眼奖”。“慧眼奖”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为“重视新闻摄影在宣传报道中的作用,重视培养、使用摄影记者”的报纸总编辑设置的最高荣誉奖。每届评选一位。自从1984年中国日报总编辑冯锡良荣膺这项殊荣以来,历届“慧眼奖”的获得者均为中央报纸或是北方省(市)报纸的总编辑,象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北京日报总编辑刘虎山,黑龙江日报总编辑贾士祥等,从无南方报纸的总编辑问鼎。故而在报纸刊用新闻照片方面,一向有“先进的北方、落后的南方”之说。解放同报总编辑丁锡满因以“让照片在版面上发挥更  相似文献   

13.
写好、写深农村报道,是县(市)报服务农村工作和农村读者的“重头戏”。但是,许多县(市)报的记者,感到到农村采访,听到的总是一堆“张家长,李家短”的小事,见诸报端的不是“四季歌”,就是“豆腐块”,完稿之余,时常抱怨自己的报纸小,写不出“大块头”、“有份量”的稿子。其实不然,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报也有小报的优势: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她最贴近基层,最贴近实际,最贴近群众,最贴近农村。而且,县(市)一  相似文献   

14.
如何办好地市县报?是一门学问,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笔者认为,其中有一条值得注意,就是地市县报总编辑要学会抓“点子”。所谓“点子”,就是“主意”、“办法”。总编辑要不断拿出新的主意和办法来办好报纸。总编辑是编辑部的总指挥,报纸工作的总设计师。“将在谋,而不在于勇。”谋者,就是出主  相似文献   

15.
全省县(市)报总编辑于去年12月11日至13日聚会辽宁金箔总厂,大家联系各报实际,探讨了经济报道艺术和提高经济报道质量等问题。省新闻学会会长金靖中、新华日报总编辑刘向东也参加了研讨。会议决定,今年3月至8月举办“江苏省县(市)报经济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不新”是困扰着县(市)报同仁的普遍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一现象的成因以及克服的办法谈一孔之见。所谓县(市)报新闻不新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刊发的新闻已时过境迁,二是指刊发的新闻早已传播开去,三是指刊发的新闻重复雷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上讲,县(市)报条件差,刊期长、层次低、离读者近,欲“新”不能。先说条件差。县(市)报大多是仓促上阵,设备、条件都比较落后。许多县(市)报没有印刷厂,印刷上受制于人,报纸延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县(市)报如何在波涛汹涌的报海中定准位置,从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呢?笔者认为,这要在“党报宗旨、晚报风格”四个字上做文章,即在坚持党性原则、充分发挥其喉舌功能、牢固树立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增强其贴近性、可读性和服务性,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汇在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文体、版式及各项与新闻有关的各种活动中,以达到最广泛最佳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宣传目的和效果。 县(市)报为什么要定位在“党报宗旨、晚报风格”的标准上呢?这是由县(市)报所拥有的特定的受众群体所决定的。报纸与特定受众群体是感受和欲望、给予和索取的  相似文献   

18.
“地方特色是地、市报纸生命力的表现”。这是9月间在哈尔滨市举行的全国十七个省、区的三十七家地、市报纸总编辑座谈会上一致的看法。他们说,过去一段时间为什么出现千报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呢?主要是由于长期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不实事求是,一阵风,一刀切,不按照新闻工作的规律办报,只讲统一,不讲区别;只讲共性,不讲个性;甚至错误地把地方特色当作地方主义来批判。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认为,地方报能否办出  相似文献   

19.
报纸总编辑重视和参与新闻摄影,是近年来中国新闻摄影的新态势。如何因势利导,进一步开发地、市、县报总编辑新闻摄影的内在潜力,推动新闻摄影向高层次发展,是当前新闻界面临的一个值得重视和认真探讨的课题。 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地市县报的“老总”至今仍在口头上讲图文并重,但在实践中习惯于往文字报道上用劲,心安理得地当文字  相似文献   

20.
“地方特色是地、市报纸生命力的表现”。这是9月间在哈尔滨市举行的全国十七个省、区的三十七家地、市报纸总编辑座谈会上一致的看法。他们说,过去一段时间为什么出现千报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呢?主要是由于长期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不实事求是,一阵风,一刀切,不按照新闻工作的规律办报,只讲统一,不讲区别;只讲共性,不讲个性;甚至错误地把地方特色当作地方主义来批判。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认为,地方报能否办出地方特色,是地、市报纸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哪方面入手办出自己的特点,突出自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