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全明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不断的“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飞跃,即从萌芽到形成,由各自独立、分离的个体发展成合二为一的复合体,在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安庆和芜湖作为皖江流域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城市,城市空间结构因功能差异而表现出各自特点,前者以“城”为主,空间布局强调秩序、防御的特点;后者以“市”为主,经历了“港”、“城”并兴的过程。晚清时期,在外部势力的推动下,这种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布局拓展的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发展演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因此,了解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情况,对于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中学历史教材对城市发展概况的模糊描述,本文略作勾勒。在我国古代,“城”与“市”是彼此分开,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城就是城,是统治阶级居住的地方;市则是人们交易的场所,开始并不在城内。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古代城市主要沿着两种不同、甚至是对立的方向发展。一种方向是作为军事堡垒、统治阶级政治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城”,另一种方向是作为商品交换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市”。其中前…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人口集中、非农业各类产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还以四周环绕有城墙为其基本的标志。依据“城市”的这一定义,中国古代城市最早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而正式形成于西周。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于何时,一般史书上没有明确答案,只是说战国时期城市获得了发展,却没有搞清城与古代城市的界限。城,首要的标志就是有城墙。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时期,《艺文类聚》卷六十三引《博物志》说:“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也。”《世本》引《吴越春秋》言:“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建城的目的纯是一种军事防御需要。《墨子·七患》说:“城者,所以自守也。”更是明确指出城的防卫性质。而市与城不同,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市的原  相似文献   

6.
城、市和城市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中国古代的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敌方侵袭作用的军事据点。最早的“城”还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城市所应该具备的物质要素。“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早期的市没有固定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随着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不能不研究邺城。我国古代城市虽然早在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间的夏代已经形成,但直到“西周都丰、镐二城”的营建,才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形成”,而邺城的营建则表明我国古代城市规划进入了“成熟时期”。因此,对邺城的研究,早已引起古代史学家的重视,有关邺城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文集千余年来不断,这在我国古代城市史中也不多见。仅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的角度,对邺城在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城市各类建筑的社会功能中,城墙及城墙外侧的护城河是城市防御最主要的军事设施和公共安全屏障。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一座城市历史的实物见证,故在中国古籍方志中,城墙与城墙外侧的护城河习称为“城池”。古城的“城池”不仅在古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古城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城市早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城市形成与起源的理论认识,从相关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分析,可以认为:中国城市起源于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城市形成于夏代;从夏代城市形成到秦代郡县城市普遍推行这个阶段,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小的时期。中国城市的早期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特征:中国早期城市具有多元起源和形成、不平衡发展并渐趋一统的特点;城市发展经历了城与市双轨并进的演进道路;政治因素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城市问题研究是近年来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近年来中国古代城市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一综述。1、城市的起源。张光直认为,中国初期“城市”,不是经济起飞的产物,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张鸿雁则认为春秋以前还没有“城市”,“城市”字样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文献中,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观的重要转折期。傅筑夫则认为,中国古城是为了防御和保护的目的兴建起来的。城市起源的时间,过去曾有夏代、殷末、周初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产生了新的观点。马世之认为,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具备了产生城的历史条件和  相似文献   

11.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时期即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城市。如果从历史时段来看,从秦汉开始至1949年,合肥城市功能和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更,由“市”向“城”转变,即由商业中心城市向政治城市转变.由经济功能为主导向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导转变。这在中国城建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与“城镇”高中地理新大纲中提到“城市”与“城镇”。高中地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 )教材中提到集市“可能演变为城市”。我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四周筑有围墙 ,用以防卫的军事据点 ;“市”则指交易市场 ,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里人口渐多 ,“市”便在“城”内或城郊出现 ,“城”与“市”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聚合体———城市。“镇”与“市”原本有严格的区别。“镇”以军事行政职能为主。到宋代才摆脱军事色彩 ,以贸易镇市出现于经济领域 ,成为介于县治 (县政府所在地 )和草市…  相似文献   

13.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一部记载夏、商、周最高统治者活动的历史文献,是我国思想文化史发展的重要源头。该书含有丰富的法制思想。通过对书中相关材料的分析与解读,能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刑罚制度从产生到成熟,从粗疏到完备,从宽松到严酷的渐变过程。从虞夏的神权至上到商周的王权独尊,从《尧典》的“惟刑之恤”到《吕刑》的“惟敬五刑”,从夏初的“刑期于无刑”到西周中期的“五刑之属三千”都体现了这种刑罚制度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成熟阶段。西周王朝在实现统治过程中所形成的种种原则或制度,对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形态、政治制度乃至于思想意识形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中分封制度就是西周王朝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要准确认识西周分封制度,需要从其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和制度内容去把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城”与”市”并不是统一的概念。“城”是封建统治的中心,经济因素在它的形成中并不起主要的作用。所谓“民有君臣,国有都鄙,古之制也。”“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例如宋代以后的江浙盛泽镇、南浔镇、鸟青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无论工商业如何发达,人口聚集速度怎样快,很久并不具有城市地位,不过是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市场分为草市、官市、军市、庙市。官市代表了古代市场发展的最高水平,它产生于西周,成熟于两汉,民国以后逐渐淡出。以北宋为界,中国古代市场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由小到大,后一阶段由大变小。  相似文献   

17.
中外高等教育史发展沿革的分流与合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高等教育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从古代就“分流”发展,沿着各自的主线演变而来,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然而,纵观历史,二者的演变过程却呈现出某种共同的规律性特征,并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多地表现出共同内涵,到了现代逐渐出现了“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专刊按语 ]唐宋时期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 ,是我国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了重大的挫折和突破 ,国外有学者称之为“唐宋城市革命”。城市的分布格局、人口数量、建筑布局、居民结构、政治经济文化职能、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等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春秋战国、唐宋、近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 ,中国近现代的城市与古代城市大多存在着渊源和继承关系 ,研究古代的城市 ,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近现代城市的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也有实际意义。城市的发展史犹如一幅绚烂多彩的历史画卷 ,城市…  相似文献   

19.
略论汉魏两晋南北朝宫廷音乐官署的沿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廷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古代宫廷音乐官署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唯一的文化管理机构,自西周至清代,中国宫廷音乐机构从形成、发展和演变,前后共经历了2700余的时间,其中,汉、魏、两晋、南北朝近800年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其典型是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大量的融合,尤其以“清商”为代表的俗乐形态始终贯穿其中,对宫廷音乐的变化、发展与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巷经济学     
李光斗 《中文自修》2022,(Z1):16-19
<正>城市源于街巷,小巷是城市的灵魂。人们常说:走近一座城易,但走进一座城难。一座城市最让游客感怀的往往就是它的旧街老巷。街巷原指相通的大道和胡同里弄。大者为街,小者为巷;直者为街,曲者为巷。一街一景,一巷一情,小巷是城市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中国古代的许多城市就是由“街坊与市井”发展而兴盛起来。无数小街小巷成为城市的“毛细血管”,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日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