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喜欢雪。尤其喜欢在雪地上走路,“咯吱、咯吱”的声音真像是一种音乐,入耳即醉。一天,正在雪地里慢慢地走着,忽然惊奇地发现: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事实。经多人踩过的雪路已经变得瓷实,很少有浮雪会把鞋子沾湿。而很多人留下的脚印会陷成一处一处的小凹,走上去似乎有了把脚的稳妥。而鞋子过得多了,鞋底聚集的热量也会把雪融化得快些,于是这条雪路也就更加瓷实稳妥。到后来,自然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走这条显明明正经经的大道。——这就是所谓的正途么?而在堆满积雪的地方,雪蓬松松地卧着,平静中似乎又…  相似文献   

2.
你有这样的感受吗?比如逛公园,满眼都是人群,到处都是人声,本想找个地方清静一下,却发现草地上全是果皮纸屑。又如旅游,在一些风景区,也是遍地狼藉,有时还有人“宰”你一刀,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原来,在人多的地方,我们是难看到好风景的。其实,在人生的道上也有相似的情形,大家朝着同一目标,熙熙攘攘往前赶,人人都想捞个盆满钵盈,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倘能独辟蹊径,就能满载而归,李维斯·施特劳斯就是这样取得成功的。1850年,成千上万满怀淘金梦的人们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李维斯·施特劳  相似文献   

3.
4.
2015年第一个工作日如期而至,同事见面后几乎没有人说"新年快乐",连道"新年好"的也不多。显然,大家依然沉浸在新年夜上海外滩悲剧带来的伤痛之中——36个年轻生命骤然而逝,何其痛哉!这场悲剧刚过去一周,远未到"痛定"之时。不过,这几天,人们都在讨论: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关于前一个问题,不妨静候权威调查结果;对后一个问题,大家则众口一词,"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这几天,作为一名父亲,看着那令人  相似文献   

5.
作文中如何避免选材的雷同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事。文章选材要力求真实,突出文章主题思想;选择材料要典型,防止材料面面俱到;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理清内外部逻辑联系;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使事例更加典型化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原 文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掩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阿,不容留秋虫的地方 !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的安闲…  相似文献   

7.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  相似文献   

8.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些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  相似文献   

9.
10.
[整体感知] 《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巨人在花园周围筑起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不再有鸟语花香.后来,在小男孩儿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很幸福.  相似文献   

11.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的趣味干燥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  相似文献   

12.
哲学家尼采说:就算人生是一场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就算人生是幕悲剧,也要有声有色地演完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这是一种直面人生,积极向上,敢于担当的英雄主义精神。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不管它是甜美的还是酸苦的,我们都得品尝它。  相似文献   

13.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 “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掩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阿,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 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相似文献   

15.
①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②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③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怡人的西湖尽在蒙蒙细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景,名不虚传。④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⑤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  相似文献   

16.
<正>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宜人的西子湖尽在蒙蒙烟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广东上学,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学游京都,瞧他们到了故  相似文献   

17.
记忆中。一直有一个背影。随着时间慢慢地流逝,那个背影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小。直到现在,它已经彻底消失在我的世界里。我不知道那个背影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只记得,我生命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那个背影陪着我一起度过的。它只在梦中出现,我就每天早早地入睡,到梦中去寻找。我和它聊天,对它倾诉;我告诉它真实的世界有多无奈,它告诉我虚幻的世界有多缥缈。  相似文献   

18.
上周,听了一节语文研讨课。 教学内容是莫怀戚的《散步》。教者从学生齐读《游子吟》开始的,然后导入新课,授课部分一共有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先是由学生范读,要求学生在听读的时候要标出不认识的字,读破的句子等,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速、重音等。读完以后由学生评点。接下来是整体感知,通过课件提示问题:散步的人有谁?散步的地方是哪里?散步是在什么季节?散步的过程如何?分析文中四个人物,你最喜欢那一个?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风景引人无限遐想,让人沉醉其中而又其趣无穷,然而,风景往往在那不熟悉的地方。因为,“熟悉”让喜欢寻找的眼睛变得熟视无睹,让天生敏感的心灵变得漫不经心。哪儿是风景?它就在人心灵触动、激情点燃的瞬间。作文作为对自然与生活图景的描绘,一篇好的作文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它表现了作者惊喜的发现、跳动的情感和美丽的感悟;它浓缩了作者对万千事物的体验和感动。然而,反思当前“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教师正在努力让学生的眼睛停留在这些地方:熟悉的题材、熟悉的结构、熟悉的语言等,努力帮助学生建立“熟悉感”。可以想…  相似文献   

20.
(1)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2)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3)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怡人的西湖尽在蒙蒙细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景,名不虚传。(4)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5)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6)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广东上学,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学游京都,瞧他们到了故宫、长城、颐和园,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的样子,不由觉得好笑。(7)几天下来,他们游兴不减,我却已感到精神怠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