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思,是某重点大学英语系大四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性格活泼、开朗。认识她是由于一次学生活动,思思是组织者,活动组织过程中跟她有三四次的接触,她给我的感觉是做事认真、谦虚好学、积极上进。  相似文献   

2.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有一次,能言善辩的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有点不及。子贡又问:那么子贡是否更好一些?孔子说:“过犹不及啊。”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形象的诠释。尽管“文革”时把中庸狠批判了一通,其实毛泽东对此评价甚高:“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它是我们老祖宗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一大发现,充分显示着中国人的性格和智慧。试想:什么事儿不是“过犹不及”呢?喝老酒好,可是贪杯者喝多了大都又倒了出来,岂不跟没喝一样?贪财者,“聚到多时眼闭了”,两手…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说的“教”是广义的,指教与养,或教育与保育。“过犹不及”是我国的一句成语,意思是“事情办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更确切地说,不只是“不好”,而且可使事情变坏了,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在家庭教育中,这样的事例是不少的。一、过分亲昵:亲昵是亲子之间的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很自然的。但过分亲昵,会使孩子在情绪上  相似文献   

4.
<正>校园安全,这些年在教育界似乎有点压倒一切、独占鳌头的苗头。一些校长称:升学率高还是低,学生品德高尚还是平庸,都在其次,最要命的就是安全——安全有误,一票否决。西方有个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属于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9日《报刊文摘》上有一篇文章,先引了严歌苓小说里的一个人物:“明明家里有买半斤肉的钱,她却每次只买二两,然后将肉全部让给男人吃。眼巴巴地便有了几分自怨自怜的资本:瞧我多爱你啊,嫁了你都没肉吃。”  相似文献   

6.
《论语·先进》篇有段师生对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这就是"过犹不及"著名成语的由来.意思是说:事情做过了头,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孟子·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的故事,是"过犹不及"的典型.说明违反事物发展规律,强求速成,  相似文献   

7.
《考试》2011,(10):62-62
小编一直觉得,“适度”和“过犹不及”这两种状态存在微妙的平衡,并且因人而异。例如,对小编来说,吃葡萄如果还没吃到肚子疼,那就是“适度”(此处偷笑几声);如果熬夜学习,第二天没有出现打瞌睡、神游等不舨应,那就不是“过犹不及”。在“适度”和“过犹不及”中间有个临界点,每个人不同,最好清楚自己的临界点。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吃那么多葡萄,都能熬夜的。  相似文献   

8.
刊载:我国的一位访问学者在周末到当地教授家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眼珠如同纯蓝的蝌蚪顾盼生辉,极其美丽。这位学者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的微笑道谢。这位学者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的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等女儿退出之后,严肃的对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说,我一番好意,夸奖她,还送了她礼物,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  相似文献   

9.
许翠娟 《山东教育》2009,(12):19-20
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心,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不乏优秀的改革尝试,令人称道。但是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发人深思。由于大语文观念的提出和第二课堂的引入,导致部分教师对文本阅读不够或漠视文本,一味地追求出新招、看花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学生早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有从“地下”转向“地上”、中学蔓延到小学的趋势。学校、教师、家长“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无奈“涛声依旧”。于是,大家谈“早恋”色变。视其为洪水猛兽,甚至患上了“早恋恐惧症”,但又苦于想不出根治早恋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新的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资源应当综合开发;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引发学生的多元感悟——生命体验……这确实擦亮了我们的思想,点亮了课堂,照亮了语文教改的方向。这些理念无疑都是十分正确的、非常宝贵的。然而,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度”。许多好的东西,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走到了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忘记“过犹不及”的警示。从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看,笔者以为下面的这些“过”,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一、放纵…  相似文献   

12.
《腊八粥》一文中孩子们说煮腊八粥是为了纪念周总理,这点触及了作者的心思,文章最后写道:“我没有说什么,含着泪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这是文章感情的高潮。这一“无声”的结尾,胜过许多有声的语言,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可有位教师教到这里问学生:如果作者“说”,会说什么?课堂出现了冷场。有两个学生勉强说:“你们纪念周总理是对的。”  相似文献   

13.
"过犹不及"、"中庸之道"讲的都是适度原则,在经济建设、教育、生活中都要自觉坚持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全面铺开,极大地激发了农村教师的教改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乡村课改工作举步维艰,课堂教学依然是“涛声依旧”,何故?  相似文献   

15.
正"春捂秋冻"这句俗语大家都知道,但"捂"并不是简单地多穿衣服,它和节气、气温、时辰、身体部位、环境都是有关系的。天天这几天眼屎多,出现了口腔溃疡,咳嗽还有黄痰,大便也干,妈妈问医生:"天天是不是上火了?"看到穿着好几层厚衣服的天天,医生告诉妈妈,天天穿得太多,捂着了,所以才有上火的表现。妈妈说:"不是说‘春捂秋冻’吗?春天就得捂着点啊!"  相似文献   

16.
程凯 《父母必读》2021,(2):32-32
"春捂秋冻"这句俗语大家都知道,但"捂"并不是简单地多穿衣服,它和节气、气温、时辰、身体部位、环境都是有关系的。天天这几天眼屎多,出现了口腔溃疡,咳嗽还有黄痰,大便也干,妈妈问医生:"天天是不是上火了?"看到穿着好几层厚衣服的天天,医生告诉妈妈,天天穿得太多,捂着了,所以才有上火的表现。妈妈说:"不是说‘春捂秋冻’吗?春天就得捂着点啊!"  相似文献   

17.
高三,人生紧要关头之一.下面结合自身的一些感受谈一下高中生在这一阶段应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我想会对你有些帮助,尤其是高三学生.我也不讲什么样高深的理论,只是根据一些例子谈一谈.  相似文献   

18.
校园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每到秋天,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清晨一进校园,就见学生们在树下捡落叶。眼前整洁而美观的校园,让我感到格外舒适,脑海中不由得想起点点滴滴的往事……  相似文献   

19.
快到飞往巴黎航班的登机口时。我们从一路飞奔变为一溜小跑。飞机尚未起飞,但登机通道已经关闭。登机口的工作人员正在平静地整理着票根。登机口到机舱口之间的登机桥已被收起。“等等,我们还没登机!”我喘着气喊道。“抱歉,”登机口工作人员说,“登机时间已过。”“可我们的转乘航班10分钟前才刚到。他们答应我们会提前打电话通知登机口的。”  相似文献   

20.
你知道吗?世界上有一种闹钟,它从来不晌,可它永远准时,而且比任何聒噪(guo zao)的闹钟都好使!这种闹钟我们每个人都有,你知道它藏在哪儿吗?为什么起床这么难?"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现在又到了年之中"起床靠毅力,洗澡靠勇气"的冬季。你是起床困难户吗?生物钟是什么?1962年,法国有一位科学家曾经在完全黑暗的地下洞穴中独自度过了几个月时间,期间,他的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