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法律教学技术的变革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法律教育的学历阶段即将过去,继续教育将成为今后成人法律教育的主要使命。与此同时,传授型的法律教学技术亦面临变革与转型,研究型教学技术将成为成人法律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技术将以问题与案例为核心展开法律的教与学,以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型法律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之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更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既是大学生塑造现代人的人格和适应现代法律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这种法律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法律为准绳、以证据为根据、以程序为中心、以理由为支撑四个方面。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是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法律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公民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真正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我国高职法律教育的重心和归宿应该落实在对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上.文章分析了法律思维的基本特征和高职学生的法律思维现状,论述了如何加强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法律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而将法律援助这样一项公益事业引进法律实践教学,对法律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法律援助中心为例,对照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对法律援助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
在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总体偏低,就业质量普遍不高的客观情况下。以培养书记员、律师助理等法律职业辅助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法律教育要走出就业困境,必须在坚持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建设实践,构建以“法院训练营”创新高职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闯出了一条“没有路、找对路、走出路”彰显特色的法律专业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6.
以数字技术解决专业(Digital Technology Sulotion)为例研究英国高等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其培养目标是技术知识学习和技术能力培养并重,培养标准的设计获得法律保证,课程体系由在学校进行的知识要素课程和在企业进行的能力要素课程所构成,人才培养组织方式灵活多样。我国借鉴英国高等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应确立学徒制的法律地位、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提出法律约束、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开发职业能力标准以及确立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法治人才,加快发展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增设法律博士学位条件已经成熟,急需落实法律博士学位设置的具体工作和步骤。培养法律博士生应采用高校与行业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招收法律实务部门在职人员,以培养法律实践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为目标。根据法律博士学位定位,高校应当选择相应的行业合作机构,联合确定招录对象及资格条件,联合进行招录工作。结合法律博士学位特性,制定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含双导师制)、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内容的培养方案,以强调实践导向、遴选合格导师、设置特色课程、提升研究能力、保障论文质量为抓手,加强法律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以践行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法学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相对较低,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下缺乏对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对法律职业能力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济法"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如: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内容上的革新,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等;另外构建了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济法"第二课堂",如建立学科交叉培养机制,参加法律援助活动,建立经济法本科教学的实践基地等。  相似文献   

9.
法律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律思维是法律素养的核心.高职生虽然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是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培养起法律思维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知识讲授,很难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应当以法学理论的讲授作为基础,以培养法律信仰为起点,以培养法律意识作为核心,采用PBL、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高职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要求能够融合法律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以解决不同类型的社会问题,这是现代法律人才培养和市场化选择的结果。国外该类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而强调法律之外掌握专业知识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以及国内部分高校特色法律人才培养的探索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因而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主修+辅修"课程的知识融合、"校内+校外"的联合培养、"行业导师+实务导师"的多元实训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法律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 法律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法律角色为主要目的.法律角色,是指从事与法律有关工作的人员的总称,主要包括法律家(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家(法学研究人员和教师).法律角色对于实现法律所蕴含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正义"等代表人类情感与信仰的价值在社会体系中的实现具有主导作用.因此,法律教育既具备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活动的特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作为一门特殊的以法律为教育内容、以培养法律角色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以追求自身的人文价值为主要宗旨.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真理、人的本质、人的形态的历史等问题被自由提出和讨论的地方。法律是作为一门科学在大学中被教授和研究的,我国大学法律教育应当是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背景、以法律专业知识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职业伦理培养为内容的综合性教育。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虽然使大学法律教育面临着全面职业化的强势导向,但是,大学法律教育绝不应该沦为纯粹的职业技术教育或者司法考试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13.
CBE方法论是加拿大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以培养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法律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与CBE教育理念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文章分析了法律职业教育与CBE方法论的契合度,提出应当借鉴CBE职业教育观念探索新型的法律职业教育路径与方法,即制定能力素质图表、构建"三段式"教学方案、创造参与式教学体验、改变考核与评价方法、进行教学评估与改进、培养法律职业道德等,以促进法律职业教育与法律执业的深度衔接。  相似文献   

14.
培养卓越法律英语人才是我国对外发声的战略需要,也是涉外法律事务实践和教师转型的需求.以人才培养为背景研究法律英语教学目标,培养重心在应用型法律英语人才而非学术型法律英语人才.思考语言与法律学科交叉下,语言学习策略、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与法律英语的关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困境提出了完善教材、培养思维和重视师资建设的...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是法律职业人资格考核的一部分,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法学教学是造就法律人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主要以培养理论为主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近些年来,二者关系愈加紧密,既有互动也有影响,但均以培养法律思维为根本基点,以培养成就法律职业人为目的。尤其在司法考试改革后更应权衡二者关系,求同存异使二者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法律人,而法律人的核心要素是具备法律思维。法律思维即法律人采用专业方式所进行的判断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课堂教学应当以培养法律思维为重心,增加实习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法律思维的培养,应当重视司法文书写作。与此相适应,应当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方式,对司法文书和模拟审判课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坚持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重点突出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吉林财经大学在确立"财税贸易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重点构建在教学、科研、学生活动环节实践育人的培养模式,切实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实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大量的职业法律人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要求的职业法律人才。法学以法律为研究对象,而法律本身是以社会关系为规范的对象。法律既是以社会关系为规范对象,就必须以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为基础。因此,在法学教育中,不能仅以抽象的理论为讲授的内容,而是必须分析研究我国社会实践和司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实际经验。在法学教育中,既不能把法律知识当作抽象的理论来传播,也不能把法律知识视为具体的技术来传授。  相似文献   

19.
冯军 《教育与职业》2012,(12):167-168
法律实训课以培养法律实务操作技能为目标,以实案情景为教学内容,以实际操作为实训模式,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考核指标,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法律人才为最终目的。法律实训课程具有综合性、技能性、实践性等特征,其内容结构因课程性质不同而不同。实训课程的项目体例可以分为实训目标、实训案例分析、实训任务与提示、实训操作和巩固练习五个部分,其中实训操作部分是实训课程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律人才的匮乏决定了特殊培养路径设立的必要,中南民族大学西部少数民族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由此而建。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需要,西部实验班以多元培养为模式,以“契合特点”、“打牢基础”、“注重实际”、“多元教学”为方针,在三个年级开展实践性教育培养活动。当前,该培养模式已初显成效,但仍需完善。展望未来,更需从作风、专业、平台出发,打造少数民族双语法律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