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学结合"亟待突破瓶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是职教重要发展方向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中国这几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最具中国特色、最突出的办学经验。”近日,在天津举行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总结道。  相似文献   

2.
推行"工学结合"的困惑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的规律,但没对“工学结合”建立起国家制度并且有力推动它,“工学结合”就没有任何保障;没有国家财力和社会资金作后盾,实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就难起动;没有企业萌发社会责任感并承担“工学结合”的使命,“工学结合”仅是一种可能而不可行。必须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立法先行,国家应尽快制定颁布新《职业教育法》,法律条文应明确具体规定企业在“工学结合”教育中的法律义务和职责。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由学校本位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过渡,面临一些问题。参考德国工学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尝试从课程开发角度对我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出建议,即由校企共同制订培养大纲、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双方合作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及发展机制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学结合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办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不断创新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建立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发展机制,在借鉴国外办学模式和发展机制的同时,推行符合省情的与职业教育特质相关的办学模式,尤其要推行与“教学做”相统一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并从政策上予以支持,使之成为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肩负着推动社会流动,改善社会阶层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职业教育必须随着社会的转型而转型,而“工学结合”就是职业教育转型的必然选择。“工学结合”既是指导职业教育转型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生命力,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水平来实现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强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及实现方式的认识,在目前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与外延的特征分析指出,贯彻执行好国家职业标准是校企合作内涵指向的重要表现形式.结合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分析了在中国建立国家职业教育主导模式的意义,并在理论与实施层面,提出推行以“职业标准+工学交替”作为现阶段国家主导职业教育模式的建议.这一模式既保有了学校实践探索的特殊性,即实施不同形式的“工学交替”,又从“职业标准”出发,形成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8.
孙黎 《河南教育》2023,(5):26-27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职业教育中全面推进“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对培育时代新人、助力产业升级、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时,多数企业对工学结合没有积极性,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因此,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赋予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是当前职业学校实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叶智美 《江西教育》2005,(12):17-18
2005年8月19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天津召开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91年国家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如何办成学校和市场联系紧密的职业教育成为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试图建立在学校中学理论、在市场中实践理论的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的现状,然后指出了国内工学结合模式的不足在于学校、学生和单位三方的利益冲突;提出“工”和“学”都只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手段而非目标,不可能完全满足单位需求的全新思路;进而认为要取得工学结合的成功,并非模式的成功,而是能否满足合作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最终得出工学结合模式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订单式工学结合和适应式工学结合。  相似文献   

12.
关于深度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途径,是职业教育彰显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职业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依据.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指引下,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遵循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普遍发展趋势.在对实践中存在的两种"工学结合"模式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高职课程改革是“工学结合”模式职业教育的最集中表现。“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改革在理论上已达成了许多共识,但在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目的还是手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到底是怎样的、高职实施学分制的目的是什么、与学分制相适应的高职课程结构应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已成为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教育部大力推广职业教育“订单式”和“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借鉴台湾“轮调式建教合作”模式,并结合具体的校情、国情,创新构建了“订单式工学交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智美 《江西教育》2005,(23):17-18
2005年8月19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天津召开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  相似文献   

16.
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回顾并分析了本院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的经验与模式,认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为学生就业打开了绿灯。也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重要内容,符合职业院校的实际发展状况,也是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职业院校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经历了探索期、曲折期、调整期、确立期、巩固期、发展期六个时期,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深化。当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全面推进依然面临着国家政策过于宽泛、企业参与力度不够、学校制度配套不足等诸多困境,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优化政策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行业优势,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多层面共同发力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19.
工学结合的动因分析及其有效实施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工学结合”是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迈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坚实一步.传统的学校教育强调的是课堂与课程,而工学结合则强调岗位与行动.“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教学实施的需要、就业导向的需要、学费补充的需要,也是资源扩充的需要.前两个需要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需要,后两者为派生性需要,这四个需要形成了推动“工学结合”的四股驱动力.实施“工学结合”必须有正确的出发点、制定工学一体化方案、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要求,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我校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