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两天,最热闹的事就是三月三相亲大会了。作为一名26岁的大龄青年,我也去了。一是看一看能不能找个好姑娘,二是想看看济南人是怎么相亲的。《生活日报》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济南人民服务”,你连人家在想什么?感情生活有什么需求都不知道,怎么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2.
一个"谜"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袋跳跳糖,我心想:跳跳糖会是什么味道呢?好不好吃?我正想着,爸爸对我说:“快吃啊。”我拿起剪刀把袋子剪开,把跳跳糖放进嘴里。真有趣,跳跳糖在我嘴里乱蹦乱跳,弄得我上牙床痒痒的。这时有两粒跳跳糖碰到了一起,“嘣”的一响,两粒糖都从我嘴里蹦了出来。我吃完跳跳糖,心想:跳跳糖这么奇妙,糖果厂的叔叔阿姨们是怎么造出来的呢?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揭开这个谜。一个谜$巩义市孝南小学@李嘉龙  相似文献   

3.
情感节目也是一种谈话节目,谈什么,怎么谈,本身就是说的艺术,那么,在主持人的“收”“放”之间,如何实现节目内容所应有的语言美和心灵美呢?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真谛张平你对人生是怎么看的?如果有这么一道题,而且你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对任何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人生是什么?或者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各种人有各种人的看法。我写《孤儿泪》这部作品的时候,就有这么个问题一直萦...  相似文献   

5.
一句话幽默     
企管专家认为,不管办公室有多少工作,时间到了最好就离开,不仅如此,最好五点就下班。“怎么可能?那么事情更做不完”你心里不以为然的想。先别急,听听专家的理由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平时见到或听到一些好的新闻线索,总感到能写一篇好稿,可每当拿起笔时,思路就乱了,不知怎么车车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克服它?函授学员王宝财王宝财同志:写前想得好好的,写时为什么思路就乱了呢?其一,想与做之间本来就有距离,“。C想事成”只是一种愿望,而“。C想”与“车成”之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其二,所谓“写前想好”只是凭感觉来估价的,是否“想好”了,还得打个问号。据我所知,凡是“一拿起笔思路就乱”者,十有八九是事先没有“想好”或没有完全“想好”。其三,没有想好的原因主要是:或没有提炼出主…  相似文献   

7.
写什么?这是个老课题。从第一届新闻函授开办之日起,我们就多次说明,一年的函授学习,时间并不长,主要应当学习两个本领,或者说,为解决两个问题打下一点基础:一是知道写什么?二是知道怎么写。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些。按照思维规律和办事程序,只有首先明确了要做什么,然后才能进一步考虑怎么做。这好比盖房子,首先要确定“盖什么”(是楼房还是平房,是中式还是西式,是商店还是宿”舍等等)然后才进入“怎么盖”(设计图纸,筹备材料,确定工期,精心施工等等)。就写作的全过…  相似文献   

8.
张兴 《新闻窗》2012,(1):11-14
我想围绕自己写的三首诗和“走转改:走哪里?怎么转?改什么?”这三句话.与大家就如何搞好“走、转、改”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凌晨 《大观周刊》2006,(29):63-63
沉积了大半年之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2006年,我们需要怎么吃?今年会流行什么?这些可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但是我还是在这里大胆做出一些预测:怎么吃能最入时?今年我们的餐桌上将会出现什么?什么将会在我们的餐桌上消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个人"DV"如何在电视新闻中发挥监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新闻记者》2003,(4):56-57
关于个人“DV”及DV作品“DV”是英文单词Digital(数码)和Video(视频)的英文字母缩写,意思就是数码视频。“DV”一词来源于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生产出的第一代DV(数码视频)摄像机(以下简称“数码摄像机”),由于其体积灵活、使用便利、性能优良、价格适中,这种数码摄像机很快便在专业影像圈中流行开来。“DV”一词就逐渐成了数码摄像机的代名词。随着DV在普通百姓生活中出现,一些人也掌握了影视拍摄手段,以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影视制作,一下子变得简单而容易。拥有了DV的百姓想拍什么就拍什么,高兴怎么拍就…  相似文献   

11.
停放在小区里的20辆轿车.一夜之间被扎破了36条轮胎。消息乍现荧屏.不知别人是怎么想的.我的第一反应是.乖乖隆地冬,问题够严重!除非冤家对头.否则谁会下这样的黑手?但寻隙报复大多一对一.充其量一对二三.怎么可能一扎一大片?也可能是心态失衡、仇富滋事吧?看着别人镇日介追风撵月跑轱辘,好不招摇.  相似文献   

12.
上海期货交易所前任老总是新闻记者出身,他在和我交流时说。他接待过日本的经济记者。日本记者说。中国经济记者的权力真大。想报什么就报什么,想怎么报就怎么报。有的报道一看内容就知道记者“超越权限”了;有的报道则很“外行”,话说不到点上;有的轻率地、主观地作判断、下结论,误导受众、影响市场等等。比如。期货是很专业的,市场反映也很敏感,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0月,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成立六周年之际,它的一档由市民电话参与的直播谈话节目《今日新话题》,推出了第2000个话题。有人曾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的收听率推算,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每天中午少说也有上百万人收听这档节目。为此,笔者常常受到这样的提问:每天一个话题是怎么想出来的?广播直播谈话节目为什么会长盛不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有什么值得思考的?本文就想借此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为有源头活水来《今日新话题》节目组经常收到听众来信说自己是这档节目的“忠实听众”。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听众对这档近一个小…  相似文献   

14.
干练、白净的高文苏,尽管已是“腕级”记者,却依然保持着多少年的谦逊,见了哪怕是一个初次相识的战士,也会露出和霭的微笑。但你若是以为这个“看上去没有什么”的人实际上“也不会有什么”,那就大错特错了。常常的,当别人豪言壮语地描绘将来如何如何的时候,他已经在不动声色地制造着一声又一声“惊雷”! 智慧而又勇敢,这便是高艾苏留给我的印象。 没有称号的勇士 如果高艾苏的那些经历和成绩发生在部队中某个人的身上,他会得到什么样的荣誉呢?也许会被授予称号?我常常这样想。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自己立过7次功的荣誉感到不…  相似文献   

15.
上中学那会儿,就知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只有九个大法官。就九个人能干些什么?干得过来吗?怎么两百年了也没机构臃肿?当时很是疑惑,也很是好奇。  相似文献   

16.
一、定位:“三贴近” 报纸定位,是指确定其目标读群范畴,以及为了让目标读群获得满意服务而确立的办报宗旨与思路。具体而言,就是说一张报纸是办给哪些人看的,这些人需要了解什么?他们在思考什么、想做什么?报纸能为他们贡献什么。  相似文献   

17.
眸眸 《网络传播》2005,(9):86-87
“你的网名是什么?”老妈在一次过年的时候突然问道。我倒是吃惊得很,对网络毫无所知的她怎么关心起我的网名来了。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我认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方针,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注意防止新闻的“个人行为”。 所谓个人行为,笔者是指在写稿编稿中,以个人认识代替党的政策、党的立场,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发什么就发什么,想怎么发就怎么发的行为。 由于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近几年新闻商品化浊流的影响,以及一些同志对党报性质缺乏深刻的认识,新闻的“个人行为”时而  相似文献   

19.
镜头前的谈话胡健年轻的时候,有陌生人到我所在的报社来找我。“听说你特能说,咱比比?”你对什么什么事情怎么看?——就这么开始了。那时只当是一种游戏,说话的游戏,语言的游戏,头脑反应的游戏,有少量的观众在场就很刺激,的确令人入迷。当然那时还没有电视转播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将2003年11月以来互联网上广泛讨论的"木子美现象"作为典型的主动型隐私公开化个案,围绕以下问题加以分析和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要把自己的隐私公开,动机是什么?隐私是怎样被公开的?公开后的隐私作为一种媒介传播的信息,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看到或知道别人隐私的受众个体是怎么想的?隐私公开化的启示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