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的主体性指的是人对自身认识及实践行为、能力的自由把握与驾驭,是对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超越,是人类自身实践的产物,是人性发展的较高境界。主体性教育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将教育过程的主体性视为教育实践的本质特征之一。它与将学生视为教育的客体,否定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人的信仰 ,是科学的、现实的、健全的、崇高的信仰。现在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觉醒 ,信仰争夺战已经开始。青年是各种信仰争夺的对象。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信仰教育观 ,是高校青年教育的当代主题  相似文献   

3.
交往是一定情境中的异质主体间借助于一定媒体所进行的相互认知、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从静态的角度看,交往包括主体、媒体与情境“三个要素”,其中,主体指交往的双方;媒体指言语、辅助言语、体态语等交往手段,它是交往信息的载体;情境是交往的主客观条件的总和,包括交往时间、场所、一定的交往规范和交往双方的心境等。主体、媒体、情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从动态的角度看,交往包括相互认知、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三个侧面”,认知指交往中的社会知觉,包括自我认知、对象认知和关系认  相似文献   

4.
文道关系、科学主义、人本主义的话语背景下,主体性教育时沉时浮,或隐或显,至现阶段对主体性教育的张扬,主体性教育作为教育的原点,在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的语文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曲折演变.其根本原因要归结于语文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分歧.主体性教育基于人的个体的、内在的、自主的、未来的价值取向,必然成为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从老子的教育哲学思想看当代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道”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遵道而行 ,无为而治”的哲学主张。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行不言之教”,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子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当今的主体性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学术界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理论问题.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功能:第一,通过科学的"技术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生产力;第二,使人回到作为精神生命的人本身.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高等教育发生了"单面化"趋向.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要克服高等教育的"单面化"趋向,丛须把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主题,从而恢复高等教育的本真使命.  相似文献   

7.
在工具主义主导理念影响下,当代大学教育呈现功利化趋势。这导致作为本体价值存在的大学教育的主体性发生异化或失落,大学教育的本体意义受到质疑,并陷入自反过程。在最终意义上,当代大学教育出现质性日渐疏离,大学精神不彰。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14,(2):3
正马丽娜,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多年来,马丽娜校长伴随着人民大道小学的改革而成长,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多项重点课题研究,并荣获科研成果一、二等奖。所做优质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一等奖;69篇论  相似文献   

9.
10.
主体性教育实验的回顾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教育实验在25年(1978—2003)中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主体性教育实验的萌发阶段,二是主体性教育实验的成型与发展阶段。在回顾主体性教育实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三点反思:(1)主体性教育实验从单项实验走向整体实验不应只是一种“形式”的深入;(2)主体性教育实验既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又有赖于教育技术的开发;(3)主体性教育实验研究要根植于教育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历经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的曲折发展,终于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如教育实验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小学教育改革成为实验重心、实验方法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等。但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功利主义”价值追求问题、“山头主义”的组织管理问题、“盲目主义”的方式方法问题等。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教育实验界能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正视所面临的“高原现象”,强化教育实验工作者的主体意识,选择课程实验作为重心,化解“科学主义范式”与“人文主义范式”的冲突,以迎来教育实验更为璀灿的明天。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主体,在教师教育100多年的发展史中,教育主体性发生不断变迁:从最初的计划、单一、封闭的主体性僵化模式到灵活、多元、开放的主体性发展模式。新的时期,教师教育主体性的真正发挥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主体性,针对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特征来把握未来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才能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师资。  相似文献   

13.
杨东 《远程教育杂志》2012,30(3):94-100
当代社区教育实验正面临着理论研究不足、实验模式趋同、评价标准模糊、政策瓶颈难破等困境。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教育实验可为走出社会教育理论构建、社会教育体系建立、教师队伍形成、教育内容设计、教育行政体制建设等困境提供借鉴。受此启示,社区教育的发展应致力于创新社区教育理论,突破社区教育体系瓶颈,鼓励知识精英参与,提升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完善政府行动与社会行动相结合的推进机制,重视区县层面的规划,区县为纲,街镇为目,纲举目张。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教育——当代学校教育的主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我教育是个古老的命题,它在人的发展和教育中,作为一种现象和因素早已被人们所公认;但它又始终是个新课题,这是因为自我教育的过程和内在机制是什么,自我教育的地位怎样等问题至今仍是模糊不清的。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新取向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我们重新认识自我教育,重新审视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的关系并确立自我教育为当代学校教育的重心或主题。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念建构:从主体性到互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素质教育以其强大的鼓动性和生命力被人们所接纳,并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发展目标。然而,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素质教育所取得的实效并不十分理想,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教育理念的过时以及由此导致的教育方式的僵化则是其主要症结。在这种背景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教育理论:时代的教育哲学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主体性教育理论缘起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呼唤、反思传统教育和回归历史潮流的需要。其发展经历了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和中期对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讨论 ,80年代末到 90年代初演化为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讨论 ,在 90年代中期以后由理论进入到实践 ,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 ,是本体的、价值的和实践的 ,促进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简论主体性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教育思想在我国提出已有20多个年头,主体性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上其理论基础逐渐扩展,在方法论上也逐渐多元化,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实践方面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对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上,更主要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儿童主动积极地能参与。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中,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不仅体现着对教育政策主体的需要的某种满足,而且还体现着教育政策主体的主动追求。教育政策主体性价值的当代意蕴,揭晓了主体性价值的逻辑起点,左右着教育政策的价值区域。  相似文献   

19.
近十余年来,主体性教育思想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与热点。一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状况所谓主体性教育,简而言之,是一种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主体性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对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最初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9年,于光远先生提出教育、教学“三体论”。1981年,顾明远先生在《江苏教育》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一文。此后,关于学生作为主体的研究日益增多。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20.
适应中超越:当代道德教育的主体性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教育向何处去?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现实道德处在急剧蜕变的今天,我们应选择什么样的道德教育模式作为努力建设的目标?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道德教育变迁所依赖的现实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时还要把握道德教育自身演变的内在逻辑。于是问题可进一步归结为:道德教育在当今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